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从泥瓦匠到“石磨面大王”

2012/12/21  浏览量:   作者:成睿智 付建军  

 李广均在向客户介绍他的石磨面

 

  12月13日,气温骤降到-1℃,寒冷的空气中飘着雪花。但在内乡县王店乡红太阳石磨面有限公司内,来自内蒙古、陕西、广东等地的销售商聚集一堂,争相与“石磨面大王”李广均签订供销合同,场面十分红火。

  事情还得从2008年说起。那年,李广均的两个女儿李媛媛和李婷婷高中毕业后南下广东打工。两姐妹年底回家后,由于南北方饮食差异以及水土不服,造成她们面容枯黄、身体消瘦、失眠乏力,这让李广均夫妇心疼不已。这时,庭院角落里祖辈留下来的那具石磨引起了李广均的兴趣,他想,如果用石磨加工自己地里产的小麦,孩子们就可以随时吃上原汁原味的家乡面食了。

  果然,当家人吃到石磨面擀的面条时,全都惊呆了:香甜、筋道,煮出来的面汤柔滑、香醇,不像一般的面条汤那样有酸味。

  左邻右舍和亲戚们在品尝石磨面后也都一个劲儿地称赞。于是,李广均干脆买来电机变成电力推磨,把自己家的2000多斤小麦全部用石磨磨制成面粉,很多乡亲也纷纷把家里的小麦背来请他代为加工。

  2009年开春,两个女儿再次远赴广州打工,李广均通过物流公司将300斤面粉送到广州,让两个女儿和一些亲戚闲暇时自己做饭吃。在广州的许多老乡品尝到香气馥郁、营养丰富的家乡面食之后,也纷纷要求购买石磨面。因此,原先靠着一把泥瓦刀起早摸黑挣饭吃的李广均开始夜以继日地磨面。

  2009年6月,广州的一家小型超市里开始出售来自千里之外的内乡石磨面。

  在南阳,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登门求购者,很多孝顺的年轻人甚至拿石磨面当做馈赠老人们的珍贵礼品。

  李广均的石磨面为什么味道超出一般面粉?那是因为石磨面是在低温下靠着机械作用磨制而成,是一种纯粹的物理变化,面粉中保持着原生态的营养成分。而大机器磨制的面粉却是在密封和高压、高温环境下进行,面粉不仅发生着物理变化,也有一定程度的化学变化,再加上有些企业为了追求效益,在面粉中添加一定的增白剂和胶质,因此面粉就有一定的酸味。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李广均不断进山寻找石磨。过去只有5台石磨、3万元启动资金,如今已发展到24台石磨、650万元注册资金,每天可以生产50吨面粉。

  2011年,李广均购置了全自动压面机和加工设备,在35摄氏度的恒温下,把面条通过长约70米的烘干房直接运至自动切割机和自动包装计量器,日产面条38吨。王店镇的乡亲们都把小麦寄存到李广均的仓库里,随时来领取面粉或者面条。

  与此同时,石磨面的销售范围也不断扩大,内蒙古销售商王凤云每月从李广均这里拉走60吨面粉,西安、深圳、广州等城市越来越大的市场空间让李广均的产品供不应求。

  很多销售商一再要求加大供货量,但李广均不予答复。为什么?李广均说,假如销售商没有那么大的销售能力,或者只是为了囤积居奇,那么保质期很短的石磨面与那些添加了防腐剂、增白剂的低质面粉有什么区别?

  李广均听从妻子张灵焕的建议,给自己的石磨面起了一个看似很俗实则高雅的名字:红太阳石磨面。张灵焕说,红太阳是原生态的象征,不仅能够寓意生意红火,而且有透明经营、良心生产的含义。

  李广均说,通过在几家大型超市的投放试验,石磨面条礼品盒大受欢迎,很多商家都记住了红太阳这个名字,每天的电话从早到晚响个不停。为了应对即将来临的新年市场,30名工人已经开始加班生产。

  “在资金投入方面我曾经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但现在好了,品牌已经打出去了。能够让乡亲们种的粮食有一个好的收入,也让更多的人吃上实实在在的放心食品,我觉得最有意义。”李广均说。

编辑:姬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