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李后强:弘扬长征精神 振兴革命老区

2016/12/19  浏览量:   作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李后强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力奋斗的结果,长征永远在路上。长征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脚下站立的土地,是养育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川陕革命老区。我们耳畔响起的涛声,是来自哺育了长征精神的嘉陵江和汉江。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川陕大地的每一种风物,都雕刻着深深的红军印记,展示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蕴。

川陕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边界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大苏区,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但现在依然比较贫穷落后,应该加大支持力度。国务院2016年7月10日发布了《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要求加快发展步伐,本质上这是一个“良心规划”和“还债工程”、“责任工程”。虽然规划期只有五年(2016-2020年 ),但对于老区来说仍然是一个难得的重大机遇,必须抓紧落实。

广元是一片红土。广元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西线的主战场、后期的中心和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从1933年1月至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在广元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歼敌3.59万余人,解放了广元93%的土地。广元人民积极支持红四方面军开展革命斗争,组织了10万地方武装配合红军作战(其中脱产地方武装1万余名),动员了庞大的民工队伍支前,4.7万余名优秀广元儿女参加红军,并涌现出5位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10位共和国开国将军。

广元苏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西线的主战场。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两年多的时间里,进行了六大战役。其中反“三路围攻”战役、三次进攻战役、反“六路围攻”战役西线的主战场均在广元苏区。广元苏区还是陕南战役的后方基地。广昭战役、强渡嘉陵江战役主要是在广元苏区进行。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六大战役,红四方面军共歼敌近14万人,其中在广元苏区歼敌3.59万人,占歼敌总数27%。

广元苏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中的核心区域。广元苏区位于川陕革命根据地西部,面积占川陕苏区鼎盛时期的36%,人口占20.6%。创建了5个中共县委、10个县苏维埃政权。建立完善了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少共)、少年先锋队和儿童团、农工妇女会等群团组织,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支前扩红运动。

广元是一片净土。广元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既有南方的湿润气候特征,又有北方天高云淡、艳阳高照的特点。大山大水大森林的生态特征突出,全市森林覆盖率55.3%,绿道和生态廊道107公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保持在363天左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2平方米。嘉陵江、白龙江等大江大河出境断面达国家二级标准,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森林公园5个,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入选首批全球最佳管理保护地绿色名录,广元南河湿地公园是四川省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动植物物种多样,境内分布有野生动物517种,其中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野生植物2624种,其中红豆杉、珙桐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科9种。

广元是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市,已创建低碳农业园区29个、低碳示范社区37个、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3个,天然气、沼气气化率达到80%以上,是全省沼气化市。2008年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初期率先提出了低碳重建思路,2010年在全国率先确定市级城市的低碳日——“广元低碳日”,2011年在全国率先成立市低碳发展局,2012年广元市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四川省唯一的国家低碳试点城市,2014年广元市被国家能源局确定为首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市的城市。目前已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首批低碳发展突出贡献城市、中国低碳生态先进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示范区,是中国西部唯一受邀参加联合国德班气候大会的城市。

广元是一片热土。广元地处成都、西安、兰州、重庆四大城市的重要节点,是全省规划建设的12个区域性次级交通枢纽之一,是四川融入“一带一路”北向重要进出大通道,初步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位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现有铁路3条,高速公路5条,实现县县通铁路、通高速。现有通航河流4条(嘉陵江、白龙江、东河、清江河),常年通航里程568.6公里,嘉陵江上游第一港——广元港建成运行,完全通航后1000吨轮船可直抵重庆、上海,广元成为距大西北最近的内河港口城市。

广元在全国、全省的经济版图中极具战略地位。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等重大战略和省委实施的“三大发展战略”,特别是“十三五”规划、川陕革命老区发展振兴规划、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等重大政策,广元都被列为重点之一。希尔顿、中国大唐、中石油等世界500强企业,万达、海螺、中纺集团等国内500强企业先后入驻广元,上百所品牌高校、科研院所先后与广元签订市校合作协议,一批院士、著名教授先后聘请为政府科学技术顾问。匈牙利中央电视台、匈牙利民族报和来自新华社、中新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旅游报及港澳媒体的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等媒体全面聚焦蜀道文化旅游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主流媒体关注广元经济发展、政治建设、脱贫攻坚和女儿节、梨花节、红叶节活动等。

