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红色教育结“硕果” 乡村振兴开“新路”

——海安市大公镇于坝村示范引领乡村振兴

2024/10/21  浏览量:   作者:海安市大公镇于坝村党总支部书记 杨勇  来源:中国老区网

红色精神鼓舞干群士气,红色教育激励担当作为。大公镇于坝村在深入开展“新时代老区情 新征程老区行”红色教育活动中,始终以示范引领乡村振兴为目标,狠抓关键、强势推进、聚力创建、争当先进,让红色教育在大公于坝结出“丰收硕果”。

大公镇于坝村是全国“一村一品”梨果示范村称号、省级“一村一品一店” 示范村、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江苏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南通市特色田园乡村。全村区域面积5.16平方公里,31个村民小组,1252户村民,常住人口3598人。于坝村位于大公镇南侧,紧靠海安国家级开发区,水陆交通便捷。353省道、北凌老河横贯东西,G15沈海高速、开发大道、晓星大道平行纵穿南北,一分钟能上高速,8km可到达主城区,区域优势十分明显,

于坝村是“海安脆梨”地理标志主产地,于坝村“梨”文化远近闻名,已连续举办十四届“海安梨花节”。于坝村自创建乡村振兴“先进村”“示范村”以来,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在2021年创成海安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基础上,于2022年-2023年升级打造成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村。目前于坝村从“六个坚持”入手,自我加压,强势推进,已经步入江苏省乡村振兴示范培育行列。

坚持目标导向,加强组织领导

村“两委会”坚持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召开村民议事会和项目论证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虚心听取群众建议;组织村民代表和创业能人外出参观、拓宽视野,强化思想认识,提振发展信心,鼓足工作干劲。村建立由支部书记任组长,各产业版块责任人为成员的乡村振兴示范培育领导小组,确立工作目标、制订工作计划、落实推进方案,挂图作战,强势推进、快速实施,同时邀请镇牵头部门和上级相关部门对项目建设及时进行检查、指导,帮助解决难点、疏通堵点,把握重点、打造亮点。

2022-2023年度于坝村共实施以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及土特产电商馆、生态垂钓中心建设工程、法治广场等项目。到目前为止,所有示范培育建设项目已经全部竣工。

坚持产业先行,做亮特色品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于坝村聚焦农业产业发展,不断拓展“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大力推动特色“小产品”形成主导“大产业”,切实做强梨果“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全力做优“土特产”产业文章。现依托“禹颃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新高果业有限公司”,招引家乡能人返村创业成立“好享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农业生态园。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切入点,放亮乡村振兴成果,切实彰显本地农耕文化、农民生活和民俗特色,深度挖掘“梨文化”,大力发展特色文旅。一年一度的“梨花节”扬名省内外,节日当天吸引游客超过万人,被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予以宣传报道。

坚持标本兼治,改善生态环境,于坝村坚持把打造人居环境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主抓手,一着不让,抓实抓细。近几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断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水平。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路、绿化长效管护,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大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2480亩,黑色路面11.2公里,小游园6000平方米,健身步道2800米,小区占地35亩入住62户,公厕2座。积极开展“美丽庭院”“美丽菜园”“双美”建设,打造和谐家园。

坚持文化强村,提升文明程度。于坝村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基础投入,创建文化载体,发展多元文化,多渠道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村口、开发大道两侧增加“桃梨城市”的标识、标语,进一步推介宣传大公于坝,让海安于坝跳出南通队列、走在江苏前列、跻入国家行列;管好千亩梨园,建好梨花广场,为丰富群众文化娱乐、提高人民生活品位提供坚实平台;利用本村党员徐宝存老板主动提供的农村“四合院”,打造主题为“党员●家园●连心园”第六党小组之家。让党小组成为基层党组织“小当家”、人民群众的“大管家”、红色教育的“主阵地”,进一步巩固了基层党组织“主心骨”地位。

坚持依法治理,守护和谐家园。依法治村是新时代农村治理的基本要求。于坝村村党总支部在注重发挥村民委员会自治作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自觉遵守乡规民约、建立社会治理网络化服务、推进乡村法律援助同时,注重发挥村干部年纪轻、水平高、能力强的优势,坚持人防机防相结合,利用现代化手段打造平安于坝。2021年于坝村建成平安治理指挥中心,中心设有10平米电子大屏;全村安装数字化监控60只,覆盖所有主要路口及人员易聚集区;新建法治文化广场2000平米,成为于坝法治宣传新阵地。各项基础设施和治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循序渐进、健康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村。开展红色教育旨在促进老区建设,促进共同富裕。投入乡村振兴、服务乡村振兴、致力乡村振兴,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于坝村本着“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化、合作化发展道路,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方位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村营收入连年增长,农民纯收入逐年增加,2023年村级集体收入达185万元,全村村营收入累计超过2200万元。

红色教育,鼓舞斗志;乡村振兴,与我同行。于坝的发展、于坝的今天离不开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和帮助、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离不开社会各界和全村人民的支持和努力。于坝村团结一致、协力同心,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能力提升、加强作风建设着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来,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发展新动能;夯实产业基础,做亮品牌求突破;建设和美乡村,富民强村促发展。用更扎实的举措、更鲜明的特色、更辉煌的业绩展现于坝村乡村振兴示范培育建设的大手笔、快步伐、新成就。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