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陈国华科学种养助脱贫

2020/06/18  浏览量:     

  湖北省黄梅县黄梅镇七星村,南临马鞍山,北倚梅山岭,东接笔架山,西连马尾山。四周山山相连,峰峰环绕。居高俯瞰,七星村犹如“七星盘地”。

  据黄梅县地名志记载,七星村原名七星灯。七星灯名称来源:过去,七星灯村有个赵姓老妇人,生7个儿子,个个能文善武,在外地为官,一心为民,忘我工作,长期未归。老人思儿心切,在村前月亮塘岸挑了7个土墩,每个墩放置一缸清油(植物油),点亮油灯望儿回乡,后人将此村命名七星灯村。解放后,人们习惯地删除“灯”字,改叫七星村,听起来比“七星灯”更富有文化气息。

  七星村是个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最近笔者采访了该村的陈国华,论钱财,他算不上富豪,比官职,他是一位平头百姓。然而让人敬佩的是,他怀有改变家乡面貌的勃勃雄心,率先成立七星村4组种养专业生产合作社,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开发以丑柑、葡萄为主体的果园基地,创新发展优良稻种子基地,建立以北京麻鸭、黄梅土鸡、下新水产为主体的养殖基地,合作社成为贫困劳力就业、看家“两兼顾”的市场主体。

  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国华(左)和扶贫干部陈茂良(右)观察巨峰葡萄生长情况

  陈国华生于1968年,1984年初中毕业,先后南下浙江,西上四川,从事钢构厂房设计安装。凭着勤劳智慧,积攒一笔渗透着辛勤汗水的财富。在走南闯北、奔波江湖的岁月里,陈国华始终不忘家乡一山一水。2014年,陈国华将掌握的钢构装修手艺带回家乡,萌生改变家乡“一家一块田、家家小而全,户户养鸡鸭,卫生脏乱差”的念头,主动向七星村村干部提出流转山坡土地,建设果园,散养土鸡,利用水塘养鱼,岸边育鸭,对接水稻秧苗生长,孵育雏鸭,赶着鸭子入田薅草、除虫,生产纯天然绿色食品。

新建的2200平方米高规格育鸭大棚

  陈国华懂得:水塘养鸭有利鸭子游水活动,鸭子排放粪便又成为鱼类的最佳“主食”,鱼鸭同养,稻鸭共育,不仅科学利用资源,减少投入,更为显著的效果是为人们提供安全放心食品。村干部对陈国华科学种养给予肯定和支持。2016年,陈国华按照入股自愿、利益共享的原则,流转山地、农田300亩,修建道路1公里,从四川、新疆引进丑柑、葡萄等优良果苗,开发果园基地60亩,利用果园放养土鸡2000只,提升鸡肉品质和市场价值;同时积极发展农田优质稻种生产,每亩稻种比常规稻谷增加300元。创新的种植模式和规模种植产生的经济效益,给七星村带来了新变化,产生新效益,村民们有了新认识,主动到合作社找陈国华要求入股,将小块土地流转到合作社。

池塘岸力建鸭场,实行科学鱼鸭共养

  2019年,以陈国华为理事长的种养专业合作社接受流转土地达500亩,新增4人入股。陈国华扩建高标准蛋鸭养殖大棚2200平方米,大棚垫上松软稻草,修建流水池塘8亩,供蛋鸭白天戏水运动。投资3万元打井200米深,取土下水作为蛋鸭运动的最佳水质。同时聘请黄梅县顶尖级别养鸭专家陈鸣章指导科学养鸭。今年,合作社饲养成鸭11000只,吸纳6名农村劳力务工。按照稻鸭共育的科学方法,部分雏鸭进入水稻田间薅草捉虫,为无公害绿色稻谷发挥作用。正在成长中的蛋鸭,随着水稻正常生长,在水稻收割季节将觅食遗失的稻谷。

  陈国华注重科学利用资源,提高绿色食品的品质,赢得当地人们敬佩,更让人敬佩的是,他始终坚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的哲理,市场主体成立后,陈国华主动向村委会要来一份贫困户花名册,逐户走访,广泛征求意见,请贫困劳力到合作社就业和入股合作社。

吸纳的贫困劳力从事果园除草管理

  4组村民桂白田,生于1972年,体弱多病,1家5口人,上有81岁的老人,下有一双未成年儿女,全家享受社会救助政策。陈国华了解情况后,主动吸纳桂白田进入合作社从事果园除草整枝等力所能及的劳动,合作社给予报酬,年终还发给慰问金和慰问品。

  3组村民何响利,今年刚满40岁,妻子因病离开人世,3个孩子在校读书。陈国华根据何响利家庭状况,直接将合作社10亩农田交给何响利管理,按照规定给予报酬,何响利十分欣慰地说:“市场主体帮到户,挣钱顾家两不误。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基层好干部。”

  (黄梅县老促会 蔡桂茂)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