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以红色引领富民强村新路径

——记江苏省溧阳市别桥镇塘马村

2024/10/26  浏览量:   作者: 溧阳市镇老促会调研组 吴湘琴 尹少鹏  来源:中国老区网

塘马村,位于江苏省溧阳城区西北30里的丘陵地带上。抗日战争时期,为掩护苏南抗日党政机关安全撤退,这里曾发生新四军历史上一场非常惨烈的遭遇战、一场可歌可泣的保卫战——塘马战斗。新四军六师参谋长兼十六旅旅长罗忠毅、十六旅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廖海涛与同时牺牲的新四军270位官兵共同谱写了一曲抗日救国的壮歌。

近年来,塘马村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坚持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红色文化为主题,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民生福祉等各项工作,努力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径,2023年被评为中组部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

“红色引擎”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建强基层党组织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关键。塘马村坚持围绕“政治性、引领性、先进性、规范性”的思路,把支部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深入谋划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严推党风廉政建设。

支部班子团结和谐,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班子成员之间大事讲原则,在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面前做到分工不分家,团结协调,有力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开展党员“双报到”工作,严把党员“入口”关,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村后备干部培养工作,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网组织党员专题学习,多次开展二十大报告、党章、党史学习等专题教育,积极组织党员外出学习等。建立党员群众代表微信群,及时宣传党的政策和路线方针,了解党员在外活动情况。深化学习培训,组织党员参与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积极利用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江苏先锋”、党员微信群等平台,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的双学习模式,让全体党员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四大方面取得实效,使党员干部队伍“四个意识”得到提高,夯实筑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为推进塘马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红色传承”激发村级经济发展

塘马村坚持挖掘红色资源推动支部建设提标,以塘马战斗广场、烈士陵园、塘马礼赞、新四军旧址等点位组合塘马红色传承板块,以“塘马战斗场景还原”“红色故事”“军民同心”“缅怀英烈”提档升级塘马战斗纪念广场,恢复新四军六师十六旅部旧址。挖掘“罗忠毅:宽严相济”等29个红色故事,搜集整理《风云塘马》《血战塘马》等文艺作品6部,与中共常州市委党校、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合力建设塘马村“铁军红色学校”,举行红色亲子研学、沉浸式话剧红色演出等特色活动,塘马战斗广场获评常州市“3211”党员实境课堂。

持续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空间,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试点村试点工作,对倪家、观西村、后巷、黄涯村进行搬迁,合计搬迁建筑面积达1.4万平方米。坚持项目带动经济发展思路,积极与第三方合作,致力于打造一片现代精品农业示范基地,占地面积800亩,区域位于塘马水库大坝以南片区,建成之后将极大提升塘马村农业产业的品质质态,为农旅融合、田园康养打下坚实的基础。2023年,塘马村、别桥原乡景区全年共计接待游客达63万人次;通过落实购买出租慧创厂房、种植精品百合软米等项目,采用“村集体+合作社+X”的模式,主动拓宽增收渠道,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带动村民致富。全村集体全年经营性收入达206万元,总收入达320万元。与常州沃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乡村运营公司,以公共基础设施入股,在塘马自然村片区布局特色餐饮、网红书吧等全新业态,将倪家、观西村、后巷、黄涯农户搬迁后的农房打造为精品民宿集群,切实增强村集体经济、村民增收。

“红色网格”推进乡村基层治理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直是塘马村开展工作的重点落脚点。塘马村坚持强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村党总支现有党员100名,下设3个支部,由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3个支部网格下分12个微网格,微网格分53个十户长,由党员、组长任微网格员和十户长,让总支部触角延伸至每一户每一人,成立“一支部一网格一阵地”,让支部、网格服务成效充分体现。

用家族关系、邻里关系等串联起九个“睦邻社”,由村民推选9名“睦邻管家”,善用“三官一律”法律支持,力争“把村民的呼声带上来,把要做的事干下去”,基本实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全面提升、整体完善。塘马村始终将改造农村人居环境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树立乡村文明新风有机结合,划分党员责任区,开展书记带头“亮承诺”,村组干部“亮行动”,党员“亮身份”等活动,形成了“1+5+X”工作模式,即1户党员中心户带领5名党员,每名党员带领周边群众,由老支书带头监督,引导党员群众主动参与村庄人居环境管护,持续加大村庄生活垃圾、公共厕所、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村容村貌等方面的整治推进力度。2023年,共计投入人工3158人次、机械1271车次,不断满足农民对于乡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的更高期望和要求,大力推进自然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黄涯泵站建设、下林桥新典公厕、塘马挡水坝、村域路灯维修、大塘头黄涯巷上污水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后周河水生态环境整治、观阳路拓宽工程、塘马精品稻米基地、塘马村党群服务中心项目、塘马溢洪河西侧邵笪下林桥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工程,努力实现村庄环境宜居宜业宜游。

岁月无声,青山依旧。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塘马村将充分释放“红色资源”蕴含的文化、产业、生态红利,在创新发展中不断擦亮乡村振兴的“鲜红底色”。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