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水上鸿雁”唐真亚

2012/10/19  浏览量:   作者:陈兵 何宜坦  

  “哎!老乡,在船上吗?你的报纸送到了,请出来拿!”在洪泽湖与淮河交叉处的水面,一个穿着邮政服装的中年汉子边喊话边慢慢将小船划向“水上人家”的船边。“老唐,上船来喝口水不?他家人出去卖蟹子还没回来,我为他代收行吗?”“水不喝了,报纸麻烦你转交一下,谢谢了!”这是10月17日下午4点,记者在洪泽湖“水上邮路”上看到的一幕。

  这位常年摇着橹为水上老乡们服务、受到大家热情欢迎的人,就是党的十八大代表、江苏省洪泽县老子山邮政支局投递员唐真亚。1999年12月,唐真亚来到该局工作,当时的他是全镇唯一一名兼投陆路和“水上邮路”的投递员,服务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其中90%为湖面。十多年来,唐真亚披星戴月靠一条小船走出了18万多公里长的“水上邮路”,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一心为民的“水上鸿雁”。

  做尽心尽责的投递员,“水上邮路”踩浪高

  10月16日下午,记者跟随唐真亚到湖里送信,刚上船时岸上的风不大,老唐却说“带上衣服,湖里风会大的。”到了湖里风真的大了起来,浪也高了,冻得记者直打哆嗦。到了第二天下湖采访,岸上风渐大了,老唐却说:“不要紧的,这是岸上风,到湖面上就小了。”到了湖里,果然风小了。这是唐真亚走了十几年的风雨邮路得出的经验。老子山镇位于淮河与洪泽湖的入湖口,湖面一年四季水涨潮落,气候变化无常,突然而来的狂风将船掀翻,那是唐真亚过去在“水上邮路”上常遇到的事。

  2003年7月中旬的一天,一封落款为“长山村杜中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差点让唐真亚在湖上丢了命。杜中祥住在一个叫“剪草沟”的芦苇丛中,唐真亚启程送信时湖面上风浪较大,常人都知道这样的风浪天气是不能出船的,但唐真亚却说:“孩子考上大学不容易,耽误一天都有可能将他急坏!”他不顾众人劝阻,拿上水壶和方便面就顶着急浪一桨一桨划过去。船到湖心时,风力陡增到7级以上,小船顷刻间被掀翻,他只好弃船游水,当他爬上岸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后来还是在过路渔民的搀扶下,他才来到了杜中祥家。看着眼前这个从浪里钻出的“水人”由怀里掏出被塑料布包得严严实实的通知书,在场的渔民们被感动得纷纷落泪。

  湖区与陆地不同,寻找地址不详的信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是陆地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而唐真亚不怕做这样的“傻事”。唐真亚曾在水域上寻找70多岁的陆贵娥老太10多天时间,最终送上了老人隔了40年未见面的外地弟弟寄来的信件。后来,老人远在江西的弟弟说:“如果这封信被退回,他就认为姐姐已不在人世了。是唐师傅让我们失散了40年的姐弟俩联系上了,真是感谢他啊!”

  做关注市场的信息员,蟹农养蟹“抬身价”

  朱万银是老子山镇新滩村一组的蟹农,他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事螃蟹养殖,在当地年轻一代的螃蟹养殖户中也算是“老蟹农”了。回忆起自己的养蟹经历,朱万银说,他和许多蟹农一样,最要感谢的人就是唐真亚。

  原来,唐真亚在给渔民们送邮件的同时,还特别注意为渔民们收集各类市场信息。“2000年前,我们的蟹都是卖给上门收购的贩子,那时由于通讯闭塞,大家不了解外面行情,价格都是由蟹贩子说了算。自从老唐做了邮递员,每年螃蟹上市前后,他都定期给我们提供上海、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螃蟹销售价格,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外面的销售价,及时跟收购的贩子们商谈收购价格。有的时候我们相邻的几家蟹农还联合租车把成蟹直接拉到上海等地出售,这样一车就能多卖几千元甚至近万元呢!”朱万银讲起唐真亚帮助蟹农收集市场信息的事如数家珍。

  家住新滩村的刘长伟是当地第一个成功繁殖蟹苗的人,但是由于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确,在2003年正月蟹苗销售时,他的6亩蟹苗销售还不到2万元。唐真亚得知老刘因为销路问题影响收益后,主动找到老刘,告诉他自己会上网,可以借助网络帮他寻找销路,同时还可以利用自己在镇上信息灵通的便利,帮助他收集信息。2004年正月,唐真亚在网上联系了泗洪县的几位蟹苗买家,帮助老刘在几天内就把蟹苗全部销售出去,收入也增加了不少。如今,老刘的蟹苗销路稳定了,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收入也不断提高。2012年,老刘仅20亩蟹苗销售收入就有10多万元。“我现在有这样的养殖规模和收入,真是多亏了唐真亚的帮助!”刘长伟说。

  做文化生活的传播员,“水上书屋”乐渔家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唐真亚的父亲是教师,他也曾子承父业教了16年书。踏上“水上邮路”后,唐真亚深切感受到,身处大湖水域的渔民们太需要文化知识了。如何帮助渔民们学习文化知识,唐真亚作为一件大事思考了很久。

  2006年,唐真亚在他曾经任教过的新滩小学渔船上设立了农技知识阅览室,并设法找来1000多本科技养殖方面的书籍免费给渔民阅览。后来唐真亚得知新滩村村干部老段爱好看书,自己也有一个阅览室,便将书籍全部捐赠给老段,这个阅览室就是现在新滩村的“渔家书屋”。唐真亚又购置和订阅了1300多册养殖技术类和文学、儿童教育类书籍赠送给村里,并邀请渔业技术人员定期向养殖户传授技术,现场解答渔民提出的养殖难题。

  此外,唐真亚还特别关心渔家孩子的学习教育问题。在他的建议下,新滩村蟹农朱万银从2010年起,每年为儿子自费订阅《七彩语文》、《东方娃娃》等杂志。“以前大女儿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书才读不下去的,现在儿子对学习可感兴趣了,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负责“渔家书屋”日常管理工作的朱万银笑呵呵地说。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