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5 浏览量: 作者:潜江市老促会 张天华
湖北省潜江市老新镇传承红色文化,高质量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向老区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打造红色基地,以“红色赤生”引领文旅融合
为保护好利用好红色资源,不断擦亮老区红色文化品牌,老新镇以打造“红色赤生、和美乡村”为重点,引领老区红旅文旅融合发展。近年来,为打造赤生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老新镇先后投入1260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210平方米的刘赤生烈士纪念馆,修缮了刘赤生烈士纪念碑,重建了刘赤生烈士夫妇墓园,建设了赤生广场,修建了红色长廊、赤生亭、“红色赤生”牌坊等红色文化阵地。目前正在筹建徐李革命会址暨兵工厂旧址。为丰富红色文化要素,老新镇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总要求,打造党建主题景点3处,修建红色仿古矮墙1200米,安装红色文化灯箱38个、绿色景观栅栏2025米,新建了赤生村村史馆暨共同缔造展示室,形成了从S350省道烈士桥至赤生村党群服务中心2000米的红色文旅景观带,为推动革命老区红旅、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二、抓实红色教育,以红色党建推动老区发展
老新镇是湖北省重点革命老区镇。为不断提高老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老新镇以“党建强、阵地红、产业优、生活美”为指导,抓实红色教育,创建红色党建,为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领航开路。每年清明节前夕,镇老促分会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村(社区)、镇直单位和龙头企业负责人到赤生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祭扫刘赤生烈士夫妇墓、瞻仰刘赤生烈士纪念碑、参观刘赤生烈士纪念馆等活动,重温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丰富红色党建内涵,弘扬老区精神,镇党委结合红色讲堂、干部夜学开展老区精神学习宣讲,组织学习宣传《中国老区建设》《湖北老区建设》《潜江市红色遗址遗迹名录》《潜江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等,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使命、创新笃行的干事创业热情,为推动老区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提升引擎动能,以产业融合壮实经济底盘
为促进老区人民创业增收,老新镇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为引力,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镇情农意,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紧盯虾稻主导产业,依托本地虾稻和小龙虾加工产业蓬勃发展的优势,采取“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稳定虾稻共作面积8.6万亩,连片打造千亩示范、万亩辐射、全域覆盖的虾稻产业集群。按照“种养结合、特色拓展”思路,发展大豆、高粱、艾草、葡萄等特色种植1万亩,稳定畜禽生态养殖86家,培育新型经营主体93家,农业发展动能持续强劲。瞄准虾稻产业强链补链靶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2024年到位资金6.7亿元,推进总投资1.2亿元的良成科技特色水产食品智能加工基地和1.6亿元的心辉粮油潜江虾稻全智能数字化加工基地建设等项目15个。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31亿元,全镇财政税收突破4000万元,成功通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评估,为促进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了新引擎。
四、厚植民生情怀,以城乡建设助推老区振兴
为主动回应老区人民所需所盼所想,老新镇坚持聚焦群众需求,全力兴办民生实事。以打造“四好农村路”升级版为目标,黑化通村通组道路45公里,推进东荆河五桥及连接线建设、冉家集桥重建、沱口桥改建等交通项目,逐步形成四纵四横、贯通全域的潜南人流物流网络。以提升农业装备为导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2万亩,平整土地3000多亩,疏浚沟渠18万千米,修建桥涵泵闸160多处,形成田块成方、路林融景、排灌通畅的生态田园格局。以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建设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处,覆盖20个村居61.2%的农户,日处理量1710吨;修建公厕34座,建改户厕6200户,清理河渠120余条,切实改善了人居环境质量。以提升老区颜值、打造秀美老新为抓手,完成了老新、徐李集镇功能提升项目,推进了中沙河、电排河、S269、S350省道景观带建设,将老新深厚的红色文化和秀美的水乡风光串联成特色文旅线路,为老区振兴发展增添了新亮点。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老新镇将始终秉承“服务老区、建设老区、发展老区”的宗旨,大力弘扬老区精神,不断传承红色基因,用情用心用力推进老区振兴发展,为奋力谱写革命老区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实现新作为。
(潜江市老促会 张天华)
编辑:田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