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杨晶晶:在脱贫一线书写无悔青春

2017/12/06  浏览量:     

  “我已经把崔河村当成了我的家,这里的村民就是我的亲人。”这是河南省偃师市陆灌局科员、缑氏镇崔河村第一书记杨晶晶写在工作日志里的一句话。驻村两年多来,杨晶晶带着对全村父老乡亲的真挚感情,真情融入,真诚做事,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定计划、抓项目,为崔河村做了大量艰苦细致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脱贫不是终点 小康才是方向

  崔河村是革命老区村、省级贫困村、典型的农业村,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和外出打工为主。2015年10月,杨晶晶驻村以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就成了她的一项重要任务。

  杨晶晶在家里是个独生女,从小在城里长大,对农村现状知之甚少。任职之初,面对陌生的工作和全新的环境,心里有几分惶恐,不知道如何下手。她吃住在村里,只要有空,就入户走访,拉拉家常、聊聊心事,目的就是摸清乡亲们的所思所盼。

杨晶晶(左)给贫困户讲解惠民政策

  在杨晶晶看来,崔河村的贫困原因在于没有主导产业和集体经济,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崔河村也有自己的优势,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杨晶晶说,要脱贫就必须发展产业,关键在于要找到一条适合崔河村的产业发展之路。

  杨晶晶通过走访摸底,与村干部共同探寻脱贫路子,最终将发展大棚蔬菜、大棚葡萄确定为脱贫主攻方向。蔬菜种植周期短、见效快,早熟葡萄上市早、价钱高,还可以安置一定数量的贫困劳动力。说干就干,她积极协调相关帮扶单位,多方筹资87.7万元,建起30个葡萄大棚和8个蔬菜大棚。其中,蔬菜大棚由村委会集中管理,安排贫困户参与种植、管理并进行利益分成。

  崔河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大部分村民都从事过蔬菜种植,但由于技术水平落后,管理跟不上,蔬菜产量都比较低,也卖不上价钱。杨晶晶琢磨,要让老产业焕发新颜,要走好“三步曲”。第一步必须改良品种。于是,她主动联系省农科院专家,为村民引进优质蔬菜品种;第二步就是提升群众生产管理技术水平。为此,她又邀请专家到村里从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解答疑难问题;第三步是搞好产品销售。经杨晶晶联系,2016年秋,市帮扶企业建园模具厂和大阳公司、大志公司派人到崔河村购买蔬菜1500余公斤,不仅解决了该村的燃眉之急,还使贫困户实实在在得到增收。“崔河村的农产品绿色安全,无污染,但产品再好,卖不出去也是白搭。”杨晶晶说,长期以来,种植户“小打小闹”,难上档次,产品附加值较低;销售方面,也以“坐等”为主,缺乏营销的观念和手段,造成崔河的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只有树立崔河农产品品牌,成立农业合作社,充分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才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杨晶晶和村委干部的努力下,2017年5月份,偃师市崔河惠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6月份,该村又成功注册了“崔河葡萄”、“崔河蔬菜”两个绿色商标品牌,所有农产品实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眼下,这些寄托着崔河村村民致富希望的大棚葡萄、大棚蔬菜均已见到经济效益,特色种植产业已成为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金钥匙”。

  截至2016年年底,崔河村建档立卡的110户490名贫困人口中,除8户17人有低保、五保兜底外,其余102户473人已实现稳定脱贫。如贫困户张义,32岁,家中困难,2016年初在杨晶晶鼓励下,参加电焊工培训,学到技术,应聘到缑氏镇一家模具厂上班。他脱贫后高兴的说:“没想到党的政策这么好,没想到扶贫干部待俺们像亲人一样,没想到俺还能过上好日子,开上小汽车。”

  “脱贫不是终点,小康才是方向。”杨晶晶说,崔河村脱贫并没有让她觉得肩上的担子轻了,螺丝拧了一半就松劲,最后还是会掉下来。脱贫就是拧到一半的螺丝,下一步,还要加紧把螺丝拧到牢靠。

  驻村鱼水情 干群心连心

  “晶晶,谢谢你,这大热天的,还让你来回跑着替俺申请救助金。你帮俺了这么多,俺也不能给你干点啥……”

  “快别这么说了,你把身体养好,把日子过好,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这是8月2日发生在洛阳某家医院病房里的一幕。当晚,杨晶晶带着营养品去看望生病住院的贫困户崔耀刚,还给他送去了刚申请下来的1000元慈善救助金。

  崔耀刚由于下肢瘫痪,卧床多年,生活极度困难。去年上半年,杨晶晶了解到他身患严重褥疮却无钱医治的消息后,主动给他联系了医生,还掏出1000元钱让他治病用。前段时间,崔耀刚的女儿由于家庭原因,不愿继续上学,又是杨晶晶多次上门做她的思想工作,还给她联系了一所学校。

  杨晶晶对崔耀刚家的关心照顾并不是个例。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她和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每年换季时节,杨晶晶都要自己出钱给村里的五保户和特困户添置衣物;贫困户姬建会卧病在床,行动不便,妻子要照顾他脱不开身,孩子申请教育资助的事情一拖再拖。眼看申请日期就要截止,杨晶晶得知后,主动揽下了这事,在最后一天下午,冒着大雨把资料交到了学校。当老师得知面前浑身湿透的杨晶晶只是一名驻村干部,和孩子非亲非故时,对她伸出了大姆指;杨晶晶建有一个“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微信群,崔河村贫困户的子女们大部分都在这个群里,杨晶晶是他们的“知心姐姐”。谁生活上有困难,谁最近思想上有波动,她全都及时察觉,并给予帮助。姬书民的女儿在西安上大学,申请教育资助时,申请表上需要加盖市扶贫办、镇、村各级公章,但她经济困难,不舍得花钱买车票回家,又是杨晶晶替她跑前地办好手续……

  而朴实的村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杨晶晶的感激之情。

  6月25日一大早,姬建会的妻子到杨晶晶办公室里,搁下她刚烙的马齿苋馍和用保温杯盛着的小米汤,扭头就走。

  7月3日早上,五保老人张书欣揣着一兜热乎乎的油馍来到了杨晶晶的办公室。“晶晶,这是俺亲戚刚给俺烙的油馍,俺见你整天忙得顾不上吃饭,你吃吧!”

  7月10日中午,五保老人杨互生顶着烈日,给杨晶晶送来了一兜刚从自家桃树上摘的桃子。早在去年年底,不识字的杨互生老人就托人代书,写了一封感谢杨书记的信。信中写道:“你像我的亲人一样,冬天给我买御寒的衣服,让我免受寒冬之苦,你的善行义举让我倍感温暖……”

  ……

  “党给俺村派来了一位好干部,她带着对农村的热爱和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勤勤恳恳做事,她的敬业精神和为民情怀赢得了俺村全体干群的一致好评……”崔河村村医崔宏章的办公室和杨晶晶的办公室面对面,每天目睹一幕幕感人故事,他自发为杨晶晶和乡亲们写下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来记录这一切。

  面对群众们的赞扬,杨晶晶质朴地说:“组织选派我为‘第一书记’,我只希望做好该做的工作,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早日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牛朝霞 郭志良)

编辑:徐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