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不忘入党初心 退休留岗奉献

2019/10/16  浏览量:     

  生在革命老区,听着革命故事长大的甘久凤,从小就有一颗爱国之心。她立志要为家乡建设奋斗终身,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甘久凤高中毕业后,先后任民办教师、村妇女主任、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莽张镇民政所副所长兼敬老院院长。曾当选为市、县人大代表。2006年退休后,她仍坚持在敬老院为特困人员服务。她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是兢兢业业,积极奉献,为老区建设贡献力量。曾多次荣获市、县“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000年莽张镇建立养老院时,甘久凤从莽张槐店村党支部书记调任莽张民政所副所长兼敬老院院长。当时,敬老院只有7名特困老人,后来逐步增加到20多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占一半以上。2003年以后,护理人员连甘久凤才两人,她事无巨细,身体力行。为老人烧水煮饭、洗衣服、打扫庭院、清洗厕所,给老人倒屎倒尿,夜里给老人牵床铺被。每天从早上4点忙到晚上11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繁重的重复劳动,没有一颗火热的慈善孝心,是根本无法持久坚持的。她常说:“百善孝为先,只有孝行天下,才能德润中华。敬老、孝老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一个生长在老区的共产党员,更应向革命前辈学习,衷心为大众服务”。搞好养老院工作,不仅是弘扬敬老的优良传统,也是稳定扶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职责。

  2006年,甘久凤退休后,本应随一双儿女去武汉市过着衣食无忧的舒适生活,可她放不下这些老人,毅然乐意继任。其实,甘久凤本人身体也有病,从2000年就患有糖尿病,每天早晚打两次胰岛素。因此,儿女们多次劝她到武汉市休养,可她却说:“不是妈妈不想享清福,妈妈是农民的女儿,18岁高中毕业,母亲去世了,父亲患病,是父老乡亲们给了我们关爱。再说,在咱家乡这块土地上,有多少人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生命,党培养了我,我要为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们尽孝”。甘久凤说得对,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敬老孝老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甘久凤的善举不仅温暖了周边人,也感动了孩子。孩子们不仅理解母亲,而且更支持母亲。儿子每月花3000多元请了一个保姆看孙子,让父亲到敬老院帮母亲工作。其实,甘久凤当时在敬老院的月工资只有几百元钱,就是这点工资还经常贴补院里的开支。甘久凤留在敬老院工作,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回馈社会,弘扬传统美德。更是为了稳固扶贫攻坚成果。

  爱是一盏灯,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帮助正处于困难的人,其善心比任何珠宝都珍贵。能给他人带来无限的温暖,甚至生命。2003年7月的一天,该镇凉亭村78岁的特困老人单桂珍在家中不小心摔倒,右手右腿都骨折,两天不能饮食,本组群众把她抬到镇政府大院。甘久凤得知后,立即将老人送到镇医院治疗。后又将老人接到敬老院精心照料,视老人如亲人,为老人喂水、喂饭、喂药、擦屎、倒尿、洗澡、剪脚指甲。使其健康状况逐渐好转。

  2012年3月,特困老人汪世德患肺气肿、肺心病住院治疗,病危被医院送回敬老院。但她仍不放弃老人,一直坚持找医生到敬老院为老人治疗,给老人喂药,喂鸡蛋面汤,通过她的精心护理,老人竟奇迹般地又活过来了,后来汪世德老人逢人就说:“我的命是久凤给的呀”!

  有些人因为各种疾病困扰,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恢复自信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予他们理解和爱心。在实际工作中,甘久凤切身感受到,特困老人无儿无女,内心情感的孤独和重病伤痛的折磨使他们大多数脾气古怪暴躁,很难与人友好相处。为此,甘久凤总是和蔼亲切的走近他们,与他们沟通聊天,倾听他们的唠叨,组织一些有益活动,让他们心情舒畅,老有所乐。对于一级特困老人,更是关怀备至,让他们看到希望,感到温暖幸福。2005年,蔡店村送来的两位老人,一位70多岁,一位90多岁,都身患重病,在甘久凤的精心照料下,身体迅速好转,重新扬起快乐的生命风帆。

  敬老院三次迁徙,甘久凤都陪着老人,不离不弃。她带头在院内种花、栽树,改变老人的生活环境;带头开荒种菜、养鸡养猪,改善老人生活条件。由于她的执着和努力,敬老院的条件逐步改善,住院老人逐年增多。在敬老院老人们的眼里,甘久凤不仅是院长,更是妹妹,女儿。敬老院就是一个祥和的大家庭。

  无私奉献是一种美德,当你帮助他人时,自己也会享受快乐。近20年来,甘久凤以院为家,视孤寡老人为亲人,为他们养老、尽孝、送终。其敬老孝老的故事太多太多,笔者不能一一列举,这些感人的故事被广为褒奖,既感动着乡邻,也深深感动了笔者。她以一颗执热的爱心,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关爱着特困老人、服务乡亲、回馈社会、激励后人。为社会和谐、扶贫攻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她认为,敬老孝老,以仁待人,既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应尽职责,也是一个普通民众的人性光芒。甘久凤常说,昨日的成绩,就是今天的起点。作为一个县老促会妇工委委员,在今后的人生中,她要倾力而为,敬老爱老,让更多的特困老人感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感受到老区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罗山县老促会 殷世璜)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