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9 浏览量:
他退出了岗位、退不出对热土的深情;卸去了官职,卸不去肩上的使命。在退休后的13年里,他为雕琢汪清红色记忆树立丰碑,传承东北抗联精神,踏遍了全县177处抗战遗址遗迹和烈士牺牲地,编纂《汪清英烈传》等100多万字的抗战史料。建英名墙、开纪念馆、拍专题片、办英烈网,协调资金修建85处抗战遗址遗迹和英烈纪念碑,绘出老区汪清红色地图,让历史重新鲜活,让抗联精神世代永存。他就是汪清县关工委主任、老促会副会长----金春燮。
2005年4月,金春燮担任汪清县关工委主任。13年间寻访全国10多个省市,行程两万多公里,追寻红色足迹。克服各种困难筹集资金建设了汪清县两条红色旅游路线。复建了7处抗战时期密营,立了8位抗战英烈半身石雕。其中,童长荣烈士陵园和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教育基地,已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和省州县三级党校党性教育教学基地。由于金春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中央和吉林省有关部门授予他很高的政治荣誉。他先后荣获:全国时代楷模、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工作者、全国老有所为先进典型人物、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五老”、第三届全国长征人物奖,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吉林省道德模范、吉林省弘扬抗战精神楷模、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吉林好人标兵、吉林省优秀自愿者等荣誉称号。汪清县关工委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汪清是抗战时期延边地区党的领导核心和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这片热土里不知埋藏了多少革命英烈的忠骨。为了提高汪清老区红色教育基地的知名度,他与有关部门多次联系请原中宣部副部长、现代著名诗人贺敬之为革命老区汪清题词:“汪清抗日烽火、燎原东满大地”。
雨后,山里的青草疯长,而太阳却毒辣起来。金春燮顶着烈日来到距汪清县城45公里的童长荣烈士陵园,清理掉落在地上的纸屑、枯枝,看看烈士墓地的土有没有松动、砖是不是需要重砌,然后用手轻轻拂去碑上的浮尘……,因为这里的一砖一瓦都饱含着他辛勤的汗水。共产党员的职守和担当让他在退休之后再次迸发出革命的激情,十余个春秋,他不知在这样的山间小路上走了多少遍。
为了筹集资金为革命英烈树碑立传,他曾找老部下、老同事、民企老板“化缘”,还动员广大“五老”踊跃捐款捐物。为节省每一分钱,他亲自设计、亲自组织民工施工。为节约资金在和同事们坐大铲车赶路时车差点翻了!为了不影响工期,自己患重病晚上打针,白天照常下工地,三个月下来,体重下降20多斤,但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烈士陵园终于建起来了。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汪清的抗战历史,他在60岁开始戴上老花镜,从头开始学习打字,撰写碑文、编写史料。动员在北京工作的儿子为他创办了《汪清英烈网》,让世界了解东北抗战史和了解汪清的英烈。暮春浅夏,松林叠翠。他穿梭在汪清大梨树沟的密林深处,向参观者讲解抗战英烈感人肺腑的故事。“我每一天脚打后脑勺地忙,有时候累得精疲力尽,但只要有参观者到汪清接受传统教育,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因为这是给人们传递正能量。”
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金春燮自觉做“红色种子”的播种人。他组建“五老讲师团”、“少年儿童宣讲团”、成立“英烈中队(班)”,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为各级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中小学校义务做报告近百场。
2015年3月,在县教育局和团县委的大力协助和积极支持下,全县42所中小学都成立了英烈中队(班)。全县第一个被授予“童长荣中队”的汪清四小四年二班,率先开展“重走抗战路,弘扬民族魂”活动,培养一批优秀的红色教育讲解员,已成为全县传承红色基因的排头兵。
他深入乡镇街道社区调研,在全县开展了“党建带关建”活动,促进红色文化进党政军机关、进中小学校园。13年来,他深入基层,面向党团员和青少年进行义务做报告100多场;举办了17次有关青少年成长的图片展;筹建了“汪清革命历史图片展览馆”、“汪清县抗日战争纪念馆”、“汪清县民族团结教育馆”和“复兴地区侵华日军罪证馆”等教育基地,并义务担任讲解员,受到孩子们的尊敬和好评。
“碑志抗联、名与英灵皆不朽,心牵学子、爱同薪火并相传;义有担当、诚为忠魂扬浩气,责无旁贷、每将余热励来人”。这是金春燮荣获2015年度全国“时代楷模”的楹联词。
(汪清县老促会 王桂霞 汪清县关工委 任科学)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