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老区扶贫路上的老兵王新法

2017/03/14  浏览量:   作者:王淑媛  

  王新法,64岁,河北省石家庄市人,1969年底入伍, 1982年4月转业到石家庄市公安局。2013年7月退休后,王新法既怀揣对恩人的感恩之情,更肩负作为退伍军人的一种责任担当,从河北不远千里来到恩人的家乡——湖南省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扎根扶贫,被评为湖南省最美扶贫人物、感动常德十大新闻人物,选为常德市党代表。2017年2月23日下午,王新法与军人帮扶团队商议准备在该村安家片修建一座桥梁时却因积劳成疾倒在薛家村扶贫一线。如今,这位“名誉村长”永远长眠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

  村民、村干部、镇干部,只要聊起王新法,就有说不完的话。大家的谈论焦点,是他对党的忠诚和信念,是他带领大家致富的决心和对策,是他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不求回报的坦荡和气概。

  退伍老兵结缘薛家村

  王新法性格耿直,办案较真,无形中得罪了一些人。那些年,当地盗窃案频发。最多的一年,王新法带领“反扒小组”,在公共汽车上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就有200余名。因此,王新法被当地媒体誉为“反扒英雄”。但1987年,王新法在侦破一起盗窃案时,两名犯罪嫌疑人却反咬一口,使他以涉嫌敲诈勒索罪被关进看守所。

  在王新法羁押期间,法院先后两次开庭审理,都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驳回。然而,在人为干预下,王新法还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随后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饭碗没了,人总得生活。王新法摆过地摊、开过货车。有了积蓄后,他又与人合股在山西开煤矿。经历生活磨难的王新法,虽然赚了不少钱,但为了还自己一个清白,没有放弃上访申诉的机会。2008年5月,北京奥运会举办前,王新法成为石家庄某街道办事处曾德美的“联系”对象。曾德美原是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的一名民办教师,1988年随军来到石家庄,2007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她在翻阅王新法的材料中,感到这个案子有纰漏。在走访有关当事人后,她更加认定这是一起典型的冤假错案。

  “作为一名人民代表,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好人蒙屈,生活在阴影当中。”曾德美为王新法奔走呼号,2012年终于为他洗去了冤屈,恢复了党籍,落实了工作,补发64万元工资。王新法的爱人孙景华也是个退伍军人,她清楚地记得,恢复党籍那天,王新法迫不及待地补缴了党费。

  蒙冤得雪,王新法感激涕零:“曾大妹子,叫我怎么感谢你啊!”曾德美推脱不掉,开了句玩笑:“您如果一定要感谢,就到我的家乡看看吧!”一句玩笑话,王新法记在了心里。 他先派老婆前期考察,接着自己实地查看。薛家村山高路远,风景如画,更叫绝的是民风纯朴。他对薛家村一见钟情,决心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

  王新法说:“我一直有个梦想,把退伍军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给老百姓干点实事。”

  千里来常扶贫

  2013年7月,王新法和两个战友带着铺盖行李来到了薛家村,在曾德美家一栋闲置的旧木板屋里驻扎下来。

  在王新法的坚持下,村支书覃遵彪带着他走村串户摸底考察。

  薛家村309户980人,五保低保困难户87家,30岁以上未结婚男女41人,1/3的村民在外打工,村里留守老人、小孩占了一大半,没有支撑的致富产业,要想脱贫,谈何容易?

  王新法不动声色,用实际行动开始扶贫。他自掏腰包,为两位搬下大山居住的低保老人田美年、付珠衣拉通生活用电;购置100盏节能灯泡、30多台烤炉,免费分发给困难家庭……

  2015年12月,薛家村村民代表大会授予王新法“名誉村长”称号。有了这个头衔,王新法感觉干起事来更加名正言顺了。

  要想富先修路。王新法买回挖掘机,发动当地老百姓组建工程队,开山修路。

  村主任贺顺勇竖起了大拇指:“目前,名誉村长自掏腰包100多万元,不求回报,想不到世上还真有这样的老党员!”

  王新法虽退伍多年,身上仍保持着军人本色。修路修桥,他身先士卒,与村民同吃同劳动,连女儿生孩子都没赶回去。

  他的一言一行感染着每一位村民。

  村民贺文清说:“以前,做梦都不指望把这个路搞通,现在,搞到家里来,感到高兴幸福,占田占地那都不成问题。”

  “自己能出一份力,就尽量出一份力,搬得起一块石头尽量帮着搬。没哪个通知,我是自己找起来的。”68岁的老人彭心太高兴地回忆道,“地里的玉米快熟了,为支持修路,我儿媳妇边哭边把玉米连根拔了。”

  王新法说:“我到这个贫困村,帮扶的不是哪个人,而是集体。乡亲们都富裕了,那才是真正的富。”年过六旬的王新法,不仅用军人本色在改变着一个贫困山村的面貌,而且用行动践行着扶贫路上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诺言。

  “让68位烈士回家”

  “六塔界”是一座海拔1190米的高山,犹如一头雄狮盘踞在薛家村正中央。踏勘薛家村六塔界山的时候,王新法听说了一段悲壮的历史:68名红军在这里被敌人偷袭,舍身跳崖,壮烈牺牲。后来,遗体被薛家村村民偷偷就地掩埋。

  当过10多年兵、有着40多年党龄的王新法潸然泪下:80多年了,这些英雄还没有一个安息之处!

