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富民强村的老区村好书记

2019/10/28  浏览量:     

  7月1日《厦门日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中共厦门市委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名单,翔安区革命老区村新店镇大宅社区党委书记陈锦芳作为优秀共产党员跃上报头,他是全市115个老区村党委书记唯一受到表彰的。这位被村民们誉为实干富民强村的好书记,在他领导的大宅社区“两委”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让火龙果充实了村民们的钱袋子,果香甜进村民们的心窝子,在每个老区村民心里头播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

 

今日大宅村一瞥

  革命老区基点村大宅村,2006年改为社区,是个有着革命传统的老区村,在1948年就建立了地下党支部,领导村民群众开展地下斗争,有两名游击队员献出宝贵的生命,为迎接解放军解放闽南重镇同安县作出了贡献。如今,这个有着红色基因的社区里,有2500多人,817户;有118位党员。陈锦芳身兼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两职已经是第二任了。生长在大宅村的陈锦芳,从小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红色基因的传承影响,立志要为乡村建设奉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改革开放前,革命老区村大宅村地处当时同安县的较偏僻的地区“香山”脚下,交通很不便,甚至连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村民们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生活,一年到头风里来雨里去,辛苦劳作,收入却甚少,村民们钱袋子紧缩缩的,脸色忧愁愁的。

大宅社区党委书记陈锦芳向前来参观指导的市人大副主任陈琛(女)介绍火龙果初加工产品

陈锦芳书记在与火龙果种植大户察看果树生长情况

  1999年陈锦芳从区委党校毕业,便开始自主创业。经过几年的奋斗,他在创业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收获。但是,每当他回到大宅村,看到家乡的村民们还是沿用传统的农耕方式,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在田地里劳苦耕作,收入甚少。村容村貌脏乱差,这让生长在这块红土地上的陈锦芳心里很是不好受。他感到,改革开放二十年了,家乡还是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我应该为了家乡的发展和乡亲们的生活变化做些什么?经过一番思考,结合曾经在区委党校学习的经历,让陈锦芳作出抉择,认为一人发展致富是不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只有带领大家走党建富民强村的道路,才能使父老乡亲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过上好日子,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于是,2006年初陈锦芳安排好外面的生意,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老区村大宅。他先是进家入户了解村情,探寻发展本村经济的路子。过去大宅的村民们主要靠挖石头和种植果树、番薯为生,村民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村集体收入少得可怜,办不了什么大事。陈锦芳学习了党建富民强村政策,受到启发,他自费外出考察,去探索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路子。在一次探访老友中,他得知翔安大宅和台湾的火龙果产区的纬度相同,他想能不能由村党委牵头实现农业种植合作,大面积种植火龙果,并引进台湾的种植技术,更新火龙果品种。刚开始运作时,村民们存在着疑虑:你年纪轻轻的能够懂得种植火龙果吗?还要抛弃以往用的化肥去购买有机肥料,能够赚回成本吗?对于这些非议,陈锦芳决定从我做起,自己先种,若成功了大家一起干。经过精心的培育,陈锦芳种植的火龙果丰收了,不仅果实个个粒大香甜,而且产量也比传统的种植法翻了一番,市场价格比老品种火龙果高出许多。科学种植取得丰硕成果,乡亲们信了,陈锦芳就无偿地把种植技术和培植要求传授给乡亲们,就这样一铲锄头,一把土,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大宅村民们种上了“致富果”。从2000年的十几亩到2018年种植火龙果1280亩,种植火龙果成为大宅村民的主要收入。大宅社区这个“一村一品”产业,也成为厦门市最大的火龙果种植基地。

大宅村火龙果丰收

 

火龙果茶

  随着火龙果产量的增加,怎么解决销售问题?陈锦芳又提出解决的办法,即依托村党委成立富美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及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在社区设立8个网格责任片区,设置火龙果种植技术党员示范岗10户,从而带动大宅社区300多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并引进电商销售方式,从火龙果的种植、运输、销售等环节实行统一管理、统筹规划。同时,进行火龙果深加工研究,邀请大宅人在区食品行业工作的中青年技术人员回乡加入专业合作社研发加工火龙果。2016年,陈海云等青年人在研发烘培火龙果干以外,还开发了火龙果茶、火龙果酒、火龙果面等加工产品。经电商等销售方式,供不应求。在共建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中,作为村党委书记、村主任的陈锦芳,率先垂范,带领村“两委”和党员,整治村里的环境卫生,带头捐款15万元,带动村里的118名党员捐款,将村里分散的牛舍集中建了两幢牛棚,安排专人管理。清理村内垃圾死角,建立了观景公园、休闲广场等。根本改变了村里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如今的大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居住条件舒适。作为厦门乡村振兴的重点示范村,已在今年8月份隆重举办“翔安大宅首届火龙果文化旅游节”收效甚佳,影响极佳。如今的大宅,专业合作社、民宿、农家乐遍地开花,从“听花驿站”到“垂钓平台”,从火龙果绿色精品文化旅游到助推乡村振兴,奔小康生活目标,革命老区村大宅一步一步提升,村民一天一天致富。2018年大宅的火龙果总产值达到4000 多万元,全年实现纯利润2000 万元,每户村民平均可支配收入 1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近 20000元。十几年来,陈锦芳书记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他热爱的家乡和乡亲们身上,他领导的党委一班人是团结、和谐、奋发有为的,坚持党建富民强村,改变了大宅的贫穷落后的面貌,鲜艳的党旗飞扬在农村社区里,更飞扬在村民们充满获得感、幸福感的内心里。

  (厦门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林玲)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