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芝麻专家刘世扬 两度捧回“后稷奖”

2012/10/24  浏览量:   作者:黄华 张海波  

 

  上蔡县76岁的芝麻专家刘世扬,倾其一生,把所有的精力和金钱都投入到推广科技、研发新品种当中。他培育的“上芝1号”“上芝429”两个芝麻新品种,让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先后两次登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的领奖台,收获了“后稷奖”“后稷特别奖”两项殊荣。

  1936年2月,刘世扬出生在上蔡县东洪乡刘湾村一个贫苦家庭。贫穷、饥饿是刘世扬幼小心灵对这个世界刻骨铭心的第一感受。1957年他退伍后考入信阳农业专科技术学校,从此与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4年刘世扬不顾亲友的强烈反对,放弃了县城里优厚的工作,当了一名乡级农技站站长。当时他已经48岁,整日早出晚归,奔走于农家村舍、田间地头,推广农业技术,所到之处深受群众欢迎。

  1985年对刘世扬来讲,是一个幸运的春天。他有幸结识了驻马店农科所在东洪乡蹲点扶贫的专家。在专家们的支持指导下,刘世

  扬不断承担着省市农业科研示范推广项目。从1988年到1994年,刘世扬先后开展了多个新品种的试验推广与研究。

  1986年他根据东洪乡的乡情制定了东洪乡农技站科技推广五年规划,在全乡引起了强烈反响,小麦精播、配方施肥得到了大面积广泛应用,产量大幅度提高,乡村经济明显好转。

  刘世扬是个“不安分”的人,推广新科技几十年,年近六十岁的他又萌发了自主创新的念头,他首先要搞的是培育芝麻新品种。他多次奔北京、赴省城,遍访名师,取经学技术。他的诚心打动了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和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专家,在专家们的直接关心指导下,一整套的芝麻杂交育种方案在刘世扬的一次次反复琢磨中确立。

  2005年8月,以河南省农科院国家首席芝麻育种专家、芝麻遗产育种研究员张海洋为组长的a25-3芝麻新品系鉴定专家组,对该乡科技示范户进行田间现场测产鉴定,平均亩产124公斤,比豫芝4号增产19.6%。2007年5月,在连续参加省区域、省生产试验后,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命名a25-3芝麻新品系为“上芝1号”。同年11月,刘世扬这位来自基层,名不见

  经传的农技推广员首次登上了第14届中国杨凌农业高科技成果“后稷奖”的领奖台。

  “上芝1号”的成功问世,更激励了刘世扬铆足了劲头儿研发新品系。经过连续3年潜心研究与探索,他在2006年第四代杂交品种中选出最优单株,命名“429”。 2011年1月,“429”经全国芝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通过,在河南、湖北、江西、安徽等芝麻适宜区域种植。2011年8月,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颁发鉴定编号为2011004号农作物品种鉴定证书:上蔡县执著芝麻研究所“上芝429”,并申报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国家专利。

  2011年11月,刘世扬应邀出席第18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捧回了“上芝429”“后稷特别奖”这一殊荣。

  刘世扬介绍说,眼下,东洪乡农技站和由该站而派生出的连体机构“上蔡县执著芝麻研究所”、“上蔡县创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共拥有芝麻、小麦资源材料2389余份,2012年将有小麦、芝麻两个新品系进入国家、省鉴程序。2013年小麦研发展示目标突破亩产750公斤,芝麻研发展示目标将冲刺亩产200公斤大关,形成自主创新的芝麻、小麦新种群。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