广元是一片沃土。广元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可供工业采用的矿产30多种。中石油、中石化在广元的天然气勘探开发矿权登记面积占全市幅员的73%,目前已发现九龙山、龙岗西、元坝三大气田,探明储量达4000亿立方米,远景储量3万亿立方米,已形成年产6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产能。

境内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960兆瓦,现有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近150万千瓦,其中,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装机容量达110万千瓦。境内煤炭储藏量6.38亿吨,正在立项建设火电站2座、装机260万千瓦;风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00兆瓦以上,生物质能年产量约250万吨。是全省规划发展天然气能源综合利用的重点地区和“中国温泉之乡”。

广元是四川重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和中国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园区。土质肥沃,产出率高,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培育有优质粮油、生态畜禽水产、高山绿色果蔬、特色山珍、富硒富锌茶叶、道地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282万亩,苍溪县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示范县。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165.6万亩、居全省第一,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88个、居全省第一,创建国家地标保护产品22个、居全省第二。

广元是一片厚土。广元文化厚重。广元古称利州,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素有“女皇故里”、“蜀北重镇”、“川北门户”和“巴蜀金三角”之称。

广元拥有中国蜀道最核心部分,作为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已有3000多年历史、全长1500余公里的中国蜀道,尤以广元境内剑门蜀道(金牛道)、阴平道和米仓道最为典型,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年嗟叹就出于此。朝天明月峡有“世界交通博物馆”的美誉,此峡集水道、纤夫道、栈道、驿道、公路、铁路、候鸟道、航线等多道合一,青山秀水,风光旖旎。广元是三国时期蜀国重要治地,是三国时期魏蜀争战的主战场和诸葛亮六出祁山的主要通道,现保存有昭化古城、剑门关古战场等140余处军事、文化遗存。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出生在广元,延续千余年、纪念武则天出生于此的“正月二十三,妇女游河湾”民间习俗,已演变为展示广元女儿时代风采的“中国(广元)女儿节”,荣获2015年中国节庆产业金手指奖——“十大节庆城市”和“十大节庆品牌”,入选人民网“最受关注十大节庆”。 广元是中华诗词之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和中国散文之乡,有麻柳刺绣、白花石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

广元是川陕苏区的核心区和后期首府地,是红四方面军西部战争的主战场、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先后有近5万人参加红军,有名可查的烈士达1.3万余人,现存旺苍红军城、木门会议会址、苍溪红军渡、红军血战剑门关等红色文化遗迹。反映红军宣传工作的石刻标语近2000幅,革命文物4000多件。现已建成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省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5个。

广元是一片乐土。广元有剑门蜀道剑门关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1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数量居全省第二、全国第五,2015年,旅游接待人次达3251.97万,旅游综合收入207.16亿元。广元机场从零起步,已开通北京、杭州、广州、深圳、上海5条航线,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1万人次。

广元积极发挥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成渝经济区与关天经济区纽结点作用,深入开展川陕甘毗邻地区合作,不断加强“浙广”、“九广”合作,与乌鲁木齐、太原等地结为友好城市。成功引进世界500强企业6户和国内500强企业17户。已形成食品饮料、新材料、清洁能源化工、机械电子、生物医药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其中,食品饮料产业形成超百亿规模。全市共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亿元以上企业176家,10亿元以上企业11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四川省名牌产品”45件。建成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国省重点实验室和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各类创新平台12个,取得重大科技成果780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建成川东北首个光网城市。

广元关乎共和国。广元苏区作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苏区开始长征的决策和实施的全过程都是在广元苏区进行的。广元人民积极支持、热烈拥护红军,广泛参军,踊跃支前,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长征是百科全书。长征精神是对民族、对国对人民的担当精神。长征精神包含对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一切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的宗旨意识等。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振兴革命老区。

