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百里黄河 戎光东阿

2025/03/04  浏览量:     来源:中国老区网

革命老区东阿,这片被黄河滋养的土地,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站在黄河大堤上,春风带着水汽拂面,黄河奔涌如历史的呐喊,阿胶香与硝烟痕交织的土地下,是英雄的血脉。

1933年,姜楼高小,油灯晕染着十几个青年坚毅的眉眼,东阿第一个党支部在此诞生。姚仲明带着《共产党宣言》点燃鲁西星火,如今旧址的斑驳砖墙仿佛还回响着当年抗日救国的呐喊。鱼山村的孙秀珍,从被压迫的普通群众成为英勇不屈的革命志士,刑场上坚定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声震云霄,她的墓碑前野菊年年盛开,那是她倔强的青春延续。

1946年夏至的蝉鸣里,国共停战协定如枯叶飘落尘埃,枪炮声撕裂了薄如蝉翼的和平。面对国民党的铁甲,刘邓大军早已在黄河滩头布下棋局。隔年仲夏的子夜,自濮县至东阿三百里河道,突然炸开十二万双草鞋踏浪的轰鸣。船工们古铜色的脊背在硝烟中起伏,船头劈开的浪花里,飘着老艄公代代相传的黄河号子。对岸碉堡的探照灯刚扫过水面,就被疾风骤雨般的炮火掐灭了喉咙。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先头部队的旗角已卷着鲁西南平原的晨露。

在弹道织就的罗网中,两千名东阿汉子肩扛门板改制的担架,踩着被炮火烤焦的泥土前进。他们中有刚放下锄头的佃农,有祖传三代的中医郎中,甚至还有裹着小脚的老人。这支特殊的队伍穿越鲁西南的烽烟,随军两千余里,竟无一人掉队。

黄河水依旧滚滚东去,当年被鲜血染红的渡口,如今长满青翠的芦苇。岸边参加思政研学的学生们掬一捧黄河水,泥沙沉淀后的赤色仿佛是英魂的骨血化成的星辰。东阿古老的土地用新的方式传承着红色火种,那些伟大的精神永远不会熄灭,永远年轻。

(东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郭鑫瑞)

编辑:韩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