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9 浏览量: 作者:周鹏飞
巍巍太行,连绵千里。距离河北省平山县县城100多公里的蛟潭庄镇西大地村,就掩映在海拔1000多米的太行山东麓深处。
这是一个只有百余户村民的普通村落。鸡鸣报晓,寂静的山村升起袅袅炊烟,勤劳的山里人开始了新的一天。村里一位七旬老太太刚刚端起饭碗,身边的手机就响了起来。“宋医生,我有些难受,想请你来给看看。”电话的那端,传来急促的声音。“别着急,我立即过去。”老太太放下手中的干粮,挎上药箱便往门外走。
院门口停着一辆暗红色的三轮摩托车。上车,启动,出发,摩托车沿着山间小路向3公里外的村民铁柱家驶去。半小时后,这位老太太来到了铁柱家。已经80多岁的铁柱,既有胃病又行动不便。诊疗、开方、服药,铁柱在宋医生的料理下觉得舒服了许多。
宋医生叫宋香杰,今年74岁,是石家庄市公交总公司职工医院的退休医生。
她虽然是村里唯一的外来户,却被村里授予了“荣誉村民”称号,全村人都称她“最美编外村医”。
74岁正是颐养天年的时候。宋香杰在古稀之年远离条件优越的省城和自己的子女,只身来到平山县西大地村居住,其唯一的目的就是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大山深处的革命老区群众义诊治病。这位退休老人的老区情,至今在太行山东麓的大山深处已经播撒了将近5年。
与山村结缘
作为一名军属的宋香杰,193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年轻时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后来,她跟随曾担任解放军某坦克师师长的丈夫程克勤,离开生活多年的松嫩平原黑土地,来到石家庄工作。宋香杰在市公交总公司的前身市汽车公司职工医院当医生,这一干就干到退休。
石家庄的酷暑人所共知,每到夏季便热浪袭人。2008年6月的一天,宋香杰的小儿子程宝华整理行装,打算像往年一样离开闷热的都市,到太行山深处的平山县西大地村去避暑。
当年69岁的宋香杰对儿子的举动有些不解,心里嘀咕:“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大山里的农村能有什么看头。”那时,由于宋香杰的老伴已经过世,退休后的她有些寂寞。在儿子的撺掇下,宋香杰决定跟着孩子到远离城市的山村去看看。
崎岖的乡路向大山深处蜿蜒,行驶中的汽车不时颠簸摇晃,几个小时的路程使宋香杰略感疲劳。令她感动的,是老区人民的淳朴、好客与真诚。好多西大地村民都争着邀请这对母子到自己家中做客。作为军人之妻的宋香杰对蛟潭庄镇和西大地村由此有了详细的了解:这一带是重要的老区村镇,战争年代聂荣臻和晋察冀司令部就驻扎在这里。当地人民群众曾为支持我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作出过巨大贡献。
宋香杰走东家串西家,和淳朴的村民成为了好朋友。然而,接下来遇到的几件事,却使宋香杰心情有些沉重。
一次,宋香杰在一口山泉边偶然发现村民张春莲的老伴正在用水瓢大口地喝着凉水。宋香杰问道:“您怎么喝凉水呀?”老人回答:“我胃有毛病,喝泉水可以治病。”行医多年的宋香杰难以理解。
还有一次,宋香杰在村里遇见一位似乎头晕、走路不稳的老人,他叫杜米仙。当宋香杰问他是否患有高血压时,老人的回答让她十分吃惊:“什么是高血压?从来没听说过呀。”
宋香杰了解到,村里人有病不敢用青霉素,因为村里的赤脚医生不会做皮试;村民缺乏医疗常识,不管什么病,都靠吃止疼药挺着;凡是消化不良的毛病,都认为喝水可以治疗;缺医少药,很多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她没有想到,老区人民的生活还如此艰难。
最终,宋香杰做出一个令儿子程宝华始料不及的决定:今后每年都要来一次,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老区群众提供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把余生交给西大地村
2008年的夏天,宋香杰第一次来到西大地村,这一住就是两个多月。