第一个问题:革命老区的主要特征

川陕革命老区位于川陕交界的秦巴山区,包括四川、陕西和重庆2省1市68个县(市、区),总面积15.7万平方公里, 2015年末户籍人口363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834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3.5亿元。其中,四川省境内包括巴中、广元、达州、南充、绵阳等5个市37个县(市、区)。这里是中国古文明发祥地之一,位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祖国地理的中心地带,川陕革命老区的主要特征体现为“六区”即红色区、信仰区、贫困区、资源区、共享区、潜力区:

一、川陕革命老区是红色区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根据地和政权所在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试验地之一,发生过多次激烈战斗。1932年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从巴中通江县两河口入川,至1935年3月红军离开川陕苏区开始伟大的长征,先后成立了川陕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24个县(市)级苏维埃政权,红军由入川时的1.5万余人发展到8万之众,根据地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

红军一入川,便兵分三路,以迅疾之势,直取南江、通江、巴中,一月之余,便解放三县及周围大部分地区,初步形成了以通、南、巴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旗漫卷秦巴山区,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边纵横捭阖,两年多时间,经过粉碎四川军阀田颂尧“三路围攻”的空山坝大捷,又胜利地进行了三次进攻性战役,再取得万源保卫战的伟大胜利。因此,对于当时的领导人张国焘,应该实行“三个分开”,就是把1938年前的张国焘与1938年后的张国焘分开,把张国焘个人与红四方面军广大官兵分开,把实际的历史贡献与当时的宣传需要分开。

毛泽东曾给予高度评价:“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西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二、川陕革命老区是信仰区

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影响深远,苏区精神深入人心,是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深印刻在川陕革命老区。川陕苏区虽然只存在了两年多时间,但这支军队用枪杆子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把披蓑衣、穿草鞋人的愿望完完全全变成现实,用热血与生命去实践“打倒刘湘”、“赤化全川”的决心与意志。

历史走过峥嵘岁月,战争的烽烟早已散尽。但在那些红军将士的回忆录里,在史书的记载中,在历史博物馆里,在纪念碑前,在无名烈士墓地,在那保存完好的红军石刻标语前,在那一处处依稀可寻的战壕里,人们依然时时处处感受到80年前的那场红色风暴,真真切切地在这块土地上激荡过。红军的理想、意志、力量,还有乐观、无畏的气概已经渗进这块土地,熔铸成秦巴山人的性格,影响过去、今天,乃至永远。

三、川陕革命老区是贫困区

川陕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受历史、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川陕革命老区大多仍然集中在连片特困地区。

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川陕革命老区交通瓶颈制约突出。至2015 年底,大部分地级市尚未通高铁,高速公路尚未形成网络,国省干线公路等级低,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县乡断头路多,老区核心区铁路、高速公路覆盖严重不足,偏远山区行路难问题突出。水利设施薄弱,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有效灌溉面积仅占36.5%,部分山区人畜饮水较为困难,饮水安全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农村供电保障能力不足,仍有不少行政村未完成农网升级改造。

自我发展能力较差。川陕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6.6%。地方财力薄弱,财政支出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小、链条短,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要素集聚能力弱,对外开放水平低,金融、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2015 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7.6:49.7:32.7,第三产业占比比全国低17.8 个百分点。城镇规模小、功能不完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3.7%,比全国低12.4个百分点。

公共服务水平较差。川陕革命老区人均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支出仅相当于全国的60%,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大。教育设施建设滞后,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率较高。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基层卫生计生人才匮乏,每万人拥有医院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

脱贫攻坚底子较差。川陕革命老区大部分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区域性贫困问题突出。截至2015 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3.4 万人,占区域内农村总人口的12.6%。致贫因素复杂,因病、因灾、因残致贫相互交织,稳定脱贫难度很大,还有106.3 万贫困群众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亟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广元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叠加,全市7个县区中有3个国定贫困县、4个省定贫困县,到2015年末,还有农村贫困人口22.98万,贫困发生率还有10%,高于全国全省4.38个和4.2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6%,是四川省6个整体纳入扶贫开发范畴的市州之一。

