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高光华:群众联名挽留的的扶贫干部

2017/03/23  浏览量:     

  “我们全村都不让高书记走啊。”2016年12月底, 得知本村第一书记高光华即将离开时, 青海省海东市韩家窑村的村民坐不住了, 他们联名写了一封信, 并将该信递交到高光华的单位青海省人社厅, 信的后面附上了全体村民的签名和手印。

  “这是全村百姓对我工作的认可。 既然村民挽留, 经过厅里同意后, 我决定再干一年。 同时, 希望2017年能把自己未完成的工作构想付诸实施并加以完成。”

  精准扶贫有实招

  2015年10月,青海省人社厅下发了定点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选派6名第一书记和6名驻村干部。 高光华作为其中的一名书记, 来到了海东市化隆县大山之中的韩家窑村。

  初到韩家窑, 高光华和扶贫工作队先入户调查和上门走访, 全面摸底调查村情, 核实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 分析贫困原因, 分类建立信息档案和工作台账。 扶贫要精准, 因人施策, 因地制宜。 这也是青海省人社厅选派的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干部在工作中坚持的原则。按照贫困户识别认定标准, 在先前对贫困户已建档立卡的基础上, 高光华和其他扶贫干部通过进户查看、邻里走访、 对照评比、 收入估算、公开公示等方式, 对贫困对象进行逐户逐人的核查核准, 开展新一轮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和审核工作,真正选准贫困对象,摸清致贫原因。

  “我们对贫困户家庭的收入、从业等情况进行记录和整理, 初步分析致贫原因, 主要是缺资金、 缺技能、 缺劳动力、 缺新产业。” 目前, 韩家窑村农户118户, 共480人, 其中, 外出务工183人。 全村人多地少, 且村民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缺少劳动技能。

  村民很想脱贫。 “想贷款搞大规模种植和牛羊育肥的, 总共有5户; 想到外面开拉面馆的有6户。”2016年, 为让更多村民走出大山,高光华带着村干部多次外出考察。回来后, 再动员和推荐符合条件的村民参加实训。 “在入户调研时发现村里不少农户, 全家外出在拉面馆打工。 打工者中经过职业技能培训、 鉴定获得证书的, 月薪达到8000元, 没有证书的每月5000元。了解这一情况后, 作为人社系统的工作人员, 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也让我认识到技能扶贫的重要。”高光华回忆说。

  去年, 高光华带领韩家窑村的10个种植户到湟源县马铃薯种植基地,学习马铃薯种植新技术。今年,他和其他扶贫干部计划抓住返乡创业的时机, 组织在村的劳动力发展马铃薯种植、 牛羊养殖, 成立专业合作社, 以此吸引创业青年投身家乡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功夫不负有心人。 已回到韩家窑村的村民韩一个在无锡开拉面馆多年了, 现在决定返乡创业。 在高光华的帮助下, 他准备成立牧业合作社, 吸引本村贫困户入社, 共同致富。

  辛勤的付出, 换来的是村民在脱贫致富道路上迈出可喜的步子。截至今年初,韩家窑村47个建档立卡户191人,已减少到21户84人。

  脱贫路上撒真情

  “以前在外打工创业,村里的事知道很少。 现在可好了, 我加入了党员微信活动室, 在外地也能每天通过微信了解村里每天发生的事。”村民韩努个所说的微信活动室, 是去年高光华担任第一书记后专门开设的一个微信群。 当时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 “今天村里的党员微信活动室正式开通了, 有了这个平台, 大家就可以通过它学时事、 听党课、 知村情。 要知道, 我们村里还有26户107名村民没有脱贫。 我们要及时发布村里的危房改造、 低保调整、道路硬化、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等信息。”

  韩家窑村四周环山, 并且海拔在3000米左右,自然灾害频发, 水土流失严重。 2016年9月1日晚上, 连续降雨造成韩家窑村发生山体滑坡,44名村民受灾。 此后的一周, 高光华就像忙碌的机器, 每天都在高速运转。 “从发生灾情的那天开始, 我们的工作队便在村里轮流值班, 查看山体滑坡现场, 做好群众的安抚工作。”高光华说。

  发生山体滑坡的第二天, 高光华又跑到乡政府为年迈的低保户韩尔力协调解决了3000元医药费, 并为他提交了申请修建拦洪坝的报告。

  “像这样的突发事件,要不是当第一书记, 一竿子下到基层, 恐怕还真没机会处理。” 高光华说。

  扎实的工作换来的是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继续留任第一书记后,高光华说,他希望再用一年的时间,进一步拓宽村民的 “脱贫路”。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