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农民郭争取的故事

2012/11/02  浏览量:   作者:黄华 刘先莉  

  金秋的平舆大地,农田里新翻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芬芳,田间沟壑逐渐又变得靓丽整齐。

  在平舆县万金店镇茨园村委的地头上,村民郭争取正在用抓草机清理沟渠里的玉米秸秆。“连日来的好天气帮了我的大忙,清运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每天清运量能达20吨左右。”郭争取欣慰地告诉我们。

  今年35岁的郭争取是十里八村人尽皆知的精明人。他打过工,经过商,承包过建筑工程,办过养殖场,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他渐渐在村里崭露头角,走上了富裕之路。

  2010年“三夏”期间,村里焚烧秸秆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污染了环境,还破坏了土壤的土质,一些堆放在地头沟渠里的秸秆给防汛工作也带来了很大压力。郭争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时,镇上的干部来村里宣传说,政府将加大对秸秆回收的支持力度,除了免费提供抓草机外,还负责解决销售问题。

  郭争取算了一笔账,秸秆收购虽然是个琐碎活,但成本不高,必赚不赔,每季按储存量600吨计算,囤积半年后卖给不远的遂平白云造纸厂,就可收入15万元左右。郭争取看到了商机,说干就干。政策扶持给他一部抓草机,他自己掏钱买来一台地磅和一部打捆机,向村里租了10亩场地,郭争取的秸秆收购点就正式开张了。

  两年下来,靠着收购秸秆,郭争取硬是从昔日的废弃物麦秸秆里变出了20多万元的收入。

  受益的不仅仅是郭争取。附近的村民在农忙之余,将自己家地头的麦秸卖给郭争取,也得到了一份意外的收获。为此事拍手叫好的还有村委干部,现在他们再也不用为“三夏”期间的防火发愁了。

  麦秸算是找到了“婆家”,但玉米秸秆却仍无人问津。秋收过后,望着满沟满壑的玉米秸秆,村干部又找上郭争取,看能不能在玉米秸秆上做点文章。

  郭争取不负众望,通过考察,给玉米秸秆找到了两条出路:卖给养牛场做饲料、运到外地做固体燃料。

  玉米秸秆回收较麦秸更琐碎,需要粉碎、打压、密封储藏。郭争取花了近2万元购进一台粉碎机,开始清运玉米秸秆。由于玉米秸秆卖价较低,加之农村劳动力不足,几乎没有人愿意将秸秆运送到收购点去卖。

  所有的清运工作只有郭争取亲自去做。每天清早晨曦微露,郭争取的抓草机便穿梭在田间地头开始劳作,两辆拖拉车轮流着往草场运送。经过半个月的辛勤劳动,郭争取的草场堆起了一座座“金山”。

  “我们茨园村玉米种植面积5500亩,每季可产玉米秸秆5000余吨,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可连介绍说。由于平舆县附近养殖业欠发达,对秸秆饲料的需求量并不大,郭争取准备联系一些外地的养殖大户,建立长期的供销关系。

  谈到效益,郭争取说,玉米秸秆卖给养牛场每吨180元左右,此外,还可以卖给河北一些生产厂家做固体燃料。“虽然价格不算高,但需求量非常大,供不应求。”郭争取说,做玉米秸秆,打的就是储量这张牌,加之自己有运输车,可节省一些费用,收入应该比较可观。他计划明年再买3部汽车,好好大干一场。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