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鲁山农民薛光海年近七旬爱发明

2012/10/25  浏览量:   作者:丁需学 胡耀华  

  他没上过一天学,却在儿孙满堂的年代搞起了“小发明”,其中数年前研制的桐油果剥壳机于2009年11月4日获得国家专利。10月20日下午,在鲁山县赵村乡国贝石村,记者见到了这位被当地人称为“土专家”的薛光海。

  “那时也想上学,就是没条件。”69岁的薛光海说,他8岁开始下地干活,只背诵过“老三篇”。后来他觉得知识重要,就背地里跟人学,从而认识了几个字。

  薛光海家位于深山区,栽种着不少桐油树。薛光海说,桐油树上结的果子是很好的工业原料,价格不菲,因此每年冬季时,村民们都要摘桐油果卖钱。但是桐油果就像栗子一样,只有剥掉外面的两层皮,里面的果实才能出来。由于桐油皮很难剥,每人每天剥不了15公斤。薛光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决定发明一种剥桐油果壳的机器。

  年轻时候在机械厂打过工的薛光海知道,发明桐油果剥壳机必须有车床,可一台车床少说也得数万元,这对于不富裕的薛光海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但是他又不想放弃自己的梦想,于是他打算制作车床。

  “好在年轻时我干过这行当,做起来不是太难。”薛光海说,到市场上买来钢材和原料,一个月时间不到,一台小型车床制作成功。

  有了车床,薛光海开始了自己的梦想。“我光图纸就画了几百张,也不知道试验了多少回。”薛光海说,制作桐油果剥壳机想着容易,做起来很难,“光上面的‘滚笼’就焊接了2000多下。”薛光海说,他原来视力很好,由于用电焊过多,眼睛也损伤了。但他没有气馁,经过无数次的研究试验,2008年冬,一

  台精致的桐油果剥壳机终于诞生了。

  在朋友的引荐下,2009年11月4日,薛光海拿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桐油果剥壳机”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记者看到,薛光海制作的桐油果剥壳机有大有小,外观精致,大型号的约150公斤重,小型号的有数十公斤重。薛光海高兴地告诉记者,大型桐油果剥壳机每人每天能剥桐油果1500公斤,相当于近百人一天的工作量。

  研制成功桐油果剥壳机的薛光海还在继续他的发明。

  “这是我正在研制的多功能厨房机,现在还是半成品,只能切菜用。”薛光海指着室内的一台“铁架子”告诉记者,他所研制的多功能厨房机可以自动剥葱、剥蒜苗,也可以自动切菜和洗碗等。“到时候一分钟洗二十

  几个碗没问题。”薛光海说,他之所以研制多功能厨房机,缘于几年前在一家工地上的帮忙做饭。“那时有近百人吃饭,最大的难题就是洗碗。”薛光海说,那时他就在想,等哪天一定发明个“洗碗机”。

  为了验证薛光海制作的多功能厨房机,记者随手拔了些野草放入厨房机,按下按钮,只见放进去的野草很快被切个粉碎。

  “这台多功能厨房机预计年底可投入使用,到时打算再申请个专利,让大伙儿也见识见识咱农民的本事。”薛光海说,接下来他打算再搞几个发明,以此方便群众使用,如“翻红薯秧机”等,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不过我也有个小小的愿望,就是有人能帮我推广我研制的产品。”采访结束时,薛光海说。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