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渔家女支书引领渔民迈入“万元村”

2018/01/23  浏览量:     

  十七岁的姑娘,家境良好,爱漂亮。在福州工作,收入是老家农村工作的三倍。可这姑娘非得“自讨苦吃”,跑回老家农村村两委工作,而且一待就是二十一年。

  她叫郑月娥,1979年生,今年38岁。2012年,经过党员公开选拔,郑月娥当上了“芝麻官”——福建福安下白石镇下岐村党支部书记。

  从那以后,她的生活完全被颠覆。年纪轻轻性子像个“大妈”,村里的大事小事一手抓,啥都要管……

  过去这五年,在她牵头的村两委带领下,下岐村被列为党建示范村之一,村集体收入从负债20多万,发展到如今的60多万,村民年人均收入将近两万元。最后一批可容纳120户连家船民的安居工程于2016年底基本完工,目前已有50多户陆续搬迁入住。全村沿街主干街道房屋外立面升级改造,改水改厕等。村中垃圾场,变成渔民活动广场……村貌美了,村民幸福感也提高了。

  她也先后获得“宁德市三八红旗手”、“宁德市优秀妇代会主任”、“福安市优秀共产党员”、“福安市一对好搭档村级主干”等多项荣誉。

  “刚参加工作就想上个班而已,可工作久了,有了感情,特别想为村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郑月娥如是说。

  观念变了

  1996年,当年17岁的郑月娥在福州某酒店打工,月工资有900多元。那年,老家福安下白石下岐村老支书与月娥父母沟通,建议让独自在外打工的月娥回到家乡村两委工作。村两委提供的工资,一个月300多元。

  一个是省城工作,待遇将近1000元,而且未来机遇多。一个是回到农村工作,工资300多元。

  同事建议“省城待得好好的,回农村看不到前途。”父母怕女儿独自在外受累,在身边好互相照顾。

  在艰难地选择面前,郑月娥选择了后者——回老家农村工作。

  第一年到村里工作,家在镇上,到村里十多分钟车程。郑月娥每天上下班来来回回,工作基本是在摸索中“混”了一年。或许有过城里的经历,到村里的第二年,郑月娥基本熟悉了村里工作情况,“反正村两委干部需要帮忙什么,我力所能及,啥都干。”

  接下来的两年、三年、四年……用郑月娥的话说,“如果我一直想着收入低下问题,那么我对这份工作肯定无法坚持做下去,我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坚持做下去,还要把它做好。”

  通过一点一滴的磨炼,2001年她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6年,她被推举为下岐村党支部副书记……

  到了2012年,福安下白石镇下岐村两委换届选举,通过“公推直选”方式,时任下岐村党支部副书记、有10多年党龄的郑月娥被选举为新任党支部书记。她也是下岐村近年来首位通过公开选拔的女性村党支部书记,那年,她33岁。

  “谁说女性不如男性,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郑月娥接手下岐村支部书记工作时,郑月娥把首要工作放在了梳理村情方面。

  村集体负债20多万元,民生等多方面事业发展滞后……

  “负债”、“滞后”一连窜的现实问题摆在眼前,年轻的郑月娥坦然面对问题,主动与村干部的谈心沟通,通过细化分工,扬长避短,将每个人的优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慢慢地,原来相对较为涣散的村两委集体,大家观念转变了,慢慢转变成了人心齐、班子团结的战斗集体。

  环境好了

  下岐村是纯渔业村,历史上的下岐渔民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过着居无定所、漂泊不定的日子。

  如今走进下岐村,只见数条整洁笔直的水泥路蜿蜒环抱村中主干道,一座座砖混凝土新房联排错落有致。道路宽敞平坦,生活污水纳管了,就连垃圾都进行了分类。进入村两委的入口,左右两只鱼跃龙门小型雕塑,凸显渔村特色,不失优雅而别致。

