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铁塔公司来的“中溪人”——第一书记王金勇

2017/10/11  浏览量:   作者::杨琳  

  中溪村,一个被大山阻隔的小山村,距离县城68公里,一条蜿蜒盘旋的山路,成了这个小山村与外界唯一的通道……

  中溪村是湘西一个典型的山村,山青水秀,恬静怡人,美得让人心醉;但这里交通闭塞,贫困落后,穷得让人心痛。

  2016年4月的一天,一个戴着眼镜、高高瘦瘦的年轻人来到村里,他就是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塔)派驻中溪村的第一书记王金勇。尽管早有思想准备,当他第一次踏入中溪村时,还是被这里的贫困深深触动:村里90年代末才通电,人均五分地,大龄青年娶不到老婆、嫁进来的因忍受不了贫苦而改嫁的例子太多。

  那夜,他一宿没睡。

  “输血”

  来中溪村之前,经过在单位15年的岗位历练,让王金勇成为攻坚克难的一把好手。可这次,他觉得有如千斤重担在身。

  肩上,有组织的信任;身后,有村民的期盼,再难也要上!

  召开的第一次村“两委”班子会议让王金勇至今印象深刻,只来了村长、村支书和计生专干,没来开会的“理直气壮”地给出了“要去镇上拉货”、“要做农活”等理由,问起村里的情况,也是支支吾吾。王金勇说:“明天开始,我挨家挨户走访!”

  姚贵香,智力残疾,无法与人沟通,儿子患有小儿麻痹症,为了维持生活,仍坚持外出打零工。王金勇永远无法忘记第一次到姚贵香家走访的情景:整个木房已经微微倾斜,用一根并不扎实的柱子支撑着,房门是用几块破破烂烂的木板拼成的,勉强说是“门”,其实连挡风都困难。政府的危房改造政策出台后,王金勇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帮她测算建房成本,为她申请到兜底政策。为了让姚贵香尽早搬出危房,王金勇一次次往返10公里山路,帮她张罗建房子的事。20天后,房子建好了,住了60多年木房的姚贵香第一次住进了砖房。“每次去她家走访,她都会一直把我送到路口,虽然她不会表达,但从她的笑容里可以看出,她感受到了政府送来的温暖”王金勇说。

  彭世翠,多年前查出患有肝硬化,当时为了凑足医药费,卖掉了家里维持生计的100多只羊,现在每月的医疗费开销还需要1000多元,这对于全家仅以养羊、养蜂为收入来源的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王金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自己掏钱买了18只小羊崽送给彭世翠家喂养,使彭世翠每月的医疗费有了着落。

  吴光辉,2016年被诊断为肺癌晚期,妻子长期在家照顾他,女儿还在上高中,家庭已经断了经济来源。王金勇从微信上看到这条消息,当即给他捐赠了500元,并积极向县里申报,把吴光辉纳入了建档立卡户,可报销80%的医疗费用,女儿也可享受教育助学补贴。

  还有全廷武,2016年12月房屋着火,家里被烧得精光,王金勇为他申请到2万元民政补贴,帮助他渡过了难关。

  ……

  “也许我并不能给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带来多大的改善,但只要我在中溪村一天,就要力所能及的为他们多解决几件难事、急事!” 王金勇说。

  把班子思想改过来

  这种输血式扶贫不是根本之计,王金勇琢磨着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

  王金勇把抓好班子建设列为驻村后的“一号工程”。他明确了中溪村五大主干的职责分工,并把它贴在村办墙上,接受村民监督。每周一雷打不动的召开村“两委”班子例会,还制定了班子定期学习制度、定期召开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王金勇领着班子成员四处取脱贫致富“真经”。在村支“两委”的换届选举中,王金勇与书记、村长商量后,村委向镇上建议将年富力强、协调能力好的田兵充实到村委班子。

  王金勇组织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召开民主生活会,还给党员们上了党课,这是党员接受到的第一次党课辅导。他积极发展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把见多识广、年轻有为的村民纳入村干部的培养范围,党员吴正峰还作为保靖县唯一一名“一拓双带四促进”的先进个人在湘西自治州作经验发言,成为了中溪村人的骄傲。为了让党员增长知识、拓宽思路,村部唯一的一台电脑成为了王金勇的教学工具,党员们不仅了解到了大山之外的精彩世界,还学会了操作简单的办公软件。

