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扬中市八桥镇:坚持做好五篇文章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2024/12/09  浏览量:   作者:扬中市老促会八桥镇分会 包智凤  来源:中国老区网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对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带动农民共同富裕、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江苏省扬中市八桥镇下辖9个行政村和2个涉农社区。总体来看,近几年各地村级集体经济增速较快,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阶段性成效显著。2023年该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355万元,较2022年增长746万元。增幅20.69%。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村一个,500万元以上的村2个,300—400万元的村2个,300万元以下的村4个,200万元以下的村基本消除。调查总结各村加快发展集体经济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一些有效的路径和成功做法。

一是做好“三资增值”文章

1.资源开发。这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最基本部分。只要潜力发挥得好,都能成为某种优势,拉动村级集体经济,增加资源性收入或开发性收入。长胜村三面环江,荒地废地多,前几年通过大搞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累计获得近千万元集体收益,还溢出土地面积270多亩,通过竞价发包,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0多万元。幸福村通过实施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集体土地渗溢320多亩。该村将这部分土地的承包金70%留给相关村民小组,30%作为村集体积累,每年实现集体增收10多万元。红光村利用临近238省道和紧靠镇高创园的区位优势,利用集体废地建设专业建材市场,每年增收20多万元。

2.资产经营。各地在充分盘活挖掘、巩固提升土地、厂房、用电设施等存量资产租赁以及新建标准化厂房等传统发展路径的基础上,规范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找准市场需求点,发展物业经济,获取可持续性收入来源。如幸福村将老同庆小学校舍、永胜村将老村办公楼租赁给企业办厂,利民村将一处老队房老晒场租给市粮食部门新建粮食收储用房,使村集体每年获得一定的收入。红光村在新韩通船厂附近新建营业用房3000多平方,每年收取房租30多万元。

3.资金运作。在力保无风险的情况下,将村集体货币性资产参与安置房等公益性项目建设、商业服务业开发,入股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较高业态,获取高出银行利率的息差收益。八桥镇有两个村前几年货币积累余额较大,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议,以借款的形式向市财政领办的小额贷款公司分别投放500万元以上,年收益超过30万元。

二是做好“农内挖潜”文章

1.产业延伸。依托本村农业主体产业或某些特色产品优势,主动“扩大”市场或开发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向产业链上下游、价值链高端延伸,带动村级经济发展,深入挖掘乡村特色产业资源等,发展休闲观光、农创文旅、绿色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如永胜村在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每年举办“红菱文化节”,打造研学品牌,去年,这个村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等经营性收入达165万元。红旗村成立润裕种养殖合作社种植销售灵芝、血糯米、菊花等特色农产品,通过产品深加工,产值增加一倍多,去年农产品销售收入43万元。

2.股份合作。在以股份制形式引入的经济实体中,集体按一定比例定额参股,使村集体与村民共同增收;或由村组织牵头,入股各类专业合作社,实行村集体和群众双赢。利民村成立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将全村1600余亩土地全部流转入股,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做精做优特色农产品,常年举办各类旅游文化活动,村集体去年增收257万元,村民土地入股保底分红也超50多万元。

3.龙头带动。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和三产服务业,促进产业升级,增加村级收益。八桥村利用紧靠八桥集镇的优势,投资建设占地5000㎡的大型超市,引进全国龙头超市企业—易购连锁店入驻经营,不仅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75万元租金收益,还借助“易购”的品牌效应和经营理念,合资注册成立“乡韵农产品销售公司”,以“快递+物流、电商+特产、平台+服务”的模式,为本村的专业种养大户提供线上、线下销售”一条龙”服务,公司为村集体每年赚取利润30多万元。

三是做好“实业兴村”文章

1.项目招引。依托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开展招商引资,通过属地征税、合法提成、厂房租赁、服务收费等增加村级收入。如长胜村充分利用二桥工业园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通过加大对外招商引资,接受常州、丹阳等地工业辐射,已入驻企业20多家,每年为村集体创收40多万元。永兴村在238省道两侧、八桥村在八桥集镇西侧兴办村级产业园,分别招引到10多个工业及流通企业项目入驻,每年仅厂房租赁就增加村集体收入200多万元。

