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0 浏览量: 作者:杨国胜 李秀生 王伟田
近日,记者走进寿光市洛城街道岔河村,漫步街头巷尾,感受“第一书记”给村庄带来的变化。
调整土地赢民心
“我老婆和两个孩子终于分到土地了。”谈到土地调整,村民李继昌脸上乐开了花,土地没调整之前,全家四口人只有0.8亩口粮地,现在调整到了5.2亩。而像李继昌这样,从土地调整中受益的还有150多人。
土地调整历来是农村的一大难题,也是历届村“两委”最头疼的事。今年,借助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东风,寿光市选派198名市镇机关干部和66名大学生村官,组成66个工作组,进驻66个薄弱村治理整顿,市直科级干部担任工作组长,并担任所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建设银行寿光市支行纪检组长田慧卿作为工作组长、“第一书记”,被派到了洛城街道岔河村,一进村便碰上了这一难题。“全村近20%的村民没有土地。”田慧卿告诉记者,岔河村自1992年至今已20年没调整过土地,全村800多口人中150多人没有土地,人地矛盾突出。
通过多次会议讨论,田慧卿帮助村“两委”制定土地调整方案,下发到户征求意见,前后修改了5次,直到村民100%同意。本着小部分已建蔬菜大棚地不动的原则,通过“优化组合、自由流转”的方式,仅用3天时间就顺利完成了土地调整,人均土地从0.8亩增加到1.3亩。
整修道路解民困
岔河村地处3个镇街道的交界处,“行路难”是村民始终悬着的一块心病。“下雨天必须穿靴子,不然根本没法走。”说起过去的路况,村民杨培章一肚子苦水:过去机动车上路,一不小心就会翻;出租车走到村头就不想再进来,多付钱也不行,而这一切随着“第一书记”的到来都成了过去。今年4月份,在田慧卿的积极申请下,市建设银行无偿扶持资金20万元,对村里3条880米大街全面硬化。结合实施全市村级公路网化工程,对1500米出村路进行了柏油硬化。“踩着硬邦邦的路面就是觉着踏实。”村民们高兴地说。
借助道路整修,田慧卿及其他驻村工作队员帮助村“两委”对村里的卫生环境进行了整治,解决了土堆、垃圾堆、柴堆“三大堆”难题,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
发展经济顺民意
“其实,只要你为老百姓着想,他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田慧卿告诉记者,由于解决了村里的土地分配和“行路难”等问题,驻村工作组逐渐取得了村民的信任,只要村里有什么决策,村民都会积极拥护。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借助这有利势头,对村里自1998年以来的承包费、遗留尾欠、三角债等进行全面清理收缴,累计收缴欠款41.8万元,清欠率达100%;对墓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搬迁,节约土地46亩并进行开发、承包,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
“接下来,我们除了做好道路绿化和养护工作外,还要搞好五荒开发、废旧河滩开发等,进一步增加集体收入;鼓励村民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增加农民收入。”田慧卿如是说。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