生态环境治理力度较差。属秦巴山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龙门山地震带,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建设任务繁重,环境污染治理压力大,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

四、川陕革命老区是资源区

资源禀赋良好。川陕革命老区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区,立体气候明显,雨量充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是全国最大的天然硒资源区。生物资源丰富,有“天然基因库”、“天然药库”之称。矿产资源富集,天然气探明储量1.9 万亿立方米,铁、铝、铅、锌、锰、钡等金属矿以及石墨、白云石、石英岩等非金属矿储量丰富。

产业特色明显。川陕革命老区是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茶叶、蚕桑、干果等特色农产品和道地中药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清洁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油气化工基地,拥有绵阳科技城和6 个国家级开发区,旅游、物流等服务业发展迅速。

生态地位重要。川陕革命老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江、嘉陵江、涪江、渠江等水系发达,天然林和湿地资源分布广泛,森林覆盖率达57.2%,拥有23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 个国家森林公园,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保护屏障,承担着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等重大生态功能。

五、川陕革命老区是共享区

区位重要独特。川陕革命老区地处川陕渝结合部,是连接我国西南西北、沟通西部中部的重要桥梁,是联接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区域内有宝成、襄渝、西康、阳安、宁西、达成、广巴等铁路以及京昆、包茂、兰海、沪蓉、十天、沪陕高速公路等交通主干道。

区域合作共享。川陕革命老区位于“西三角”的腹心地带,与成都、重庆、西安地缘相近,物流相通,人脉相连,是三国文化、蜀文化、巴渝文化、陕北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汇点。川陕革命老区可以密切与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联系,主动融入“西三角”,融入成都、重庆、西安“三小时经济圈”,加强与天府新区、两江新区、西咸新区的战略合作,探索建立川陕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联盟,打破行政阻隔,继续深化区域合作共享,实现借势发展、借力发展、借道发展、借智发展。

六、川陕革命老区是潜力区

川陕革命老区构成了“西部金三角”(川陕渝),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人口1.18亿,包含47座城市,是西南连接西北、承东启西的桥梁纽带。按照航空上的经济半径计算,重庆、成都、关中城市群都在航空一小时半径内,完全可以形成一个大的增长极。而且,成渝高铁、成西客专等建成通车,未来三地之间两两通达3小时就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革命老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经国务院批复同意,2016年7月2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实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标志着川陕革命老区迎来了国家支持和跨越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天府新区、西咸新区、两江新区等国家级新区迅速崛起,为老区加快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创造了环境和条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强力推进,为老区发挥独特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拓展了新空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大力推进,为有力解决老区区域性贫困问题、促进老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带来了强大动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为更好地发挥老区生态优势,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各领域改革加快推进,为老区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提供了制度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为推动老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营造了良好制度环境。

总体上看,川陕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有利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出一条贫困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路子,为全国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提供经验示范;有利于与培育开放开发高地相辅相成,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协调联动,带动扩大内需、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拓展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有利于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保障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补齐扶贫开发“短板”,对于“十三五”时期打赢贫困老区脱贫攻坚战、加大国民经济回旋余地、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个问题:革命老区的发展目标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要实现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瓶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大幅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努力建成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山川秀美的全面小康社会。

归纳起来,就是要把川陕革命老区建设成为绿色区、创新区、合作区、转换区、集聚区和发展区等“六区”:

一、把川陕革命老区建成绿色区

绿色区就是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生态文明。《规划》确立了努力把川陕革命老区建成“清洁能源、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天然气等资源优势,创新资源开发新模式,打造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立足生态资源和特色农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业,打造特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区域内军工企业、国防科研院所为依托,创新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以及航空航天等产业。

《规划》确立了努力把川陕革命老区建成“秦巴山生态文明先行先试区”。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巩固强化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地位,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模式。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把川陕革命老区建成创新区

