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河北:灾后恢复重建与环首都扶贫攻坚结合起来

2012/08/27  浏览量:   作者:四建磊  

    近日,省委副书记赵勇深入到“7·21”洪涝重灾区——— 保定市易县、涞源、涞水三县,看望慰问当地干部群众,调研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抗洪抢险救灾表彰暨灾后重建动员大会精神,积极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以此为契机,放大带动效应,加快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进程。
    赵勇先后来到受灾较为严重的易县紫荆关镇玉山铺村、大盘石村、南款村、小盘石村,涞源县白石山镇白石口村、王安镇王安镇村,涞水县龙门乡岭东村、三坡镇苟各庄村和都衙新村。每到一处,赵勇都深入接触干部群众,详细询问受灾情况,实地查看农业、旅游业和基础设施的毁损情况,认真听取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汇报,广泛征询群众意见建议。赵勇还看望慰问了在抗洪抢险救灾过程中挺身而出、救助群众的党员干部,高度评价他们的英雄壮举,鼓励他们在恢复重建中发挥更大作用。随后,赵勇组织召开汇报会,听取保定市和易县、涞源、涞水灾情及灾后恢复重建情况汇报,以及省直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和支持措施。
    赵勇对保定市及易县、涞源、涞水三县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援助下,保定市及易县、涞源、涞水三县党委、政府,超前谋划 、科学组织、攻坚克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打赢了抗洪抢险救灾硬仗,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誉和衷心拥护;党员干部置生死于度外,积极投身抗洪抢险、带领群众转移安置、全力以赴保障民生,展现了党员干部战天斗地的精神、感天动地的事迹、顶天立地的形象、改天换地的壮志,体现了党员干部“平常时刻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来”的本色;广大人民群众在危难时刻顾全大局、互相帮助,同舟共济、共克时艰,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展现了坚强不屈的精神风貌;受灾地区恢复重建工作抓得早、力度大,一些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形成了良好氛围,实现了良好开局。在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形成了超前谋划、人民至上、勇于担当、民生优先、科学重建等宝贵经验,对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赵勇强调,灾后恢复重建是一次跨越发展的重要契机。要把灾后恢复重建当成增强防洪减灾意识、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的重要契机,当成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的重要契机,当成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当成提升整体发展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契机,当成争取外援、扩大开放的重要契机,当成培养锻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执行力的重要契机,跳出就恢复重建抓恢复重建的简单模式,引领全局的跨越式发展。
    赵勇要求,要把灾后恢复重建与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推进。一要把受灾房屋和乡村重建与扶贫攻坚结合起来。要按照建设幸福乡村15字要求,打破行政区划、打破原有布局、打破传统建筑样式,在科学规划、尊重规律、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幸福乡村连片建设与生态移民搬迁。二要把产业重建与扶贫攻坚结合起来。要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小、散、乱、低”等问题。要探索实施“政府+银行+农业龙头企业+农户”和“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开发和运营模式,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三要把小城镇重建与扶贫攻坚结合起来。要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群众向小城镇聚集,扩大中心城镇规模。四要把设施重建与扶贫攻坚结合起来。要按照防灾抗灾要求,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利设施、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五要把生态重建与扶贫攻坚结合起来。要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进行地质灾害点、采矿区、尾矿库和小流域治理,把绿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起来。
    赵勇指出,科学进行灾后恢复重建,要处理好六方面关系。一要处理好规划与建设的关系。建设之前,必先规划,受灾地区要设立规划委员会,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邀请国内外一流的专家、机构制定规划,以规划指导建设。二要处理好恢复与提升的关系。恢复重建要杜绝简单复制,努力把受灾地区面貌和发展水平提升至新境界。三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要区分轻重缓急,本着民生优先、公共服务优先的原则,首先做好受灾群众过渡安置、饮水安全,以及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修复等工作,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同时着眼长远,提升受灾地区的抗灾能力和脱贫致富发展能力。四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要主导灾后恢复重建的规划、投入和政策,同时更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争取信贷支持,推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培育更多市场主体。五要处理好帮扶与政策的关系。要积极争取必要的帮扶项目与资金,更要结合实际、积极建议,争取更多的帮扶政策。六要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要大力弘扬抗洪精神,广泛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千方百计调动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积极性,挖掘和保存此次抗洪救灾行动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科学价值。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