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1 浏览量:
稻菽千重浪,田园入画来。8月20日清晨,迎着初升的太阳,笔者赶往黑龙江省延寿县安山乡金平村金平兴盛养殖合作社的太平孵化厂,为的是及时目睹4.6万只肉鸡鸡苗出壳的壮观景象,与合作社社长李洪娟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
走进孵化车间,40台孵化器填满了室内所有空间,清脆的鸡雏鸣叫声不绝于耳,十几名工人穿梭忙碌其间,自动脱壳、人工选雏、自动免疫接种、装车,各道工序忙而不乱。
“从凌晨4点开始,大家已经忙了3个多小时了。”李洪娟边忙边说。
早上8点刚过,随着最后一筐鸡雏装上车,4.6万只鸡雏出壳处理完毕,被安全的送往肉鸡养殖基地。
在延寿县,肉鸡养殖产业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扶贫开发重点产业项目之一,李洪娟是最早的践行者。今年43岁的李洪娟是个干练利落的人,农村长大的她干起活来地道又内行,“巾帼不让须眉”被她演绎得淋漓尽致。
2000年,在亲戚的带动下,李洪娟开始尝试肉鸡养殖,由于技术条件限制利润不高,但她“每天满脑子都是那些鸡”。因她舍得花力气,还是挣到了钱,最高时1000只鸡净挣7000多元。既挣到了第一桶金,也积累了技术和经验。
有了积累便想扩大生产,2006年,李洪娟大胆举债25万元转向养肉蛋鸡,她和丈夫两人一次喂饲6000只蛋鸡,超过正常每人饲养量的50%,但每个种蛋可卖2元到3元,一切劳累就都抛在脑后。
2010年,种蛋4个才卖1元钱,还经常积压卖不出去,一年时间李洪娟赔了近百万元,她与丈夫顶住压力,精打细算,努力降低成本,硬是挺过了难关。到2012年,李洪娟的肉蛋鸡养殖业走上了快车道。
“一根筷子容易折,拧成的麻绳拉不断。”李洪娟深知这个道理。她联合村里的姐妹们,团结起来共同抵御风险,共同致富。13位姐妹主动报名参加,成立了延寿县金平兴盛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股份制,以“自办、自管、自受益”为原则,实行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权利平等,自愿加入,自由退出。并遵循“四统一”的规则运行,即统一供雏、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
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饲料供求矛盾日益突显,李洪娟又投资建起了饲料加工厂,既降低了姐妹们的养殖投入成本,又保证了饲料的供应和饲料的安全性。
国家实施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优惠政策,激起她的内心深处梦想:发展壮大合作社,做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扶持下,合作社又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建起了现代化孵化厂,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新建厂房3700平方米,购进孵化设备20套,年孵化能力达400万羽,2014年3月投产后,有效的解决了合作社养殖户种蛋销售难问题,同时为本村及周边的肉鸡养殖户解决了进鸡雏难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鸡雏成活率,促进了全乡肉蛋鸡养殖业的发展。
多年来,延寿县金平兴盛养殖专业合作社坚持持续投入扩大生产。目前,合作社总投资2000多万元,共有蛋种鸡养殖分社13个,饲料加工厂1个,孵化厂1个,社员240人。是一个集肉种鸡繁育养殖、饲料加工、鸡雏孵化为一体的现代化肉种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年饲养种蛋鸡23万个,持续保证产蛋种鸡数量达8万个,每只鸡产蛋日稳定在90%以上。孵化设备增加至40套,年孵化能力达1104万羽。客户遍布全国多地,最远的到福建省,并已成为延寿县肉鸡养殖产业龙头企业哈尔滨延大牧业有限公司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同时,带动了全乡各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李洪娟办公室门外,笔者看到了挂在墙上的牌子:“省人大代表李洪娟创业指导服务站”“哈尔滨市妇联巾帼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而在她的办公桌左上方墙壁最显眼的地方“人大代表简介”赫然醒目:“李洪娟,省级人大代表。2010年获得哈尔滨市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女能手荣誉称号。2012年当选省人大代表,2012年获得延寿县致富女能手荣誉称号。2013年被授予创业创新全民活动标兵,2013年获得哈尔滨市银行杯创业明星提名奖。2017年当选市党代会代表。”
在李洪娟看来,这些不仅是荣誉更是她的责任。作为哈尔滨市妇联巾帼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合作社一开始就致力于周边村屯村民带贫脱贫。因此,在合作社的13个分社中,有7户是贫困户,为了尽快提高她们的养殖技术水平,增强养殖能力,合作社定期举办培训班,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养殖理论系统培训。平时,哪个养殖户出现问题,无论什么时候,李洪娟都是随叫随到,毫无保留的亲临指导,为养殖户答疑解难。养殖户吴艳波刚刚加入合作社时,不懂技术,又缺少资金,李洪娟主动借给她2万元,全程进行指导服务。当吴艳波没钱购买饲料时,李洪娟又帮助她购买玉米,先后两次为其垫付了近万元的饲料款。养殖户刘丽红因无钱购买饲料粉碎机,李洪娟将自家的机器借给她,一用就是两三年。一次,几家养殖户从山东订购了7000只鸡雏,李洪娟和丈夫连续往返三个昼夜,到哈尔滨机场帮助接运,并利用两天时间对鸡雏进行免疫接种。
李洪娟常说:“我觉得,姐妹们跟着我干,我就得对她们负责任,就得把她们带出来,她们的事就是我的事。”几年来,李洪娟共为养殖户提供帮扶资金百余万元,无偿提供技术服务,传授防疫防病知识,负责联系蛋、鸡等销售渠道,帮她们发了“养鸡财”,圆了“致富梦”。养殖户王秀媛,现在养殖种蛋鸡5000只,年纯收入达到50万元;养殖户王艳波,现在养殖种蛋鸡4000只,年纯收入达到40万元。而那7户贫困户早已成为脱贫致富的典型。
在合作社的孵化厂、饲料加工厂和蛋种鸡养殖场有30余人务工,他们全部是周边村民,农村妇女占90%以上。有2户4人是固定聘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平时在厂里工作,月工资3000元以上,年底按合作社收益比例分红。合作社聘用和培养村里妇女,积极为女工开展培训教育,让村里更多妇女发挥自身价值,自立自强,合作社务工人员实现年人均收入5万元,最高达10万元。
村民宗志良由于父亲病逝,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困难,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洪娟将其招聘到合作社务工。两年后,有了一点积蓄的宗志良提出想自主创业,李红娟热情支持并出资3.5万元帮助他开起了蛋糕店。在经营中李红娟经常抽时间前去关照,宗志良的小店生意越来越红火。如今,宗志良不但买了车买了房,还娶了一位漂亮贤惠的妻子。“看到他们脱贫致富,日子越来越好,比我自己挣多少钱都高兴。”李洪娟笑着说。
“有困难就找我”,这是李洪娟对村里没有劳动能力的几户老人的嘱咐。刘海艳和丈夫体弱多病,生活困难,她定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高亚凤缺建房资金,她主动送去5000元;关艳丽要翻盖新房她又主动借给2万元……除此之外,她资助的两名学生,如今已读初中和高中。同时,她还资助两名考上大学的孩子5万元。
2018年9月,村党支部换届,李洪娟被选举为党支部书记,开启了更广更宽的帮富带富模式。
20年风雨兼程,20年执着相伴。作为延寿县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李洪娟带兴了一个扶贫产业,带富了一方乡邻。她的下一步发展计划已成竹在胸,将在更广阔更深远的领域带领乡亲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延寿县老促会 徐国珍)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