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赣南危旧土坯房改造:一笔一画写民生

2012/09/26  浏览量:   作者:刘勇 郑荣林  

宅者人之本,人者以宅为家。

受历史及地利条件制约,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相对滞后。比如,其他地方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土坯房,在赣南的不少农村,还是村民们遮风避雨、安身立命的居所。许多“年岁已高”的土坯房更是在岁月的侵蚀中,变成危房病房,风来墙晃,雨来屋湿,严重威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彻底告别土坯房,住上安居房,是赣南几代人的梦想。

历史应该铭记,在2012年的这个7月,赣南人的这一梦想开始驶向实现的征程:《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危旧土坯房改造成了第一场民生攻坚战。

历史定当铭记,赣南69.5万户、300多万人所居的危旧土坯房改造工程,将从原本需要的30年时间,提速到3年时间内基本完成。

这背后,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殷殷深情;这背后,是赣南百姓安居乐业,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殷切期盼。

赣南人正以锲而不舍的韧劲、抓铁有痕的作风,一笔一画镌刻着历史的丰碑。

一个村庄的激情:

对土坯房改造的期盼,化作冲天的干劲与激情

对新居的期盼,迸发出了活跃的激情。

9月8日,钟本辉住在用木板搭成的临时木房里,不到20平方米的空间,分割成厨房和卧室,被冰箱、电视、床铺、灶台等塞得满满当当。钟本辉住得并不孤单,他房子的旁边,是同村十几户村民搭建的棚屋板房。这些房子的所在,原先是村里的晒场。

从晒场向前20多米,是村庄原本的所在,此时,已是一块平整的黄土地,只剩村中心的祠堂还巍然耸立。这个村所属全南县南迳镇热水村委会,名叫高围村。一个月前,村民们老少齐上阵,亲手把住了45年的土坯房给拆了,搬进了临时的木板房。

这些土坯房曾承载着他们的希望:1967年,村里遭了大洪水,房子全部被淹,为了告别“三年两涝”的境地,全村男女老少齐心协力,挑泥、垒墙、上山砍木料……在这个地势较高的山头,建起了5栋连排土坯房。

这些土坯房也盛满了他们的失落: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房成旧房、危房,近些年来,户户都出现了手指粗的裂缝,遇风墙晃,遇雨屋湿。全村24户居民,经济条件好些的都相继搬迁出去了,只剩12户仍栖身危旧土坯房中。

钟本辉说,留守的村民们做梦都想住新房,但大家靠着田地,靠着外出打工的一点收入,实在没钱建,只能提心吊胆地继续住在土坯房中生活。遇到大风大雨,即便是夜里大家也不敢留在家里,怕屋倒砸伤人。

今年7月底,一场村民大会让村民们触摸到了梦想。村支部书记在会上说,政府将帮助大家拆旧房建新房,每户不但有补助,还能获贷款帮助。此言一出,全场欢腾,群情激扬,男女老少们都表示,要快拆快建,快点进入新生活。

为了快,村子里七八个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回家了;为了快,村民们选择住过渡的木板房;为了快,村民们互帮互助,犹如一家人。一周时间,过渡房建起来了;半个月,土坯房化身进了历史的烟尘;一个月时间,土地平整了,房屋类型选好了。镇村干部感慨地说,村民们的冲天干劲让人感动。

不单是高围村。自从7月27日赣州市召开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动员大会,吹响改造危旧土坯房进军号角以来,在赣南大地,一个个村庄,一户户仍栖身土坯房的农户将对新居的期盼,化身为冲天的干劲。

根据前期的摸底调查,赣州全市危旧土坯房改造对象为69.5万户,涉及人口300多万,其中绝大部分是危旧土坯房。按照计划,今年启动完成10万户土坯房改造任务。他们将按不同情况每户获得4万、2万和1.5万元不等的补助,修缮加固房屋也可获得3000元补助。

一块红砖的算计:

成本核算精确到厘,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一块红砖的价格,牵动着党委政府的心。

9月9日,已经中午12点了,王洪福夫妻依然在忙碌,一人手扶着钢筋,另一人则用铁丝牢牢地扎好,配合默契。在赣县吉埠镇新厅下村的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新建点,王洪福家率先动工建设,他想搬进新房过春节。

对于目前的进展,王洪福很满意:镇里将闲置的老镇政府拆掉,免费给大家做宅基地,这里靠着圩镇,生活、儿女上学都方便;市里提供了多款户型图,他选择了自己中意的;新建点上,村民活动中心也在同步施工。

地基已打好,到了买红砖的时候了。王洪福有些担心,他知道市场经济随行就市,现在大家都在建新房,砖价会不会水涨船高?