  在他的带领下,中溪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有了主心骨,村务管理开始走上正轨,支部党员凝聚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脱贫攻坚一定赢”的共识。

  找能人把村民带起来

  “这里的脱贫标准让您想象不到,一年人均纯收入超过3026元!这点钱,也许不够您买一个包、一块手表,但这却是老乡们脱贫的希望!”这是王金勇写给中国铁塔员工的扶贫倡议书中的一段话。第一次听到“3026”这个数字时,王金勇无法想象村民一年的生活,如何能够靠3026元支撑下来,“即便村民年收入达到了3026元这个标准,实际上生活也还是比较艰难的。”

  王金勇驻村之前,村集体是没有收入的。怎么办?必须想出办法。

  “山水都是发展资源”,王金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村里已经种植了近千亩的柑橘和800亩的黄金茶,再加上粮食作物,适合种植的土地资源已经非常有限了,只能在养殖上做文章。

  王金勇了解到村里有一名叫吴正峰退伍军人,已有4年的土鸡养殖经验,就让村支书领着他来到了吴正峰的养鸡场。从吴正峰口中得知,重庆鲁渝禽业公司在土鸡养殖这方面的技术比较成熟,王金勇就拉着吴正峰和村长来到重庆鲁渝禽业公司考察项目。

  回村后,王金勇连夜赶出了养鸡扶贫产业计划书,当他满心欢喜带着计划书找到吴正峰时,没想到却遭到了吴正峰的拒绝。一连几天,王金勇踏破了门槛,磨破了嘴皮,吴正峰死活就是不答应。“村里很难再找出像吴正峰这么适合的产业带头人,不能就这么放弃了!”当王金勇从侧面打听到吴正峰正在为1万多个鸡蛋销售不出去而发愁时,立刻向公司汇报,希望能发动员工购买。1万多个鸡蛋供不应求,吴正峰也向王金勇说出了掏心窝的话,原来曾经一场鸡瘟让吴正峰饲养的1000多只鸡全死光了,他也因此欠下了几万元的债,他不敢再冒这个险。“王书记,您这样一心一意为村里谋发展,我怎么能够拖后腿,跟着您干准没错!”

  找准了目标,王金勇带着村里人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很快育雏棚搭建起来了,散养基地建起来了,第一批鸡苗也运到了村里。没有设备、不懂技术,公司投入了近30万专项资金,从山东烟台引进了育雏设备,并帮王金勇联系上了长沙两家公司,学习生态养殖技术。

  鸡苗需要在育雏棚待上两个月才能放出去散养,那段时间,王金勇整天都待在育雏棚里,把小鸡仔当成宝贝般悉心呵护,只差没把床搬进去了。“远远的闻到一股鸡屎味,就晓得是王书记来了。”村长开玩笑道。

  2017年6月,王金勇遇到了发展养鸡产业过程中的一道坎。1万羽鸡苗在育雏棚里安全渡过了两个月,被转移到了户外散养基地。王金勇本以为悬着石头可以落地了,可就在第二天,当他打开鸡棚的那一刹那,眼前的场景让他惊呆了,鸡棚的一个角落里,重重叠叠的堆了一堆死了的小鸡仔!原来,刚从育雏棚出来的小鸡仔还不能马上适应散养的环境,相互踩踏而造成了30多只鸡死亡。王金勇难过得差点掉下泪来,他也从这一意外事件中总结到了经验:小鸡仔从育雏到散养的阶段,必须要不停的驱散,直到完全适应新的环境。

  2017年夏天,村里遭遇了两个月的干旱,1万多只鸡的饮水成了问题。王金勇心急如焚,与村支书顶着烈日满山寻找水源。找到新的水源后,他又带着村民用锄头一锄一锄的把地凿开,把水管埋进去,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把水引到了水塔处。

  解决了“养”的问题,王金勇接着又遇到了“销”的难题。如何让山外的人知道这大山深处的宝贝?他想到了电商模式,准备开通中溪村微店平台,通过互联网让农产品插上“翅膀”。

