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林果专家徐小利:用技术点缀果园

2012/11/27  浏览量:   作者:林常艳 田育臣  

  发展林果产业,对河南这个农业和人口大省来说,能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快速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大丰收。在该领域,林果园艺专家、省农科院园艺所所长徐小利,倾尽20年心血,带领省农科院科研工作人员从事园艺作物的研究、科研和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

  提到“徐小利”这个名字,陌生人还以为是个吃不得苦头的娇弱女子。“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你见到他,熟悉了他,不仅会赞叹他的科研成绩,也会瞬间对他的做事风格 和人品肃然起敬。

  “每次徐老师到俺村儿,就跟着俺一块儿下地。他平时比较忙,有时候到村儿里都大中午了,太阳毒得很,但他还坚持到葡萄园给我们进行技术指导。”商水县练集镇朱集村村支书朱伟说。

  2000年,朱集村开始尝试种植日本提子“美人指”葡萄。“种植前4年,由于我们没有经验,葡萄经常生病,几乎年年赔钱。”朱伟回忆当年的艰辛。2002年,朱伟专程来到郑州,上门找到徐小利,请求他为自己的葡萄“把脉”。徐小利二话没说,便带领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的果树专家,来到朱集村进行实地考察。“俺们引进了省农科院园艺所自主研发的避雨棚技术,按照徐教授指点的方法,葡萄病害虫的几率小了,产量大了,口味更好了。”朱伟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后来,朱集村又引进省农科院园艺所自主研发的“葡萄与小麦套种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通过在葡萄行间套种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郑麦366,取得了夏季小麦亩产350公斤,秋季葡萄亩产1500公斤,综合亩收入1.2万余元,极大提高了葡萄和小麦的质量和效益,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如今,朱集村已经从以前的200亩葡萄地,发展到今天的近千亩葡萄园,形成了年产值高达千万元的葡萄生产产业链。朱集村这个河南中部的小乡村也有了个响当当的名字——中原“吐鲁番”。当前,葡萄与小麦套种配套栽培技术、葡萄避雨棚技术已在我省郑州、洛阳、周口等多个地市采用。

  徐小利从事园艺作物的研究、科研和开发管理工作20余年,他先后承担国家、省、部及院等各类科研和开发项目2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5篇,选育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4个。

  “这些成就,与其说是我取得的,倒不如说是我们整个团队的。”提及这些成就,徐小利谦虚地将它们归功于自己所在的省农科院园艺所。

  近年来,徐小利带领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在果树科研、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先后主持西瓜、葡萄、梨、桃、草莓等研究项目24个,在河南省推广果树新品种118个,面积约28万亩,果农直接增收数十亿元,为河南省果树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