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扎根乡村的“妈妈老师”

2012/12/05  浏览量:   作者:徐梅生 王晓雨  

 

  12月3日清晨6时,像往常一样,庐江县泥河镇泥河小学的教师张佩玲早早就到校了。她首先来到自己班级的卫生区——垃圾池周围,清扫遗留的垃圾。 7时,她准时出现在教室里。 33年来,她在学校的时间远超过在家里的时光……

  在失误中成长

  1979年9月,20岁的张佩玲高中毕业后顶替爷爷的职进入泥河小学,教语文课。那时学校只有4幢破旧的平房。 1982年,她与同校一位民办教师计光亮在一间旧屋里结婚成家。

  “那时候学校10多个老师都是科班出身,像我这样顶职的只是个别。因此我特别心虚,没有底气。 ”张佩玲回忆说。

  她任教低年级。那时有一位学生家长说,张老师这水平估计要永远教低年级了。这话对于张佩玲来说,不亚于被狠狠抽了一鞭。不久,有一位姓胡的女学生因经常不做作业挨了张佩玲批评,该女生大声顶撞,心中正没好气的张佩玲打了女孩一巴掌,女孩哭了。晚上回家后,平静下来的张佩玲后悔得直流泪,不停地用拳头捶打自己。第二天,她向那个女学生道了歉,并在日记中记下了这个教训,暗自下决心要勤奋学习,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好教师。

  张佩玲没有学过拼音,她看拼音如同外文一般,于是就向同行请教,向学生虚心请教,并在自己的床头、客厅、厨房张贴拼音字母,随时随地练习。 1980年暑假,她专门去县城学习。此后,她还到庐江师范学校进修,考上了中央电大,并常年坚持自学,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做留守孩子的爱心妈妈

  长期以来,留守儿童都占班级学生的60%,其中许多学生缺乏母爱,性格孤僻。张佩玲把这些孩子的名单列出来,记在心中,随时跟他们交流,关心他们。

  三(3)班的张同学得了遗传性血友病,经常淌鼻血不止。他的爸妈离婚了,孩子判给了父亲,但他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张同学跟爷爷奶奶生活。一天课堂上,张同学鼻子突然血流不止,大块血块流了下来。张佩玲立即拨通孩子爷爷、奶奶的电话,但想到老人走路缓慢,怕耽误病情,张佩玲赶紧包了车把孩子送到医院救治,并为孩子垫付了医药费。

  大岭村邢老组的邢林同学,父亲打工多年没回家,母亲也离家多年,他跟姐姐生活。有一天傍晚下雨,张佩玲叫上丈夫一起去邢林家看望。因为下午在班上,她就发现邢林咳嗽得厉害。孩子住的是两间破草屋,电没有通,用的还是煤油灯。这些让张佩玲内心纠结极了。第二天,她在家里找了几件自己孩子的衣服,还买了学习用品和一些消炎药送给了邢林。

  呵护残疾儿童

  残疾儿童小田右手没有手指,写字、干活全靠左手。同学们总是嘲笑他,小田越来越自卑。张佩玲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召开主题班会,以“什么是真正的美”为主题开展大讨论。通过讨论交流,让同学们感悟到“美”的真正内涵。张佩玲意味深长地说:“田同学身体虽然残疾,但他很坚强,乐观向上,从不要我们照顾他,他的学习成绩也不错。我认为他很美,希望大家和他交朋友。”此时小田眼里含着激动的泪花。此后,同学们和小田亲近了,小田渐渐抬起了自信的头。期末复习,小田提出的建议又得到张佩玲的采纳。小田从此不再自卑了。如今已是一名中学生的小田,始终没有忘记给他自信的张老师,逢年过节就打电话问候老师。

  关爱“学困生”

  学生小包家住矾山镇包塝村,是从四川转到泥河小学就读的。刚来时,他成绩很差。小包寄居在婶婶家,婶婶常常回家种田,小包经常吃不上饭。于是,张佩玲就让小包在自己家里吃饭,饭后辅导他功课。在张佩玲悉心照顾下,六年级下学期,小包已经跻身于优等生行列。去年暑假,他在新疆打工的母亲回来,上门要认张老师作孩子干妈。自那以后,小包开始喊张佩玲:妈妈老师。此后,很多学生都这样称呼她。

  沈某人高马大,非常顽皮,年迈的奶奶管不住他,同学们也怕他三分。入学考试他的语文只有53分,学习能力很差。张佩玲没有放弃这样的学生,利用早上、中午、傍晚的时间单独为他开小灶,从基础一点一滴教起,在课堂上多给他一些表现的机会,多给他一些鼓励的目光,只要有一点进步,就给予表扬,并时常和他进行情感交流。经过两个多月的耐心辅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他的成绩上升了,人也变得懂事了。

  辛勤的付出有了收获,在张佩玲家4个大抽屉里装满了大大小小的获奖证书。她的三篇论文先后获得国家级论文评选一、二等奖;近日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国好人”评选中,她荣获今年11月“中国好人”称号。此外,她还先后获得全国创新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安徽省优秀教师、合肥市十大师德楷模等荣誉称号。

  然而欣慰之余,张老师说她最遗憾的是1996届学生王某。当时王某字写得特别漂亮,学习成绩也非常好,只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不听老师讲课。张佩玲找他谈过几次之后,发现这个男生没什么改变,还三番五次顶撞老师。张佩玲一气之下便不再管他了。最终这位曾经出色的男生没能上高中,现在还在外面打工。

  “假如时间能够倒转,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塑之才。 ”说到这些,张老师的眼圈红了,满怀愧疚……

  转眼33年过去了,如今的泥河小学已有3幢教学大楼,28个教室配备了电脑,图书室、留守儿童活动室、多媒体教室等一应俱全。而为众多孩子铺就成长之路的张老师早已青春不在,额头上有了不少皱纹,只是眼睛还像过去一样炯炯有神。

  今年53岁的张佩玲,再过2年就退休了。如今,她时常看着孩子们的小脸,看着33年耕耘的校园,依依不舍,眼里闪动着泪花。

编辑:姬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