创新区就是通过改革促进区域内的技术、管理、市场、产品等实现创新发展。《规划》把综合改革试验区作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平台。即在原川陕苏区核心区域设立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区,建立统一协调合作平台,在创新行政管理、基础设施投融资、资源开发、扶贫开发、生态保护补偿等方面赋予试验区改革创新和试点示范职能。着力打破行政界线分割,培育建设区域统一大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解决特殊困难和问题,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必须尽快编制《综合改革试验区》规划,尽快申报,尽快实施。

三、把川陕革命老区建成合作区

合作区就是区域内外实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赢发展。《规划》提出川陕革命老区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通道”。即: 充分发挥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区位优势,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形成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通道,打造联动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新增长带。核心就在推动实现川陕革命老区内外全面开放合作。

具体举措在构建“三带三走廊”空间布局。即依托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主要交通通道,着力构建西安—汉中—巴中—南充—重庆/成都经济带、西安—汉中—广元—绵阳—成都经济带、西安—安康—达州—重庆经济带等3个经济带,以及兰州—广元—巴中—达州—万州经济走廊、成都—南充—达州—万州经济走廊、汉中—安康—商洛经济走廊等3条经济走廊。要成立川陕革命老区联合会或发展促进会,协同系统推进各方面的合作与升级。川陕渝三兄弟,不要搞旧社会的“三国演义”,要搞新时代的“桃园三结义”,不要搞“拔河效应”,要搞“抱团效应”,不要离心力,要有向心力。

四、把川陕革命老区建成转换区

转换区就是资源转化场、观念转换地。《规划》提出努力把川陕革命老区打造成为“红色文化传承区和生态旅游目的地”。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建设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红军精神教育基地。深入挖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化、生态休闲旅游,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建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目的地。利用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300多平方公里集中连片的红叶景观,打造中国最大米仓山红叶公园。充分挖掘秦巴山脉地区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资源丰厚,利用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与地质公园最为集中的区域打造华夏生态文明公园。

五、把川陕革命老区建成集聚区

集聚区就是产业、资金、人才等要素和机制、方法等发展方式的聚集和裂变发展。《规划》提出努力把川陕革命老区打造成为“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协同推进的示范区”。积极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区域合作开放体制机制,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增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的辐射带动作用,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保障。以脱贫攻坚统领老区开发建设全局,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中推动尽快实现精准脱贫,走出一条区域开发带动精准脱贫、精准扶贫促进区域开发的新路子。

六、把川陕革命老区建成发展区

《规划》针对川陕革命老区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从7方面提出了区域振兴发展与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即:(1)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完善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以供水和大中型水库为主的水利工程建设,强化以天然气、电力和新能源为主的能源保障,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促进资源开发与特色产业发展。发展特色农林业,推动天然气、石油等优势资源有序开发,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切实发挥辐射带动效应。(3)推进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等精准扶贫工程促进贫困人口精准脱贫。(4)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加大优抚力度。(5)推动区域合作与改革开放。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加强区域协作联动、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对外开放水平。(6)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加强环境影响评价。(7)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

为实现以上“六区”目标,广元确立了未来五年发展“三个一、三个三”的战略体系,即“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这个总目标,“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这个主基调,“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融合发展”这个总体发展思路;“大开放大合作、大保护大转型、大统筹大联动”三大发展战略,“脱贫攻坚、项目投资、产业发展”三大主战场和“创新改革、依法治市、从严治党”三大发展保障。

具体措施上,坚持绿色发展,厚植生态底色、建设现代城镇、打造美丽乡村,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经济示范区,充分显现美丽之城的魅力。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突出全域旅游带动,努力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突出剑门蜀道三国文化游、温泉山水生态休闲游,做强剑门关旅游增长极,加快建设旅游集散、旅游咨询和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打造大蜀道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突出商贸物流引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特色产业培育,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坚持“一主一园三突破”,大力推进园区化建设、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市场化融资,用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路抓农业,推进产供销一体、种养加结合,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老区”变“新区”,把“革命”变“革新”,把“振兴”变“跨越”,把“革命老区”变“富裕之区”“文明之区”,成为令人向往和羡慕的胜地。当年进步人士和知识分子都向往革命根据地、奔向红色根据地。今天,我们要努力营造公平环境和阳光氛围,让企业、资本、人才、项目、游客像当年的进步人士和年轻人一样涌向革命老区,心甘情愿地服务革命老区。

