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浏览量: 来源:中国老区网
为了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接班人,清明节前夕,建在解放战争时期著名高山铺战役旧址上的红色小学——蕲春县第五实验小学(清水河校区)高年级的部分师生,五个学科的教师代表,带着同学们走进学校的红色教育基地,蕲春县“高山铺战役纪念馆”,开启“场馆里的思政课”,创新五科联动铸魂育人活动,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红教一体,红美共融,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用红色革命精神铸魂育人。
当语文课本中的“军神”与战地沙盘相遇,当历史硝烟化作音符流淌,当黏土重塑时光记忆……一场别开生面的五科联动课程在高山铺战役纪念馆展开。语文、校本(队课)、影视、音乐、美术五大学科深度融合,以“立体化红色课堂”打破学科壁垒,让革命精神跨越时空,让红色印迹彰显力量,在新时代青少年的心中扎根、生长、开花、结果。
王琳茵老师执教的《军神》一课,以刘伯承元帅拒绝麻醉的72刀为切入点,带领学生逐句剖析“抓破白床单”“汗如雨下”等细节。当“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的课文原句与纪念馆内泛黄的战役地图同屏呈现,文字中的坚毅意志瞬间化为可触可感的信仰力量。
胡志娟老师以中队辅导员的身份,依托纪念馆文物自主开发的《高山铺战役的故事》,在这块红色遗址遗迹还原刘伯承、邓小平当年高山铺布“口袋阵”背后的谋略智慧和英勇善断,为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军事课(队课)。
张蕾老师剪辑制作的高山铺战役实景视频,在炮火轰鸣声中,学生“穿越”至1947年的战场,目睹“担架员以身为桥”“炊事员火线送粮”的震撼场景,泪水与掌声在展厅交织。
管亚老师指挥的《中华儿女》音乐课上,当音乐响起时,孩子们的血液开始沸腾,歌声震耳发聩,师生合作的战歌,传唱着永不褪色的革命豪情和战斗精神。
刘金华老师指导的《时光记忆》沙盘创作中,学生们以黏土捏制出微型战场:染血的党旗用朱砂点染,一捧朴实的黏土,重现历史的荣光。这座凝聚集体智慧的立体沙盘,成为纪念馆首个由青少年自主创作的主题展品。
中共高山铺村党委书记、村思政辅导员李能胜,被学校聘请为校外辅导员。他表示村一定竭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发挥“高山铺战役纪念馆”的思政育人功能,让孩子们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老区精神,让红色之花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尽情绽放,坚持“红绿结合、农旅联动”,把高山铺红色美丽村庄建得更好、更美、更强。
中共高山铺村党委委员黄敏,倡议同学们积极参加每一次升旗仪式,严肃地高唱国歌、敬标准队礼;讲好红色故事,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英雄事迹,当好“高山铺战役”红色小小讲解员;爱护红领巾,热爱共产党,热爱我们的祖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传承红色,不忘先烈,树立理想。
蕲春县第五实验小学清水河校区党支部书记、校长丁文超说:学校将持续开展红色教育,并在校园里开展“寻找身边的小军神”活动,让同学们向身边的军人学习致敬,努力成为那个勇敢、坚毅、忠心的“小军神”,从小有情怀、有抱负,长大有担当、有作为,在红色故事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把红色高山铺精神代代相传!
蕲春县第五实验小学党委书记骆效全,组织党办相关同志就参与此次“场馆里的思政课”五大学科的授课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思政教育点、学科融合等进行点评。鼓励学校持续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增强师生意志品质,着实提高育人质量。
这场跨学科思政实践,不仅是教学形式的突破,更是让红色文化从单维讲述走向立体浸润的创新探索。同时,也为学校继续探索思政教育的新路径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清水河校区将继续推动思政小课堂与学科间大融合, 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让思政教育更有高度、更有维度、更有温度。常怀对革命先烈崇拜之心、敬畏之情,正如纪念馆留言墙上学生的稚嫩笔迹所写:“原来课本上的英雄,就是会疼会流血、但永不低头的坚强人。”
(蕲春县老促会 孙锦 丁文超)
编辑:赵诗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