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大吴庄的“厅级村官”吴树兰

2012/10/22  浏览量:   作者:陈四化 王晓星  

  秋天的豫南大地,阳光明媚,惠风和畅。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孙召镇大吴庄村80多岁的吴奶奶坐在村口的水泥路旁晒着太阳,看着乡亲们忙忙碌碌晾玉米、捆秸秆、喂奶牛、放鸭子,笑容在她饱经沧桑的脸上绽成一朵幸福花。“多亏了树兰妹子,不然现在村里还是玉米秆子烧得烟尘滚滚,家家户户一片麻将声呢。”

  吴奶奶嘴里的“树兰妹子”指的是河南省委扶贫办机关党委副书记吴树兰,55岁的她在担任大吴庄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两年多时间里,吃住都在村里。村里年长的都喊她妹子,年龄相仿的叫她大姐,孩子们干脆喊她姑姑。

  走村串户察民情

  “吴书记,村里奶牛场电路不正常,玉米秆粉碎青贮工作无法开展,大伙都很着急呢。”刚从新农村社区回到村委大院的吴树兰立马给镇领导和镇电业公司打电话,协调用电问题。

  用电问题解决了,吴树兰又穿梭在玉米粉碎青贮池旁,一会儿帮助奶农粉碎玉米秸秆,一会儿拿铁叉帮助平整青贮池。一直忙到上午十点多,才趁空到奶牛场的厨房随口吃了点剩饭。

  饭还没有吃几口,村养鸭场的电话就追过来了,小鸭子生病了。高级畜牧师出身的吴树兰赶紧到鸭场察看小鸭子的病情。然后紧急通知村里的5户养鸭大户,面对面讲解科学防治办法。从鸭棚里出来,吴树兰又来到玉米地帮助村民抢收玉米,顺便和村民谈心拉家常,就这样一直忙到中午,回到自己在村委的小屋,为自己打上一针主治糖尿病的诺和针剂,然后趁午间清静的时候赶紧把上午的事情一件件、一桩桩记在民情日记里。如今,民情日记已经记了几大本,40多万字密密麻麻地讲述着吴树兰来到大吴庄村后点点滴滴的经历。

  这就是吴树兰,像只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动,停不下来。走到哪,看到哪,说到哪,吃到哪,把问题解决到哪,把实事办到哪。

  主动请缨不畏难

  2010年7月,吴树兰来到大吴庄村。“当时省委决定从省直单位选派一批优秀县处级干部到省定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为村民办实事的好机会。因为我就是从大吴庄走出来的,是故乡养育了我。”

  主动请缨的吴树兰要回乡当村官的消息传开后,立马遭到了亲友的反对。“农村条件差、欠债多、积弊深,工作不好干。你身体又不好,在省直机关看看书、写写论文,何苦回村遭那份罪受?”亲友的劝说没有让吴树兰退却,在深思熟虑之后,吴树兰还是背起了行囊。“回新蔡不是一时意气。我是学畜牧的,一直都想找个平台探索出一条贫困村脱贫致富的路子。”

  吴树兰回村第一件事就是摸村情、察民意。白天到村里和村民一起劳动,晚上就走村串户拉家常、话发展。大吴庄地理位置偏僻,又没有集体经济,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得知河南天富文化传媒公司老板陈有富正欲找地建一个高标准奶牛小区,吴树兰主动邀请他来村子看看,并十多次地登门拜访。在吴树兰的真情实意下,陈有富投资1000万元在村里建了一个能容纳1500头奶牛的高标准奶牛养殖小区。为了让该项目落地生根,吴树兰多方奔走、精心运作,使村里的奶牛场与伊利集团公司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成为伊利集团公司的优质奶源供应基地。

  为了让村民们尽快脱贫致富,吴树兰还积极筹资75万元,新建了一个5000平方米的养鸭小区。年可出栏商品鸭30万只,可使7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真情实意解民忧

  养牛棚种起了摇钱树,鸭棚搭起了致富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突然间有了两个大项目,一下子就将群众致富的兴头带起来了。而群众要想富,强有力的党支部是关键。为加快村民致富步伐,吴树兰要求村两委班子带头致富,规定党支部和两委班子成员除做好工作外,一年内每人必须有一个致富项目,60岁以下的党员每人都要制订出一份致富计划。

  村支部书记吴树生就是这个政策的受益人。吴树生当了24年的书记,可是家里依然很穷,甚至连致富的启动资金都筹不到。吴树兰知道后就把省吃俭用的5万块钱借给他,又帮他贷了10万元钱,帮助他办起了养鸭。现在吴树生家里已经买了3辆小汽车,过上了幸福生活。

  在吴树兰的带领下,大吴庄这个贫困村短短两年发生了巨变:捐资、引资,争取各类专项资金3000万元,解决了农村“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全村养奶牛1060头,鸭存栏2.2万只;大小猪场60多个;建蔬菜大棚6个,经济作物种植300多亩;成立5个合作社和3个公司,兴办2个企业。现在的大吴庄已经走上了集奶牛养殖、鸭子养殖、蔬菜种植、村企联合经营及运输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形成了“听支部的话没错”、“要想富靠支部”、“想赚钱找党员”的共识。

  三年的任期已经过了三分之二,虽然硕果累累,可是吴树兰仍不敢有一刻的放松,她暗暗告诫自己,一是把没有干的工程给干好,不留半拉子工程;二是全身心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让贫困农民也享受到与城市人一样的待遇;三是围绕奶牛业,探索农业循环经济的路子,实现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