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奔走山乡细制5000张报表助老区脱贫

2016/06/24  浏览量:   作者:莫衍 邹腊  

  禄劝是全省47个革命老区县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曾在1935年、1936年两过禄劝,并在禄劝皎平渡成功抢渡金沙江,实现了重大战略转移,禄劝因此被列为全国100处重点红色旅游地之一,全国30条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之一。但作为革命老区的禄劝也是昆明3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长期困扰制约着禄劝发展。今年,在前所未有的脱贫摘帽扶贫攻坚重大机遇下,禄劝扶贫办老区建设科科长黄世林,作为全县成千上万奋斗在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之一,奔走在禄劝老区4233平方公里广袤山川河谷,记录、促使着易地搬迁扶贫项目51个村7138名贫困群众早日住进宜居新房。

  “作为革命老区,今年我们禄劝被列为全省12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之一,同时也是全市第1个,精准扶贫最终实现脱贫摘帽的每一项工作举措,都必须实实在在地落在真正帮助每个贫困群众切实改善居住生活条件、发展产业实现增收上。”让家乡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是黄世林的一大心愿。19年前,先后在撒营盘、皎平渡、团街、云龙4个乡镇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的黄世林调到县扶贫办工作,在今年之前的多年时间里,禄劝扶贫办老区建设科的工作一直是由他一个人完成。今年,在禄劝全县万众一心合力脱贫攻坚的背景下,老区建设科的工作任务也空前增多,除了近年来一直在推进的全省革命老区红色乡村幸福家园示范项目、互助资金合作社项目的资料编制、申报和落实工作外,增加了脱贫摘帽易地搬迁扶贫项目这一重大工作任务。

  “群众安居才能立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让贫困群众建起宜居舒适的新房,这承载着群众改善生活条件,实现增收脱贫的希望。”黄世林说,今年开始的三年行动计划易地搬迁扶贫项目,覆盖全县13个乡镇(街道)的51个贫困自然村1861户7138人,惠及410户146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为踏实做好项目的申报、评审、规划及建设管理工作,黄世林和同事跑遍了51个贫困自然村,细致认真摸清底数、核准情况、做好规划,翔实掌握第一手资料。

  易地搬迁扶贫项目涉及的51个贫困自然村,遍布禄劝13个乡镇(街道),黄世林和同事常常驱车辗转一两天,长则三四天时间,翻山越岭沿途一路查看易地搬迁项目点建设进展情况。“出门一把抓,进门再分家”,在第一时间掌握项目建设的最新动态信息后,回到单位,需将各乡镇(街道)上报的51个项目点,包括基本情况、项目规划、实施进度、资金使用等6个大项、多个小项的内容,制作成上、中、下旬,每月、每季度的5次细致报表。每次完成51个村的汇总、处理都要完成共计306张报表,并要将全县的总体情况进行汇总上报给市扶贫办。这是一项十分繁琐,工作量很大的任务,今年53岁的黄世林毫不松懈,和抽调到扶贫办的一个同事,经常“白加黑”、“5加2”,加班加点连轴转,细致认真坚持完成。脱贫摘帽首个“百日会战”下来,他和同事完成的报表超过5000张,只为今年留下档案资料,将来有迹可循。

  除了抓好易地搬迁扶贫项目建设外,黄世林对单位及自己的一对一扶贫挂钩帮扶联系点同样十分上心。距离禄劝县城近200公里,需要3个多小时车程的汤郎乡典文村委会上志都村组是扶贫办及黄世林一对一挂钩帮扶的所在地。黄世林多次来到他的帮扶对象李会发、李光亮家中,了解他们的致贫原因,生产生活困难,倾听他们的打算和想法,想方设法为他们脱贫增收。黄世林捐给两家人每户1000元资金,并为他们争取宜居住房建设资金、贷款以及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如今,李光亮家6口人的新房已快建成封顶,同时尽力帮助在昆务工的李会发夫妇在年内开建新居。凭着如老黄牛般勤恳耐劳的工作态度,黄世林被评为了禄劝脱贫摘帽第一个“百日会战”好干部,继续为家乡群众早脱贫、老区展新颜贡献力量。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