  “请烈士回家,让乡亲们有个精神寄托。有了精神支柱,就没有改变不了的贫穷面貌!”想到这里,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在王新法这个老兵心头油然而生。

  回到村里,王新法将自己的想法向村支两委和盘托出:六塔界属村集体财产,319亩荒山一直闲置。不如在那里建一座烈士陵园,分成烈士墓和公墓两个区域,再栽上油茶,既绿了荒山,又可解决全村人吃油问题。

  他迅速行动起来,号召村民们把牺牲在家乡的先烈遗骨找回来,安葬到六塔界山上。在“六塔界”建起了“山河圆”,寓意“烈士回家,山河圆梦”,并用当地青石镌刻了“祖国不会忘记”6个红色大字。同时,捐资12.8万多元,让村民用上等木材,赶制68口小棺材,并购买了3.5万株优质油茶苗和紫薇树,巧植绿树葬英灵。

  乡亲们感动了,他们用实际行动支持他。

  老支书王承梅、老党员王东娥、老教师覃事琼一合计,带领村里的留守妇女,亲手绣制68面五星红旗。85岁的刘伏元老大娘不甘示弱,也加入“娘子军”行列。

  2014年3月31日,雨后的“六塔界”云缭雾绕,生机盎然,这是薛家村“让烈士回家”的日子。该村出动100多辆农用三轮车、摩托车,载着68口小棺材以及1000多株名贵树苗,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道,来到了“山河圆”。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王新法倡导村民把葬在田间地头的“先人”,也移葬“六塔界”,不需交付任何费用,不放鞭炮烧纸钱,不办酒席收礼金,村民积极响应。目前,“六塔界”已移葬“先人”2名、安葬村民逝者2名、50余名老人登记同意逝后安葬到“六塔界”。

  扶贫团队带来山村巨变

  王新法来到薛家村扶贫,不仅仅是感恩曾德美对他的帮助,更是想要通过一个扶贫的平台实现他们退伍军人团队扶贫的愿景。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战斗是孤独的。王新法很早就意识到了这点。他联系了一批老战友、退伍军人在薛家村组建了一个“与民共富”军人团队,先后有140多人来到薛家村,探索扶贫新路子,正式成立了湖南薛家村(土家族)共同富裕合作社。

  王新法强调,军人团队前面加上“与民共富”这个前缀,就是要体现团队宗旨,团结一切力量,做一点有意义的事。

  要致富,先修路。谈起修路,村里年过七旬的老支书林昌义动情地告诉记者,不到两年时间,王新法和他的团队就带领乡亲们拓宽村道10多公里,架设桥梁6座,劈山炸石修建山道5公里,还把村通组道路修到了30多户村民的家门口。要说他们办的实事,堆起来就是一座大山。

  薛家村6组水质含磷严重超标,村民饮水全靠老天下雨。解决村民饮水问题,成为王新法团队首先要攻克的目标。为了寻找水源,王新法带领团队成员不知翻过了多少座山、越过了多少道岭,终于在六塔山的半山腰找到一处山泉。动工那天,村委会主任贺顺勇也带领12个村民,加入施工队伍。只用25天时间,就修建起两个蓄水量均为50立方米的蓄水池,铺设了5000多米长的输水管道。

  村干部介绍,通水那天,村寨里像过年般喜庆。白发苍苍的田金玉老人用手捧着从水管里流出的山泉水,不断重复说:“这不是梦吧?这不是梦吧?”

  基础设施有了改善,王新法和他的团队把着力点又盯在了发展产业上。“茶叶也是我关注的重点,一则可以增加百姓收入,二则也可以搞农家乐生态旅游。”王新法坦言,薛家村茶业现在迈步不快,远未成型,但不管怎么走,都应服务于生态旅游这篇文章。薛家村最大的优势在于生态环境好,乡亲们种植了近1000亩茶园,但茶叶基本靠原始加工,产品缺乏竞争力。经过市场分析和专家“把脉”,王新法与村支两委商议后,决定按专家建议,利用自然气候规避虫害,并将四季采摘改为一季采摘。经检测,现在这个村有近300亩茶园做到了天然富硒、无农药残留。王新法的团队与省里一所大学的专家团队合作,成立了湖南五行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拟将专家的研究成果“素茶点系列”、“功能茶系列”、“精制茶系列”推向市场,让茶园真正成为乡亲们的“绿色银行”。

  在王新法的眼里,薛家村家家是亲人。他把老百姓当成家人,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村子里,与老年人一起吃团年饭,慰问困难村民、残疾村民、高龄老人、抗美援朝老兵,帮助老弱病残安装好节能灯。连自己的外孙女出生,也没来得及回去看一眼,4年时间里,王新法回石家庄的家不过三四次。就在今年2月23日早上,家人打电话告诉他孙子高烧不止,但因为这几天都在忙着筹备修桥,他熬到深夜都在画图,因而不能回家照顾孙子,却没想到,亲人盼着回家的他当天下午却因积劳过度倒在了第二故乡。

  王新法和他的团队已深深融进乡亲们的心坎里。乡亲们的心里都有一本账,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王新法和他的团队带领村民修路架桥、移风易俗、发展产业,尤其是带领乡亲们开发的生态茶园,使全村的人均收入突破了6000元。对这个贫困村而言实属不易。活生生的变化,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萌发了致富的梦想。每当想起这些,薛家村的百姓无不追思这位舍家帮困的退伍军人、“名誉村长”。

  “平凡之中透出伟大,细节之处彰显精神。”王新法谱写了一个退伍老兵的传奇,他用自己的行动和意志在薛家村书写了自己的大爱,不仅感动了当地群众,更感动了社会大众,他是最美的退伍军人。

  “常念百姓之苦,常存浩然之气”。王新法践行了一名退伍老兵的为民情怀,他用真心真情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他用整个生命书写了退伍军人的时代赞歌。

  

  

编辑:徐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