  “自己一没养鸡的经验,二没发展产业的经验,搞养鸡项目之前是做好了心里准备的,可是,困难如此之多还是出乎我的预想。”王金勇坦言道“其实有几次也冒出过要放弃的念头,可是想一想村里1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想一想肩上扛着脱贫攻坚的使命,我就有了坚持下来的力量”。

  如今,中溪村的土鸡养殖规模不断壮大,已发展到近2万羽,年出栏量可达4万羽,王金勇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养鸡专家,并创立了“保靖跑山鸡”品牌。他让村“两委”班子共同参与产业的经营管理,村支书成为“总经理”,村长为“销售总监”,计生专干为“财务总监”。王金勇认为,这样既有利于运转的科学、透明,也有利于调动班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刚开始搞养鸡产业时,有的村民不了解这种贫困户入股分红的扶贫模式,认为“王书记把铁塔公司的扶贫资金都交给吴正峰了”“铁塔公司扶贫的资金都被村干部分了”,王金勇听说后,先后召开了三次村民代表大会说明情况,将扶贫资金使用方案和产业带动方案进行了公示,并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向村民宣传公司的扶贫模式,发动大家参与代养。

  第一批土鸡销售了700多只,实现利润1.6万元,这让村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王书记,带我们一起干吧!”其它村的村民也心动了,纷纷找到王金勇咨询代养事宜。

  小小养鸡产业撬开了大思路,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规划也渐渐在王金勇脑中清晰起来: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保靖黄金茶为核心,重点扶持养鸡产业,协调发展养蜂产业。2016年9月,王金勇组织养蜂户成立了“天蜜溪”养蜂专业合作社,从长沙引进了100套蜂箱和蜂群。他还着手利用鸡粪发酵有机肥实施生态培管,打造集生态茶园观光、精品茶品鉴及销售为一体的黄金茶精品示范园。

  王金勇算过一笔账,通过发展养鸡、养蜂和种植黄金茶三个产业,到2018年, 152户贫困户户均可增收4000元以上,村集体可增加收入4万元以上,实现整村脱贫没问题。

  跟村民的心贴在一起

  刚到中溪村的时候,村民们并不相信这个城里来的“第一书记”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村里穷了几辈子了,你能有本事让大家富起来?”淳朴的村民直白地表达了他们想法。

  每当忙完手头的工作,王金勇便来到村民家中、到田间地头上和村民拉拉家常,问家庭、问收成、问开销、问困难,他的扶贫工作日记本上记录着走访情况。走在村子里,王金勇总是很热情地与村民打招呼“吴叔,快下雨了,您晒着的谷子要记得收。”“全哥,您爱人住院的治疗费用记得尽快拿去报销。”他把对村民的牵挂和关怀都融入这一句句的叮嘱中。

  为了落实好危房改造政策,王金勇带领村干部冒着高温酷暑,挨家挨户宣传政策、拍照记录;村里原来的通信网络覆盖条件不佳,经常要满山跑着找信号,在他的协调下,村里新建了通信基站,并给贫困户免费发放了90多台手机;为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他积极争取到各项扶贫资金,新建了太阳能路灯、垃圾焚烧池、便民桥、公厕等基础设施,实施了岩墙整修、入户路硬化等项目。

  一年多来,不仅中溪村的面貌发生着变化,村民的思想也逐步发生转变,从过去的“靠山吃山”到现在的“创业共富”,从过去的一盘散沙到现在的“村荣我荣”。王金勇还专门创建了一个“大美中溪”的微信公众号,希望山外的人了解中溪村,走进中溪村,也希望吸引更多的人到村里来投资创业。

  “扶贫,凭的是良心”王金勇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怀揣着一颗扶贫的赤诚之心,把工作做到了村民心坎上,把为民情怀写在了村民心中。

  乡村宁静的夜晚,忙碌了一天的王金勇,独自待在宿舍里,看妻子发来的视频,这是他每天的“温馨一刻”。“当看到他对着手机傻傻笑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他又在看他两个娃的视频了。”村支书说。

  还有半年,王金勇担任中溪村第一书记的两年任期即将到期,他说“有些规划在我任职期间不一定能够实现,但是功成不必在我,只要中溪村的村‘两委’班子坚定的按照党中央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干下去,要不了多久,中溪村日子必定会像这盛开在漫山遍野的桐花一样灿烂、美丽。”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