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泰兴市曲霞镇印达村: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美丽乡村

2024/11/28  浏览量:   作者:泰兴市“三会”曲霞镇分会 季益民 陈健  来源:中国老区网

印达村因革命烈士印达的名字而得名,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个性独特的民俗文化、生机勃发的田园文化和温暖人心的志愿文化,在这里汇为一体,形成了生产、生活、生态与革命传统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动局面。

该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620户,2138人,区域面积3339亩,耕地面积1800亩。印达人秉承“烈士精神代代传,不忘初心为人民”的宗旨,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第二届江苏最美乡村、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江苏省森林先进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水美村庄、江苏省美丽家园示范村、泰州市十强村、泰州市廉政文化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印达村整合印达烈士纪念馆、红色党支部、红色文化广场、红色灯会、红色农耕体验区、红色文化演出、红色水韵等资源,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完整红色基因传承体系。

红色农旅+特色产业,激活发展动能。一是延伸农旅产业链。村党总支以“走红色路、赏乡村景、品农家乐、采甜葡萄、钓生态鱼、吃老灶头、尝蟹黄包、观印达灯、住农家院”为主线,打造特色餐饮,特色民宿、特色垂钓、开发农副产品,有效延伸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园。积极发展品牌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500亩葡萄园、100亩草莓园、50亩水蜜桃园、50亩桑葚园、50亩车厘子园、200亩蔬菜园、300亩水产养殖园,做到一年四季有果,一年四季有菜、一年四季有鱼,并将特色农业为主的“印达”商标打造为泰兴市知名品牌。三是打造生态景观带。坚持“两山”理念,围绕“绿树成萌、花团锦簇、四季芬芳、鸟语花香”主题,打造小秦淮观光园生态景观,保护培育翠意盎然又彰显乡村美貌的50年代银杏林,推进300亩垂钓中心、300亩印象生态农庄、750亩的水果采摘园等休闲项目建设,打造假日休闲乐园。

红色印记+民俗文化,擦亮本土特色。一是融合民俗文化。建设将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相结合,每年举办元宵洋灯节、农历七月三十河灯节、金秋丰收节、八月初八葡萄节和十月初八庙会节等传统节庆。通过唱红歌《东方红》《唱支山歌给党听》、编排《绣红旗》《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红岩》等节目,把印达烈士的事迹用歌剧的形式展示,以及舞龙舞狮、抬花轿、推小车、崴花船、点花灯、挑花担、扭秧歌等表演形式,做‘活’红色文化品牌。二是拓展灯文化。通过安装形态迥异,别具一格的红色灯饰,将红五星、红旗、党旗等以灯的形式充分展现出来,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制作成形态迥异的灯形,供群众参观游玩,发扬传统美德文化。三是挖掘“美食”文化。重点打造具有泰兴地方特色的灶头饮食,将红烧肉、粯子粥、摊烧饼、手擀面、肉丁菜饭、胡萝卜饭、薄荷饼等灶头美食形成特色品牌。新建的“庄家人”酒店,可容纳500人同时就餐,主打产品“蟹黄汤包”成为江苏省美食名点。同时把餐饮美食与印达种植业、养殖业、休闲垂钓、农事体验实行互动,实现餐饮食材的自给自足,感受独特的乡村美食体验。

红色教育+精神传承,讲好红色故事。一是打造红色教育“实践所”。修缮印达烈士故居,展示党史人物传记、图片、音像出版物等红色经典,播放红色电影,设立少先队宣誓墙、共青团宣誓墙、共产党员宣誓墙,利用清明、七一等节日教育青少年、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缅怀先烈。二是开设红色教育“大学堂”。通过领导讲、党员讲、群众讲等形式,深入“讲政策、讲思想、讲党恩、讲体会、讲业务”,通过上一次党课、重温一次入党誓言、吃一次忆苦思甜饭的方式进一步挖掘印达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烈士精神。三是拓展红色教育“宣传栏”。建设红色文化长廊、廉政文化迷宫,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杨根思精神、印达精神等以墙画、宣传长廊等形式进行宣传,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

如今的印达村产业蓬勃、文化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处处一派“红旗红灯红色魂,火树银花不夜村;烈士精神照千秋,欢天喜地印达人”的美丽和谐景象。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