第三个问题:革命老区的振兴方法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作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体现的长征精神,所蕴含的为崇高的革命信念而矢志不渝的理想主义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灵活机动的创新精神,严守纪律、顾全大局、加强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相信和依靠群众、永远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精神依然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可靠的精神资源,对推动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国家出台《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指明路子。这是川陕革命老区的重大发展机遇,也是一场巨大的考验。要继续发扬长征精神,把准“六靠”(靠政策、靠人才、靠开放、靠创新、靠项目、靠自力),攻坚克难,夺取振兴发展的伟大胜利!

——靠政策。2016年6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采取特殊扶持政策促进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动老区加快致富全面奔小康。《规划》中明确了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土地政策、资源开发政策、生态补偿政策、帮扶政策和干部人才政策等8项具体政策,含金量很高,干货很多。比如,财政政策提出“加大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增加老区转移支付资金规模,扩大支持范围”“妥善处理老区县乡村公益性债务”;金融政策提出“积极鼓励老区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募集资金,支持老区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对农村住房、山林、茶园、果园等不动产进行确权颁证和价值评估,具备条件的地方可按规定探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研究将老区特色优势农作物保险纳入地方财政补贴范围,加大对老区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投资政策提出“国家在老区贫困地区安排的重大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以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市地级配套资金”“鼓励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设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创新和推广ppp 模式”;土地政策指出“分解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时,重点向老区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倾斜”“在满足城镇化需要的基础上,允许老区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相关收益支持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易地扶贫搬迁;对不具备开展增减挂钩的,优先安排搬迁安居所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资源开发政策提出“研究提高老区矿产、油气资源开发收益地方留成比例,鼓励资源就地转化和综合利用,增加资源地天然气地方留存指标,强化国家资源开发对老区当地发展的拉动效应”;生态补偿政策提出“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力度”“以汉江、嘉陵江、渠江等流域为重点,推动上下游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帮扶政策提出“建立省内发达市、县与贫困老区县的结对帮扶机制,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精准扶贫等方面加大对口扶持力度”“鼓励东部对口帮扶省份组织经济强县与扶贫协作省份的老区贫困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

——靠人才。要有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胸怀、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借智借力促进老区振兴发展。实施高端人才集聚行动,深化与清华大学等名校战略合作,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柔性借智一批“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国家“海智计划”人才。实施科技、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型企业家、电商精英、工匠等人才培育计划,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区域人才品牌。认真争取协调落实《规划》中的干部人才政策,着力打造老区优秀人才聚集高地。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用好利益分配杠杆,重奖贡献突出的人才,大兴爱才尊才用才之风,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激发人才创造力,增强人才成就感。

