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武汉市蔡甸区创新“红色+”模式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4/10/08  浏览量:   作者:武汉市蔡甸区老区建设促进会  来源:中国老区网

武汉市蔡甸区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创新“红色+教育+乡村+文旅”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绘就出一幅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迎八方来客,纳四海宾朋,“知音故里蔡甸等你”李明 摄

“红色+教育”,根植红色基因

蔡甸是一片红色的沃土。重大红色事件有侏儒山战役和打响武汉农村暴动第一枪的柏林七萧大湾武装暴动;蔡甸籍萧楚女、吴运铎、陈昌浩、张执一、蔡树藩、陈柱天等276名革命先烈的英名万古流芳。一批现场体验式红色教育基地和场馆应运而生。

红色新地标,焕发时代光芒。野战国防园形成一套完整的国防教育体系,是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湖北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营地”,先后接待各级学校2300所,师生92万人次,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国防教育基地,也是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射击项目比赛地。龙源红色报刊博物馆填补了武汉报刊类博物馆的空白,成为武汉红色文化新地标、报刊党史研究新阵地,是武汉大学等院校新闻和历史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专题科研任务的实践课堂。蔡甸地标—市民之家,植入区档案馆反腐倡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全区党员群众学习区情区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

9月30日,蔡甸区楚剧团上演现代楚剧《把一切献给党》 王玉明 摄

红色博物馆,再现蔡甸革命史。侏儒山战役博物馆是湖北省老区精神教育基地。馆藏“实物+战役沙盘”等图文并茂的再现了抗战时期新四军第五师,历经大小战斗14次,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的英雄故事。蔡甸区博物馆收藏的珍稀品,浸透出时代的韵律和厚重的知音文化。其中:蔡甸革命史篇章,以境内重要红色事件和革命人物的遗物、英烈故事,再现了蔡甸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画面。

红色纪念场馆,成为热门“打卡地”。吴运铎纪念馆采用浮雕、油画和电子声光场景,将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的光辉一生展现得淋漓尽致,每年都有数万名干部群众来这里追寻红色印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陈昌浩故居,收录大量的图片和文史资料,展现了陈昌浩革命的一生,成为游客重要“网红点”。以“独臂将军”蔡树藩命名的体育馆,彰显出革命英烈浴血奋战的思想精髓。

“红色+乡村”,激活发展“动能”

“红色力量”撬动乡村振兴。蔡甸区探索推进农村产业集群化发展新路径,创建一批国家和省、市、区级示范乡镇,让人民群众鼓起了钱袋子。

“昔日汉阳古郡,今朝中法新城”。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管理委员会下辖35个村(社区),历经十年打造,成为“创新科技、绿色生活”城市新地标。中法友谊大桥、中法半岛小镇、中法生态科技谷、中法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中国太空科技园……坐落其间。2024年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签约十周年暨第七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上,签约项目58个,金额606亿元。“生态治理、绿色经济、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的发展路径,成为全球生态城市建设“蔡甸样本”。

“江城最美星光村”。筑巢引凤建成工业园区、星光国际建材城、现代都市农业园等,引进企业18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近40亿元,村集体收入过亿元,村民人均收入4.6万元。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十面红旗、武汉市集体经济发展十强村。街口陈昌浩塑像彰显红色精神,村宅花草树丛和小桥流水留住乡愁。

“美丽田园黄虎村”。引进九鲤梦、天鹅湖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等10余家公司,吸引20余位海归艺术家、文化艺术大师等入驻创业,通过“空闲农房+文化创意+经济发展”的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昔日“空心村”变身国内一流“文创村”。

“山清水秀索河街”。把嵩阳寺、金龙水寨、索子长河“三大生态旅游风景区”连片发展成旅游经济带;以抗日时期,朱立文率部在索河一带与日军作战壮烈牺牲”的英雄故事,打造红色文旅看点。跻身湖北省旅游名镇。

“运铎故里张湾街”。创建省级蔬菜产业园,带动周边4个村的集体经济增长;同心垸村打造一个集农业生产与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鑫湖乡村休闲旅游区,成为武汉市农业生态示范园区。

抗日根据地——消泗乡。引导老区联村连片发展“油菜花经济”,增加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持续11年举办油菜花节。每年的“浪漫花海”吸引20多万市民观景赏花。

结对共建,村企有约。侏儒山街道成功片区与长江建投集团合资创办智顺现代农业生态园。金鸡村与武汉市农科院联手,优化“瓜蒿产业经济”,突出服务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桐湖办事处全域修复生态环境,入选国家生态乡镇榜;国家现代农业公园建设项目落地,华中首个“湿地文旅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红色+文旅”,打造“诗与远方”

跟着诗词去旅游,感受祖国山河之美。“红色游”和“生态游”尤其受到游客的青睐。新中国七十五华诞国庆黄金周,蔡甸区各大景区人气爆棚。

游客在沉湖国际湿地自然保护区观鸟冯江 摄

沉湖国际重要湿地芦苇丛深处,水中捕鱼的白鹭,觅食的野鸡,结伴喝水的河麂……,游客纷纷“偷拍”鸟兽“私密生活”。湖光、水影、鸟儿同框美不胜收。湿地工程师冯江介绍,该湿地自然保护区是蔡甸区历经多年,把革命老区的17.4万亩湖泊泛水沼泽改造和生态修复的结果。“每年逾10万只候鸟越冬栖息,万类霜天竞自由”。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天星村。花博汇游人如织,白天,游客漫步千亩花海;傍晚,“知音花月夜”,体验的是科技与魔幻的碰撞。游客可与十二花神同行,打卡29个场景,观看百余名演员的精彩演绎。

武汉大好河山演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经典文化。十里莲华·养心谷风吹麦浪稻花香,山野间彰显出知音文化独特的魅力。

汉赛跑跑花园有华中地区最长的卡丁车赛道,达1.5公里,“每年人流量达10万人次以上”。武汉野生动物王国令人缓解所有的压力。上独山村栖喜艺术空间的美与诗意无处不在。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的110公里绿道景色醉美。

武汉四环线“S”形水上公路浪漫跨越后官湖通讯员供图

“揽山水之秀,得文人之胜”。如今,蔡甸区拥有国家4A级景区3个、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名镇。各景区景点的影响力持续增强,经常占据各类游玩攻略“热搜榜”,全域旅游蓝图徐徐展开。

“知音故里·蔡甸等你”。蔡甸区乡村迎来华丽蝶变,35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现农村全覆盖;45个武汉市级美丽乡村、400户共享农庄,新农村建设呈现一派生机,老区人民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侏儒山战役博物馆馆长傅建桥说:“人们的思想理念正在转变,红色文化融入游客攻略,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追寻‘红色足迹’。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人民的生活越过越美好。”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