2.筑巢引凤。为打破镇村之间或村与村之间区域界限,实行资源优势互补,破解部分行政村有资源无产业、有项目无土地等制约村级经济发展的堵点难点,八桥镇大力加强园区建设,统筹规划建设水、电、路、通讯、环保等配套实施,并分别在镇高新技术创业园和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产业园专门辟出一块“村级经济发展区”,吸纳中小微企业创业者。目前该发展区内兴建的8万多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大部分已出租,共吸引全镇7个村的20多家中小企业入驻,通过税收分成等,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收入200多万元。

3.村企联手。由党委政府牵线搭桥、统筹安排,或由各村主动对接,每个村分别由1—2个镇二十强企业挂钩结对联系,通过村企产业对接增加集体收入,实现村企共赢。对结对帮扶企业在挂钩村投入项目形成的地方可用财力,按不低于50%的比例返还给村。同时,各村还采用组建成立村企联合会的办法,组织引导村属企业通过各种形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幸福、红光、永胜等村企联合会每年组织动员村属企业捐赠或上交村集体都有几十万元,用于公共设施、养老保险、公益慈善、社会救助等社会事业。

四是做优“服务创收”文章

1.生产性服务。村集体成立生产服务型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信息传递、农资供应、种苗销售、农田机耕、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生产经营服务;政府以有偿、微利方式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八桥村成立全镇首家乡村振兴综合服务点,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服务,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仅方便了农民,每年还为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

2.生活性服务。村集体通过为金融、保险、广电、电信、通讯等部门代理服务,以及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提供助餐、护理、照看、接送、文化娱乐等服务,获得一定的服务收入。红光村为服务新韩通船厂几千名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成立红鑫物业公司,承接辖区内卫生保洁、绿化养护、子女托管、快递包裹分发、棋牌室管理等服务项目,去年为村级增收20多万元。

3.劳务性服务。成立村级劳务服务队或村级劳务服务公司,负责村内环境整治、垃圾清运等“八位一体”工作,组织农民实施村内工程项目和外出务工,帮助企业招引职工,提供中介服务,承包企业食堂门卫、卫生保洁、装卸货物等劳务性服务项目,既能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困难,又能帮助群众就业致富,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幸福村以前将“八位一体”任务承包给个人,每年开支60多万元,现在成立了村级劳务服务队,每年只需开支40多万元,同时还通过承接其他劳务创收20多万元。一进一出,等于为村集体增收40多万元。

五是做活“向外争取”文章

1.抱团联动。采取集中开发经济薄弱村资源的镇村抱团型或弱村抱团型发展,经济强村带动经济薄弱村共同致富的强村带动型发展。通过抱团发展,使经济薄弱村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去年以来,八桥镇实施“1+2”抱团发展“双带”工程,坚持“强弱牵手、自愿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放大利民、八桥、永胜等强村效应,分别与1个一般村和1个薄弱村抱团联动,共同促进“带动集体增收、带动农民致富”的“双带”工程落地见效。

2.异地拓展。实行“飞地”投资、跨区经营,突破地理和资源条件束缚,通过异地构建物业资产、共建园区等多种方式发展“飞地”经济,实现利益共享、多方共赢。如万福村“飞地”投资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与德罡电力管材在海工装备产业园内共建1万平方标准化厂房,项目投产后,村集体每年可增加稳定性收入105万元。

3.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村级集体发展的作用也不可小视。特别是有的村在外能人济济,他们时时眷念着家乡、注视着乡情、关心着父老乡亲,只要村“两委”注重发挥“乡贤”力量,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他们定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从各方面对家乡给予支持与回报。近年来八桥每年都要召开在外乡贤座谈会,各村也都相继成立了乡贤组织,定期开展乡贤活动。许多乡贤怀着赤子之心,从各方面提供信息,积极参与引进项目、资金、人才等工作,不少人还积极捐款捐物,为家乡发展、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此外,各村还通过积极争取上级各项政策支持和项目补助,每年均能获得一定的补助性或奖励性收入。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