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第一书记是俺最信得过的人!”

2012/11/28  浏览量:   作者:杜辉 吕飞  

  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变成一个人人称道的富裕村,只用了两年时间,秘诀是什么?带着疑问,笔者走进了新蔡县砖店镇周寺村。

  初冬时节,草木凋零,但笔者却感受到了一派生机与活力。肥沃的土地上密布着蔬菜大棚,大规模现代化养殖厂遍布全村,朗朗的读书声从崭新漂亮的小学里传来,一座高标准的别墅式敬老院正拔地而起,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冬日的幸福。你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就在两年前,温饱在这里都是问题。

  周寺村的变化由何而来?村民们纷纷指向一个人,这个人正蹲在田埂上和村民聊天,黝黑的皮肤,蓬乱的头发,高高卷起的裤腿,满脚污泥,他就是该村的第一书记刘建国。你同样不会想到,这么一副老农打扮的人,两年前还是市委机关的一位干部。

  2010年11月,驻马店市委统战部干部科科长刘建国,积极响应省委号召,被选派到周寺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

  临近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周寺村,一直以来是一个“靠天、靠地、靠救济”的贫困村。人均1.6亩耕地的收入,艰难维持着全村人一年四季清贫的生活。

  “穷,不怕,关键是要找到穷的病根。”刘建国刚刚放下行囊,就对全村几百户村民进行了大走访,了解到了周寺村穷的原因:该村的地理环境特殊,4336亩耕地高低落差将近5米,南北两面全是洼地,易涝,遇到连绵大雨,积水排不出去,庄稼就会淹死;中间地势较高,易旱,若长期无雨,不能及时灌溉,庄稼就会旱死。村民们想改造现有水利设施,但上百万的资金投入对于一个贫困村而言实在是太难了。

  周寺村的穷困深深刺痛着刘建国,村民们对富裕的渴望也深深感染着他,“咱驻村当第一书记,就是来给村民办事儿的,如果遇见困难绕着走,庸庸碌碌蹭三年,啥事都干不成。”刘建国施展起了在统战部时广交各界朋友的本领,动用各种资源,费尽气力争取到了365万元资金,用这些“救命钱”为村民打了76眼机井,挖了4300多米排水渠,还修了小桥涵上百座,并为村里更换了两台高负荷变压器,彻底解决了困扰周寺村几辈人的耕地灌溉和排水问题,使“一岗带两洼”靠天等雨的望天收薄地,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丰收的高产田。

  吃饭问题是解决了,可村子还要进一步发展。位于传统农区,没有矿产资源,没有工业基础,要想发展经济,谈何容易?刘建国和村支书刘玉喜等村干部一起分析、讨论,深深意识到,这么一个传统农业村庄,要想发展经济,只能立足实际,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并把这两项有机结合起来。于是,他便提出了发展温棚蔬菜和扶持养鸡、养鸭、养猪、养兔专业户的想法,并得到了村民代表的一致赞成和支持。经过不懈努力,现在,该村已建成规模蔬菜温棚340多个;“双万只养鸡场”一个,现有存栏数23000多只,年创利润30万元左右;大型养鸭基地一个,现有种鸭和肉鸭56700多只,年创利润可达34万多元;“万头养猪场”一个,年出栏生猪12300多头,创利润可达78万多元。这些养殖场所带来的丰厚效益,为村里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周寺村的经济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路子。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周寺村旧貌换新颜的背后,刘建国究竟付出了多少,村民们只是看着刘书记的双手一天天粗糙,皮肤一天天黝黑。村民时志红告诉笔者:“刘书记他是城里来的干部,却跟俺们吃一样的饭,干一样的农活,农闲时,就蹲在田埂上和村民拉家常,俺们有什么烦心事都愿意告诉他,第一书记是俺最信得过的人!”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