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王湾,有个小伙子叫周贤明

2020/09/06  浏览量:     

  9月,枣红柿黄,这个时节去枣阳,会遇见一树树缀满枝头的果实。

  按照湖北省襄阳市老促会的意见,鼓励大家到各老区村走走,看看老区的变化,掌握一手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为革命老区建设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9月2日,笔者一行来到枣阳市随阳管理区辖区内的王湾社区。

  一、农民也拿退休金

  说是社区,其实与枣阳市其他农村一般无二,人们靠种地种果树为生,唯独不同的是,王湾社区女性50岁、男性60岁以后,和城里人一样享受退休待遇。

  王湾社区,是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山不高,却清秀;水不深,却养育着这一方的百姓。

  笔者一行到这个社区来,是因为听说一个叫周贤明的小伙子,退伍后和家人定居襄阳,几年后,放弃城市的“高管”工作,只身回到社区担任党支部副书记。

  王湾究竟是怎样的社区,能让一个拿着高薪的青壮年作出这样的决定?

  顺着平坦的水泥路进来,房前盛开的月季,爬满围墙的凌霄花,四处“咯咯哒”邀功的下蛋母鸡,彰显出祥和的农家生活。一架自制的竹秋千,吊在柿子园旁,黄里透红的柿子,争相从绿叶中挤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羞涩地和我们打着招呼。

  屋后一畦绿油油的蔬菜,正被几个手持砌刀的师傅,用红砖黑瓦围起来,宛若一池景观。一个身材健壮,脸色微黑的小伙子,和师傅比划着、商量着什么。

  房舍旁几个聊天的老人,休闲自在,见有一群陌生人走来,并不好奇,反倒是笔者觉得奇怪,这样好的天气,怎么不到地里去忙碌?一位年纪稍长的大叔,旁边刚好一把空椅子,笔者遂坐下来,跟他聊天,老人说,村里满60岁到退休年龄,他年过80岁,早已退休,现在每月可领退休金2000多元。

  农村退休老人,可月领2000多元?领退休金的前提是必须交了养老保险,到退休年龄方可领钱,农村不比城市,难道王湾社区家家富裕,人人都能交得起养老保险?

  果然有交不起的家庭。村民周卫宏,妻子李经华常年有病,家里每年的劳作入不敷出,靠低保生活,境况十分困难,住的房子都是晴天漏风、雨天漏雨,更不用说交养老保险了。经过村里协商,多方筹措,给他家修好了房子,但房子只能遮风避雨,要想周卫宏夫妻走出困境,得有收入才行。

  周卫宏是周贤明的帮扶对象,经过考察,周贤明考虑给周卫宏办一个小型养鸡场,一是就近创收,二是可以照顾妻子。办养鸡场需要投资,尽管村里将他家纳入精准扶贫范围,尽管养鸡场规模很小,预算下来仍有近4万元的缺口,为了让周卫宏家早日有收入,周贤明自掏腰包补缺口,帮他将鸡舍建起来。

  喂食、添水、打扫卫生、收鸡蛋,周卫宏一个人是手脚不闲,常常忙到连卖鸡蛋的时间都没有,鸡舍短时间内还没有盈利,等着鸡舍赚钱了买养老保险,显然是不可行。眼看李经华一天天接近退休的年龄,常年在医院住着,又没有退休金,到时候生活岂不更困难?周贤明心里一着急,又先行拿出钱来,分两次,一共帮她补了5万多元的养老保险。

  可惜,笔者未能见到正常饲养状态下的鸡舍。因为疫情,市场不景气,周卫宏执意要出门务工,等市场行情稍微好转,再回来继续打理他的鸡舍。周贤明帮他联系了广东一家工厂,并提供出行车费。李经华尚在枣阳住院,病情和目前的精神状态不合适探望。好在今年,周贤明已经帮李经华顺利办理了退休手续。

  二、周贤明和他的穷亲戚

  一位城里的“高管”到乡下干啥?社区的人们都说,周贤明为的是一群穷亲戚。

  王湾社区位于316国道两旁,从社区办公室出来,过马路沿路而行,可以听见一农家院内,羊群此起彼伏的叫声。

  循声望去,室内有人,却并不开门,直到周贤明敲门,女主人认出周书记,方才开门让大伙进去。

  这家屋内挂着军属光荣的牌子,男主人杨安军是位退伍军人,他们也是周贤明的帮扶对象。

  几间粉刷一新的房子,连房门都还是新的,看这条件,养羊应该收入还不错。女主人神情略显呆滞,但思维还正常,她立即更正,这房子漏雨很久了,之前破旧漏雨,是周书记和村里领导帮忙操心修理,加盖房顶,粉刷了外墙,破旧的房门也换了新的,现在的房子里,夏天不热、冬天保暖。