很快,他从镇长黄石明嘴里,得知了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红砖的价格已成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过问的事情。相关部门对全市的砖厂生产成本进行了测算,电费、原料、人工费、相关税费、维修折旧费等成本构成已精确到了以厘为单位,红砖已实行全市统一限价,在政府减免税费及煤矸石等原料价格的基础上,出厂价控制在0.27元/块以内。“这并不是小题大做。”吉埠镇镇长黄石明说:“以一栋占地90平方米的两层半小楼为例,每平方米需231块红砖,共需5万多块红砖。如果每块红砖上涨两分钱的话,房子造价就要提高1000多元。要知道,土坯房改造户绝大多数经济并不宽裕,每分花费都要精打细算。”

事实上,在危旧土坯房的改造中,赣州市在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的同时,政府充分利用政策调控等手段,积极发挥引导服务作用。不单是红砖,砂石、水泥、钢材、木材等主要建材价格都在充分尊重市场竞争法则的前提下,被纳入了监管体系。以水泥为例,赣州市有关部门与5家水泥厂签订了土坯房改造水泥供货协议,从9月8日起至明年3月31日,这五家水泥厂的供货价格统一实行最高限价260元/吨,农户自愿选择品牌,凭票就近到供应点提货。

“软件”方面,根据摸底情况,很多县(市、区)建筑工匠人数不到所需人数的20%。为缓解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匠人数严重不足、技能水平偏低等问题,赣州市启动了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匠培训工作,今年要免费培训4万人,明后两年共培训8万人。

一个村民的憧憬:

搬进的不只是新房,更是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一幢新房,一头连着安居,一头连着乐业。

9月10日,章贡区水西镇石甫村小仪坑村小组村口的一块荒地上,两台挖掘机轰鸣,正在将路旁的山体搬开。不久后,这里就将“长”出23栋土坯房改造户的漂亮新房。

一条宽约2米的“机耕道”从集中建房点向山窝里延伸1公里,就是小仪坑组所在。小仪坑组共有50户村民,至今还有30户住在危旧土坯房里,许运亮家就是其中之一。那是间委身“半山腰”的土坯房,走上去要经过100多米的窄小坡道,不时还要用手遮头,提防两侧树枝的侵扰。

许运亮早就想搬出去:这里交通不便,出村的山道只能走拖拉机、摩托车;由于地势低洼,还常常为上游的一处小山塘担惊受怕。危旧土坯房改造工程让他的梦想得以实现。让他欣喜的是,通过这一工程,他与村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处新的安全的居所,更是一种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新建房点更靠近省道,区政府将出资修建出山的水泥路;蔬菜产业也在谋划中,小仪坑村将复兴自己的传统产业;而区里的终极目标是将山清水秀的小仪坑打造成赣州城区的小花园,吸引城里人来休闲度假,采摘无公害蔬菜、到小山塘钓鱼,家家户户从事农家乐。

“危旧土坯房改造是一个农民改善居住环境的契机,更是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良机。”宁都县委书记王四华表示:“危旧土坯房集中的地区,往往是身处大山深处,生产生活极其不便。土坯房改造,除了要给农民安居外,还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乐业。”

以宁都县为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宁都县确定了多种改造模式:依托新城规划的工业园区和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鼓励农民拆除农村危旧土坯房,进入园区居住。这种模式主要对象是有创业就业能力,尤其是目前在工业园创业就业的危旧土坯房拆迁户;对有意向在圩镇经商就业居住的危旧土坯房拆迁户,采取政府助建、集中安置的方式开展引农进镇,在圩镇或周边规划农民新村,引导农民集中建房安置。

对难舍故土、不愿入城进镇,又希望改善提升生产生活质量的土坯房改造户,宁都县在交通便利的所在,另造中心村,使村民们能够享受公共服务资源。

今年36岁的石上镇池布村委会陈坊村村小组村民李小生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搬出已经有50多年历史的土坯房,是他多年的梦想。因为那里离圩镇6公里,只有一条崎岖的山路连通外界;村里没有学校,只能到镇里租房陪读;没有卫生所,老人有个头痛脑热急得跳脚。

镇里的土坯房集中建房点选在张公山,紧邻昌厦公路,周边是学校医院。今明两年,随着土坯房拆迁户的陆续搬入,这里的住户们将达百户。李小生的新房已快建好一层,他期待着能搬进去过新年,他更憧憬着美好未来:小孩能就近读书,不要每天接送了;他能腾出手来发展生产,他已想好了,明年在承包30多亩田的基础上,再扩大一倍,种植水稻和白莲,让年收入翻番。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