  2012年,接过村两委“一把手”接力棒,郑月娥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使命——村两委开始动工建设“船民安居工程”,总投资3000多万元,将解决120户642人住所问题。地点在隔着白马港对岸——湾坞镇沿岸的渔民塘。

  她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活。前期通过不断咨询、走访、查阅资料,自我加压,彻夜做“功课”,她慢慢地对工程图纸等工程情况有了基本了解。

  工程邀标谁来做?她想到了土生土长的包工头江成财。江成财是1997年前后上岸的连家船民之一,近年来在多级党委政府关怀下,加上自身地勤奋努力,如今他已经买了房、买了车,儿孙满堂。

  郑月娥说,虽然目前江成财已脱贫致富,带动了部分渔民一同创业增收,但是其从事包工程行业,投资大风险高,加上这些年整体经济下行,对其多少有些影响。因此,村里的一些工程项目,村两委在政策允许前提下,一般会优先考虑,尽量帮助让其来对接。

  工地承接找到了“专业人”。郑月娥通过积极跑动,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不顾风雨日晒,村两委向各部门争取了670多万元的补助,此外村两委通过对接信用社,帮助渔民贷款,解决他们的资金问题。

  2016年底,崭新的安居工程已基本完工,目前有50多户陆续搬迁入住,渔民说安居工程的居住环境比得上城市里商品房的环境了。

  除了安居工程项目,今年村两委根据纯渔业村特色,以“小成本、大效果”为宗旨,郑月娥当“总设计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村里原本堆积成山的垃圾堆,郑月娥等村两委干部通过发动党员、志愿者队伍投工投劳,郑月娥主动参与主抓每一环节工作,耗时数个月,村里的“垃圾山”变成了“渔民活动广场”,连装饰细节上,郑月娥充分利用渔民生产生活废弃的轮胎、旧船,省钱又美观。

  另外,她也没忘村里各个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横山、六锁山道路混乱,村民饮水困难,一直是她心中的一块石头。她积极向上汇报项目,带领村两委成员,重新修缮道路,架设水管解决自来水问题。

  渔民塘安置点有群众提出出行不便,村里连排水沟也没有,她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大家商议,向上争取项目,投入17万元对湾坞农场道路、下水道进行改造,解决了生活环境问题。

  收入多了

  一晃到村两委工作已经是第21个年头,郑月娥常说:“当干部,就一定要带领群众致富。”

  下岐村民世代以捕鱼为生,她常常鼓励群众,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和渔业捕捞。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一次入户走访中,郑月娥了解到在霞浦打工刀渔民江佺顺一家经济情况较为贫困,江佺顺光凭自己有养殖经验,想自己做一点养殖事业,没有资金支持,也很难执行。

  郑月娥通过积极为他联系小额贷款,由村两委负责担保,有了启动资金,江佺顺就在霞浦下浒种植龙须菜,如今实现产业脱贫。

  渔民王飞龙,因其本身具有捕捞技术,郑月娥想方设法,为其更新捕捞渔具,同时邀请了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益。

  据了解,在担任支部书记之前,郑月娥已是村里的致富能人,她充分发挥自身熟悉商贸行业的特点,带动群众发展商贸、零售等业务,使每个村民都有自己的产业。

  在郑月娥的积极运作下,下岐村今年实施了村财增收项目,对位于湾坞农场的450亩养殖塘进行改造、出租,塘租由原来的700元/亩增加到今年1500元/亩,总租金达67.5万元,每年可增加村财收入34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下岐村全村782户,3572人,仅2016年,全村就有200多户村民从事水产、餐饮等商贸业,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人均收入1.957万元。而1997年连家船民上岸时,当年人均收入1000元,相比翻了近20倍。

  “到村两委工作至今,从群众对我的观望到信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郑月娥总结了过去五年当村支书的感受,“未来,我们会一如既往,用心工作。让每一位船民安心住下来,带领让他们一起富起来,真正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

  (福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陈翊群 钱少牧)

 

 

编辑:徐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