  不光这,周书记还帮忙贷款2万元,帮她家办起了养殖,以前靠低保生活,缺钱得很。自从开始养殖,家里才有了收入,现在家里养羊35只、几十只鸡和鹅,外面地里还养着蜜蜂,刚刚杨安军去地里侍弄蜂箱去了。

  女主人常年不断药,属特殊病种,享受医保。她怕见生人,但对周贤明书记却有着一种由衷信任。目前杨安军家通过发展养殖,生活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第一期的贷款已经快还完,第二期5万元的无息贷款正在申请中,计划扩大养殖规模。交谈中,这个一直没有什么表情的女主人,脸上渐渐放松,后来甚至有了笑意,说,养羊不光是年底能卖钱,每只羊还能享受政府200元的产业扶持。有困难找周书记,我们一家记着书记的好呢!

  三、城里马路你不走却到乡村“玩泥巴”

  一辆洒水车过去后,整洁的村道两落下水珠,路面有些湿滑。

  国道上,笔者遇见了路边行走的村民杨昌宝,他脊椎弯曲着,无法直立,是个残疾的孤寡老人,以至于这个59岁的男子在个子上不像一般的成年人。杨昌宝现在生活情况如何?走,去看看!

  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啊?堰塘埂上,用茅草搭着的一个破草棚子,没有墙,没有床,睡在里面可以直接看见天上星星和月亮。杨昌宝说,他在这个又矮又热的棚子里住了二十年,下雪飘雪,下雨漏雨,又闷又潮还有臭虫。

  见笔者满脸同情,杨昌宝变戏法一样,指着堰埂下面的一处砖瓦房子说:“那才是我现在的家。”

  2018年初,由四个村合并成立社区后,杨昌宝被定为周贤明的帮扶对象。经过社区领导班子协商,这个之前的提水站,改造后让杨昌宝搬了进去。

  同行的竞晖,有着不一般的敏捷思维,她问杨昌宝:“这房子住着,跟你之前的房子比,咋样?”

  杨昌宝一连说了几个好。

  “好在哪里?”

  杨昌宝说:“下再大的雨,我这房子都不怕漏了,不光有自来水、有电,还有电视看呢!门前上坡的路段,周书记还操心给我修了一段防滑的水泥路。”

  竞晖连连追问,像是为难周贤明一样:“这样的残疾人,你怎么帮扶?”

  周贤明声音不大:“先解决住房,再用低保金保证他能正常生活。介绍他做一些身体允许的工作,平常代养5只羊,每只羊有200元的收入;鼓励他在堰埂上种艾蒿,收割了能卖钱;果子成熟季节,帮村民们采择,每天也有几十元的收入。杨昌宝无儿无女,也没有交过养老保险,不能跟其他村民一样享受退休待遇,明年1月份他60岁,按政策给他申请五保,让他能安享晚年。”

  杨昌宝一脸的满足:“我享共产党的福哦!”

  从堰埂上下来,笔者一行的鞋子都沾满了重重的泥巴,怎么蹭,都蹭不干净,笔者抬头问这个80后的小伙子:“周书记,城里好好的柏油马路你不走,却赔钱到乡村玩泥巴?”

  周贤明有些不好意思:“我带到这里的十几万元,爱人李静是不知道的呢!”他接着说:“我在部队受党培养多年,不能只顾我的小家小康,我在这里出生,这里长大,对这里有特殊的感情,只有乡亲们都过上了好日子,我的心里才踏实。”

  周贤明决定回王湾社区的时候,李静是不同意的,孩子刚上小学,家里一摊子事情,周贤明都帮不了。意见不一致,难免有冷战。后来妻子让步,得感谢岳父给妻子做工作,岳父让李静要以大局为重,贤明带领乡亲们致富是大好事,要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平时一周或者两周可以回襄阳市内家的周贤明,疫情期间,在王湾坚守到3月17日才回到家里。社区农户居住分散,采买、配送,特殊群体需登门查询,每天行走在路上。好在社区平安度过疫情,乡亲们身体健康,是对社区干部们最好的嘉奖。

  乡道不宽,错车时,对向是下田劳作年轻人,他们很自然地跟贤明书记打着招呼,像邻居兄弟一般无拘无束。笔者问周贤明,现在衣食无忧,年轻人还自觉下地干活?周贤明说:“老年人老有所养,年轻人还是要多劳多得,不能让年轻人懈怠。目前桃树、梨树、柿子树等在本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下一步,计划考察外地的一种‘金果’,这种果子口感好,营养丰富,单个可卖几十元。目前,还需要做土壤测试,如果可行,引进后将大大提高村民的收入。”

  (襄阳市襄州区老促会 朱德成)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