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刘磊:用脚丈量青春

2012/10/23  浏览量:   作者:李玥  

  接受采访时,刘磊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虽然已是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副站长,刘磊依然住在单位里,没有双休日。

  刘磊从小就喜欢动物,高考时选择专业,他一眼相中了东北林业大学的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一心想和自然打交道。大学毕业找工作,刘磊的目标特别明确——“找自己喜欢的,才能干得好。”

  刘磊在地图上比划过从黑龙江到海南的距离,不过当他“下火车,坐汽车,走完平路走山路”,终于站在鹦哥岭这片土地上的时候,刘磊对未来的工作有了新的体会。当时的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成立不久,3个领导、4个工作人员就是全部。不过,这反而令他充满期待,“我想多学点东西,赚钱少不是问题,就是不想过每天喝茶看报的生活”。

  初到鹦哥岭时,刘磊的工作没有像他想象中的那样和野生动植物打交道。下乡做宣传、放电影、开例会、修厕所、建猪圈,一样一样从头学起,刘磊没觉得有多琐碎,“有事做,就很高兴”。

  熟悉工作后,刘磊开始下乡调研走访,回来后撰写报告。他过起了期待中既充实又紧凑的生活,可生活条件却是他没有想到的艰苦,“山脚下一排破旧的平房,屋里两排木板,上面铺着草席”。站在自己的“新家”里,刘磊忽然怀念起同学们提到通常都会怨声载道的大学宿舍。

  去野外、睡帐篷、淋雨、过河、走山路……对于从小在陕西长大、习惯了平原生活的刘磊来说,这比想象的还要艰难,就连走路都是严峻的考验,“每隔几天就要进山一次,一走就是六七个小时”。这样下来,刘磊的运动鞋最多只能穿半年,“水里泡、树枝刮,有时两三个月就得买双新鞋”。

  有一次,老站长临时通知刘磊上山验收造林,他没来得及穿袜子就出门了。走在放牛坡上,不一会儿就觉得脚上疼痛难忍,低头一看,吓了一跳——刘磊第一次遭到了“传说中的”旱蚂蝗的袭击。知道盐可以驱赶蚂蝗,他忍着疼痛挪到半山腰,终于买到了盐,“全部洒在脚上,当时觉得疼死了。”刘磊用平静的语气叙述着被蚂蝗咬伤的经历,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尽管这些伤口又疼又痒且持续了一两年。

  在鹦哥岭,很多时候都要和当地村民打交道,鹦哥岭周边有自然村103个,村民接近两万人,动员村民退耕还林、说服村民不要在保护区打猎,往往会碰一鼻子灰。得知村民们喜欢喝酒,刘磊就入乡随俗,酒量不大心意很足。几碗酒下肚,刘磊和他们开诚布公地聊天,告诉他们为什么河里的鱼越来越少,为什么打猎的收获越来越小。坦诚的交流让村民渐渐理解了森林保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保护区的工作。“融入他们,才能了解他们。”这个不大懂方言却“以酒为媒”的小伙子,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面前,与老乡喝上一顿酒,“他们就能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在鹦哥岭行走5年,刘磊和这片让他“上山经常摔跤,过河总掉进去”的土地一起成长。在刘磊看来,青春有多种选择,但不一定非要去大城市,也不一定非要追求安逸,在基层的广阔天地、在青山绿水之间,用双脚去丈量自己的青春和理想,“这是我作过的最重要的决定”。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