期间,宋香杰每天都走村入户,免费检查村民的身体,及时为感冒发烧、轻微损伤等患者进行简单的治疗。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她每年都要在夏季到西大地村住上两个月,为乡亲们看病。
身患胆囊炎的张春元老人,已是84岁高龄,由于条件所限,始终服用那些损害内脏器官的药品。宋香杰仔细了解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并对症下药,老人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34岁的村民王瑞英,身患乳腺疾病,持续高烧,经宋香杰周到细心地治疗,只用十多天就完全恢复。80多岁的农妇张老太太,吃野猪肉后身体不适,出现严重虚脱,人事不省,危在旦夕。宋香杰及时赶到,确认过敏源,开出抗过敏药物,终于使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转危为安……
只有百十多户村民的西大地村,几乎所有村民都找过宋香杰看病。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被宋香杰的医术和医德深深吸引,不时翻山越岭来到西大地村找到宋香杰。宋香杰同样热情接待,免费诊治。
适应了西大地村的山山水水,熟悉了西大地村的男女老幼,年过七旬的宋香杰已经与当地百姓融为一体。2010年,她最终决定把自己交给西大地村,在这里安度余生。
四个子女没有一人支持母亲的选择,全都表示反对。宋香杰用坚定的语气对孩子们说:“妈妈既是军嫂,又是医生,老区人民当年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今天的行为又算得了什么?每次看到乡亲们患病后的痛苦表情我都很难受,西大地村需要我,我更应该为老区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实事。”
宋香杰的决定让西大地村干部群众欢欣鼓舞。2011年3月,一处位于半山腰上的农家院落迎来了来自省城的主人,73岁的宋香杰把自己的家当和医疗用品放置在屋内,正式定居在西大地村。村干部和村民在热烈迎接她的同时,授予她“荣誉村民”称号。
西大地村有常住人口200多人,宋香杰为每人建立了一份电子病历。她从石家庄搬来自家的电脑,安装了相关软件,骑着那辆从石家庄带过来的三轮摩托车,开始走街串巷搜集村民们的详细信息。先是为每位村民拍照片,然后登记个人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基础资料。3个月后,一套详细、系统、完整的村民电子病历建立起来。哪位村民有何种疾病,怎样诊治,用什么药,打什么针,注意事项有哪些,电子病历上一目了然。
朴实的村民回报给宋香杰的是更多的热情。每天,萝卜、白菜、土豆等新鲜蔬菜被人送到宋香杰家,而且分文不要。村民自发地为宋香杰家的水缸担水,她的水缸总是满满的。村里的老人时不时到宋香杰家坐上一会,陪她聊天。
回报老区的心愿
西大地村经济不发达,很多青壮年劳力都外出打工谋生。留在村里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妇女,且孤寡老人居多。他们没有娱乐,生活十分单调。曾经有位老人因一件小事想不开而自杀。
宋香杰感到,这个群体更需要多彩的生活和心灵的慰藉。她个人拿出1万元积蓄,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利用旧戏楼建起了村民活动中心,让村民特别是那些孤独的老人有了一个共同的“家”。
2011年9月,中国老促会会长邱金凯、河北省老促会会长白润璋来到西大地村,看望了在此安家的宋香杰医生。
2012年夏季,宋香杰委托来此调研的石家庄市老促会副会长兼妇工委主任刘国珍致信邱金凯会长,请求帮扶期盼得到援助的西大地村。
看到这封情真意切的来信,邱金凯会长又一次被宋香杰的老区情怀所感动。他设法筹措了10万元资金,并安排专人送至西大地村。2012年8月29日,中国老促会副会长郐万增和妇工委主任宋红蕾受邱会长委托,把10万元钱送到乡亲们手中。
宋香杰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表示,只要还有一口气,她将竭尽所能,把对革命老区的满腔热情全部投入到太行山东麓这片热土上。
编辑:徐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