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因为承诺 所以坚守

2017/12/14  浏览量:     

  小时候,看到老师那鬓白的头发和小伙伴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聪明好学的农家女孩戴海燕就立下誓言将来也要当一名教师,后来她如愿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

  家乡老区的老师和乡亲们都来为她庆祝,都说村里飞出了金凤凰,可有人担心家乡没有浓郁的梧桐树把凤凰招回来。她的老师没有说什么,却送给她一本笔记本,扉页上赫然写着“我们需要你,这里的孩子需要你!”。她泪眼朦胧,在心里默默地说,我是农民的孩子,当然会回到家乡。这里有我敬佩的老师,有我亲爱的乡亲,有我的誓言,我的根呀!

  村里八十几岁的大爷拄着拐杖来了,抚摸着她的头:“孩子呀,到了外面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回来教村里孩子,我们需要你。”我使劲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大早,她便踏上了那条外出求学的路。

  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可我却不敢耽误一分一秒,勤学苦练,因为她知道自己肩负的是老区的老师和村里人对自己的期待。

  在毕业之际,择途之时,成绩优异的她完全可以选择留在城里或到条件较好的学校,但是她没有犹豫,没有徘徊,怀着对家乡父老的一份承诺,主动申请到家乡村小当了一名教师。十多年来,她始终坚守家乡老区村小这个工作岗位,常有人问她为何不往好一点的学校去,我总是一笑了之,其实,她心里知道这里需要我。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到私立学校和办学条件好的学校的考验,面对母亲患病住院,是教师的职责,让她多次放弃条件优越的工作环境,选择了留在村小。她时刻牢记对家乡父老的承诺,因而在工作上从不计较得失,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地耕耘、默默地奉献。

  在教学中,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性格内向的丁同学,她胆小,不喜欢与人交谈。课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从不发言。对所学的内容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又不敢问老师和同学,作业困难,是个典型的学困生。该生的奶奶反映: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孩子贪玩,学习自觉性差。她想要使她得到转变,就采用先调查访问,然后个别谈话,了解基本情况。再与家长联系,提出建议,平时多挤出时间与她交流,了解她的内心需要(包括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关心她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等。平时我给她义务补习功课,生活中经常给予关注,提供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后来孩子的学习已经到了班级前列,在课堂上发言踊跃,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性格也开朗多了。

  在教学实践中,她认识到仅仅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思想品德教育,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做品德高尚的人。张同学在一个星期六伙同几名学生一起去超市偷了一辆电动赛车。一次上课,我见他神色慌张,心神不定,便找他谈话,引导,他说出了实情。我狠狠地教育了他,当时,他痛哭流涕。后来,他在日记中写道:“戴老师,你的话我将铭刻于心,人最重要的是道德品质,我要用美德来占据我丑恶的灵魂。”当我看到这篇日记后,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因为我高兴,学生对她的感情是多么深刻,她也为自己挽救了一个学生而骄傲!现在,她班的学生都有一种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品质,个个争当班级小主人,人人为班级争光。看到孩子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她都打心眼里高兴。

  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过去。在学生眼里,她是个受喜欢的老师;在同事眼里,她是个有亲和力的老师;在家长眼里,我是个被认可的老师。她逐步走向成熟,坚持“让村里的孩子走出去,将来更好地建设我们的家乡”的信念,坚守着单调和贫寒,一守就是十余载。

  由于村小条件简陋,无法提供教师宿舍,她每天来回奔波,却从不迟到、早退。每天,她总是早早地把教室卫生打扫好,希望给学生们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晚上总是加班加点,办公室里我总是最晚离去。多少个日夜,始终如一,从未间断过。十年如一日,为了当初的承诺,她勇敢地担起乡村育人的重任,踏踏实实做好每天的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她从没有对工作产生任何抱怨。十几年来一直探索教学规律,刻苦钻研业务,创新教学方法,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材施教,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承诺,她扎根村小。老百姓的一句“我们需要你”,让她无怨无悔地坚守在村小的岗位上。“我们需要你”这句话是她前行的动力,“为了家乡的孩子们,值了!”是她持守的信念。

  苏中海安老区的师德标兵、南通市优秀教师戴海燕为了自己的诺言,坚定地选择了教书育人,选择了甘为人梯,选择了以苦为乐。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乡村老师” !

  (海安县南莫老促会 严德本 徐兵)

编辑:徐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