——靠创新。创新是长远发展的动力,是川陕革命老区振兴的必由之路。这里包括科技、产品、市场、管理、文化、理念、战略等创新。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全面创新改革引领振兴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梯次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积极建立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优势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开展适用性、应用性创新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着力推进成果转化,打通转化通道,推动科技成果、专利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着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建设特色产业基地。要在进一步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加强区域协作联动上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靠开放。一个地区开放程度越高,发展空间就越大,资源配置能力就越强。要以敢开放、真开放、善开放、全开放的胸怀和气魄,广纳天下资源,助推老区振兴发展。要以大开放筑大空间。实施走出国门计划,依托蓉欧、渝新欧班列大通道,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城市的开放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缔结友好城市,精准对接投资、引资、外贸,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支持优势企业建立境外生产基地、设立境外办事窗口、创办境外贸易型企业,扩大境外工程承包规模和对外劳务合作。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实施“自主品牌出口增长”计划,发展外向型产业示范园区和出口基地。要以大合作谋大发展。坚持东承西拓、南联北接,深化全方位合作。扩大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交流合作,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加大与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合作力度,全力开拓北方市场。密切与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联系,纳入陕西汉中探索建设“大天府”,加强与天府新区、两江新区、西咸新区、兰州新区的战略合作,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分工,创新合作方式,实现错位发展、互补发展。要以大平台促大融合。积极参与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万企出国门”等重大商贸活动,推进市内市外、境内境外跨界融合互动。加快对外开放窗口和功能性设施建设,加强广元城市品牌对外营销,扩大城市影响力,营造更加浓厚的开放氛围,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靠项目。坚持项目投资最大主引擎地位不动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资源优势,千方百计推动项目投资。高起点谋划储备重大项目,搞几个国内一流、世界有影响的大项目。川陕渝三兄弟要联合起来,兄弟连心,定可断金。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川陕革命老区发展振兴、全面创新改革等重大政策机遇,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围绕优势特色产业谋划储备重大项目,着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产业新业态预期投资、企业技术改造等领域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超常规培育引进重大项目。按照“四个一批”路径,积极向上争取一批,对接国家十一项重大投资工程包、六大消费工程及其年度工作重点,争取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挤进国省“盘子”。强力对外招引一批,积极推进产业链招商、产业园区招商、平台招商、以商引商,努力在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上实现大突破。激活民间投资一批,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积极扩大ppp项目合作,引导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回乡发展,吸引各方投资。创造性推进项目落地见效。实行一名领导挂帅、一个部门主抓、一套班子落实、一个方案实施的项目推进机制。实施最严厉的项目建设环境治理行动,开辟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强化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资金和其他要素保障。认真算好产业、税收、就业、环境“四笔账”,增强重大项目综合效益。

着力打造中国红叶公园、秦巴红色旅游环线、中国脊梁公园,加快嘉陵江、汉江流域综合治理,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区、中国红军城、人才特区,实施畅通工程、生态工程、产业工程、政权建设工程、脱贫工程、开放工程、教育工程、大市场工程等,努力建设“西部金三角csy区”(川陕渝)、三新中心区(西咸、两江、天府新区),四川北大门、秦巴门户、蜀道剑门。推进中国工农红军精神学院、 “女干部学院”“四川家庭教育学院”“四川家风家教学院”等 建设。成立“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促进会”。

推进“泛天府经济区”建设。历史上中国有7个地方叫“天府之国”,首先就是关中地区(渭河平原),再是成都平原,还有江南、并州(古太原城)、京师、闽中和盛京(沈阳)等。汉中盆地,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以上是最早出现的“天府之国”的文字。应该建设“秦巴天府”“大天府经济区”“泛天府经济区”,就是川陕老区。

——靠自力。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既离不开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也离不开老区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老区广大干部群众是老区建设的主体,要实现振兴发展,就必须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充分激发干部群众的创造潜能、内在活力,从本地实际出发,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找准自身比较优势,做好特色文章,走出一条顺应发展趋势,适合自身实际的创新发展之路。必须解放思想。坚决破除遇事无可能、得过且过的老观念,树立凡事有可能、时不我待的新意识;破除自迷自恋、守旧守常的老观念,树立破旧超常、敢想敢干的新意识;破除尾巴主义、落后主义的老观念,树立创先争优、永争一流的新意识,让解放思想的旗帜高高飘扬在振兴发展的新征程上。必须真抓实干。坚决克服畏难不前和妄自菲薄情绪,敢想善干,顺大势、谋大事、干大事、干成事。始终扭住目标,抓主要矛盾,抓关键细节,抓过程管控,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善作善成、落实见效。必须自力奋进。大力弘扬“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苦熬不如苦干,流泪不如流汗,自弃不如自立,伸手不如动手,振奋精神、砥砺奋进,在同步全面小康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性考试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文系李后强2016年12月17日在“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