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沂蒙山根据地的抗日“姊妹花”

2018/02/27  浏览量:   作者:魏益君  

  富家小姐成为八路军女战士

  辛锐、辛颖出生于济南的一个富裕之家,姐妹俩在殷实的家境中长大。作为大家闺秀,姐姐辛锐16岁时就举办了个人画展,妹妹辛颖因天资聪颖同样受人喜欢。

  1937年12月济南失陷后,姐妹俩跟随父亲辛葭舟逃出济南,几经辗转流落到滕县的长城村。村里的一个地主看中了辛锐,要辛葭舟把女儿嫁给他的儿子。


平邑县邢家庄村“抗日姊妹松”。

  正当辛家人无法摆脱地主家的纠缠时,郭洪涛率领的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和八路军四支队进了村。在郭洪涛的教育启发下,辛葭舟看到八路军是支好队伍,当即把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交给了八路军。

  1938年秋,辛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年底,中共山东分局酝酿创办机关报《大众日报》,但是报头和伟人像没人会刻。辛锐大胆地接受了任务,经过几个昼夜的努力,终于刻好了报头和伟人像,使《大众日报》按计划于1939年1月1日如期出版。

  辛锐的女中音,圆润流畅,乡亲们特别爱听。每当她的歌声响起,人们立刻拍手叫好。姐妹俩每到一地,不是教群众唱歌,就是教八路军识字。人们亲切地称辛锐为“大辛”,称辛颖为“小辛”。

  1939年5月,日军对沂蒙山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八路军主力部队转入外线作战。中共山东分局把青年委员会、妇女联合会、大众日报社、战地服务团等单位,合编成沂蒙大队,在沂水县的山区开展游击战争,辛锐、辛颖姐妹俩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锻炼成长。

  “姊妹剧团”团长文艺抗日

  辛锐刚满22岁,正是鲜花盛开般的年华,有许多小伙子追求她,都被她婉言谢绝。她爱上了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陈明。1941年3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组建了“姊妹剧团”,辛锐任团长。此时,辛锐与陈明结婚。

  “姊妹剧团”成立后,辛锐充分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根据抗日斗争的需要,自编自演小型曲艺、歌舞。她为鼓励更多的青年参军上前线,创作了节目《送郎参军》。她发动妇女做军鞋、钢笔套和针线包,并编成顺口溜让群众学唱:“小小针线包,功劳真不小,沂蒙山上打游击,用它补棉袄……”

  辛锐积极配合党组织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她深入到武安村地主孙宝珠家里,向他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并送他《长征路上》小册子让其学习。在她的说服教育下,孙宝珠经常为八路军提供给养,并献出40余支枪支援抗日。

  反“扫荡”中夫妻的最后一面

  1941年11月,日伪军五万多人对沂蒙山抗日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式的 “扫荡”。辛锐、辛颖姐妹俩跟随机关的战友艰苦转战,与敌周旋。

  11月30日,辛锐随机关转移至费县大古台村,意外地与多日不见的丈夫陈明相遇。她高兴地跑到陈明身边,想和丈夫交谈几句。

  此时的陈明正率领部队急行军准备阻击敌人,顾不上和妻子深谈。他举起右手,跟辛锐打了个招呼,便匆匆远去。夫妻俩谁也没有想到,这次相见竟然是他们的永别。就在当天,陈明在与日寇的激战中英勇牺牲。

  姐姐牺牲妹妹继续战斗

  不久,中共山东分局直属机关武装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坚持游击斗争。辛锐率20多位女同志在随部队转战途中与日军遭遇,她腹部中弹,两个膝盖骨受伤严重。当晚,她被抬到山东纵队第二卫生所驻地——费县火红峪村。组织上派小战士徐兴沛专门护理辛锐。

  火红峪村只有聂凤立、聂凤举两户人家。为安全起见,聂凤立建议将辛锐送到聂家南面一处叫做鹁鸽棚的山洞隐蔽。聂风立和妻子王瑞兰卸下自家门板,把结婚时的棉被也拿出来铺在上面。在夜色掩护下,大家用门板把辛锐抬到鹁鸽棚洞里。

  在黑暗、寒冷的山洞里,辛锐与徐兴沛谈得最多的,是她怎样由一个只知道文房四宝的大家闺秀,成长为一名八路军战士、共产党员。当她谈到丈夫陈明时,更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

  徐兴沛内心很难过,因为他不忍心将陈明已经牺牲的消息告诉辛锐。

  1941年12月17日,一股日军突然来火红峪一带搜山。因辛锐双腿受伤无法行走,战友们便用木板抬着辛锐突围。他们刚跑出100多米,敌人就追了上来。

  为不拖累战友们突围,辛锐自己滚下作为担架的木板,接连向敌人扔出了三颗手榴弹。最后,她被日军的子弹射中胸膛,壮烈牺牲。


陈明、辛锐唯一的合影。

  1942年春节前的一个傍晚,八路军女战士辛颖随军辗转到鲁中山区。掌灯时分,部队领导告诉她一个不幸的消息:“辛锐在这次扫荡中牺牲了。”

  辛颖的泪水夺眶而出,眼前一片模糊……次日,她把对姐姐的怀念压在心里,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新的战斗。

  辛锐牺牲后,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在平邑县邢家庄村的会议上谈到她们姐妹的抗日事迹时,指着两棵翠绿苍劲的大树说:“它们就像大辛、小辛姐妹俩,就叫 它抗日‘姊妹松’吧。”

  如今,“姊妹松”下的碑文,记载着辛锐、辛颖的抗日故事。

编辑:徐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