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自力更生拔穷根,自强不息摘穷帽

2020/10/21  浏览量:   作者:杨谦  来源:中国老区网

  种小园菜,打零工,一个本应颐养天年的老人,为改变家庭贫困四处奔波,以勤劳双手作浆,一点一点划开日子的艰难。尽管收入极其微薄,但饱蘸汗水的付出,让她过的知足而坦然。因为党的政策让她看到希望:熬过寒冬,就是春天。这位老人就是创业乡丰年村贫困户彭春玲,这个平凡而又质朴的农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强的意志,撑起了整个家庭的希望。

  面对困难不低头,扛起全家重担

  原来她的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是人丁兴旺,生活中常带欢笑。直到一场车祸,夺去了儿子的生命,家里的“支柱”轰然倒塌了,儿媳因不堪家中重负选择离开,这个家一下子没有了经济来源。家里正在上学的孙子、外孙女和患有脑梗塞、胃溃疡等疾病的丈夫,都急需用钱,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年近六十岁的彭春玲的肩膀上。

  彭春玲在2017年5月经过精准识别被纳入贫困户,乡政府、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深知此时的彭春玲心理很脆弱,于是多次来到她家中与她心贴心、手牵手进行唠家常,宣讲扶贫政策,帮助梳理脱贫思路、寻找脱贫门路、激发脱贫动力、增强脱贫信心,有利地鼓舞了她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志气,她重新建立了生活的信心,她毅然地挑起生活的重担,用羸弱的双肩,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彭春玲的17岁的孙女在县内第一中学上学、12岁的孙子在县内敬夫小学上学,常年寄宿,孩子的衣食住行各项费用,令家里的生活十分艰苦。但是,她从来没有向困难低过头,主动和帮扶责任人商量,把家里的18亩土地流转出去,当9000元租金拿到手后,她立即去给孙子、外孙女支付上学费用,她说,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必须让孩子们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脱贫路上不等不靠不要,谋求增收新路径

  彭春玲勤劳厚道,她总是对帮扶人说,成为贫困户并不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们普通老百姓更应该自力更生,不能在家坐等着别人送来慰问金,别人给的始终没有自己劳动得来的心里踏实。她在脱贫的路上,始终没有停下致富的脚步。

  她利用空闲时间,不麻烦村干部,自己主动找工作,打零工增加收入,希望早日脱贫。没日没夜的为家庭奔波,村里考虑其身体不好,在外务工收入少,协调安排,在丰年村村级产业基地务工,每月工作10余天,在居家养老中心担任服务员公益性岗位,通过劳动就业每年可增收4200元左右。即使工作很辛苦,彭春玲依然坚持每天按时到工地,从不缺工。“现在,趁着身子硬朗,多干点活,多挣些钱,就能少给国家添些负担。”彭春玲的声音里充满着自信。

  彭春玲思虑着她的务工收入不足以支付家庭支出,经过数夜辗转反侧,她决定发展庭院经济致富增收。在自家小菜园种植了茄子、豆角、白菜、黄瓜等各式各样的蔬菜,凭着她一双巧手把家里3分地大的小园打理得规规整整、像模像样。蔬菜成熟后,她便骑车带着到9公里外县城早市售卖。就这样,一位骑着车瘦弱得58岁的老人身影天天穿梭于那条狭长的乡间小路上,风雨无阻、病痛无阻,不怕苦、不怕累,她一直坚持在这条自力更生的路上。

  此外,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她被富华电商产业、德霖豆油家庭农场、世平水稻合作社等产业带动,参与分红,一年可以增加超过6000元收益。“感谢国家和党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来到我家里,让我们这个曾经看不到阳光的家庭,又有了新的希望,我还不老,国家给了我拐杖但我更要学会自己走,给我的孙子做出榜样”,彭春玲时常将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她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感染着每一个人。

    贫困生活有保障,顺利脱贫奔小康

  家中最大的支出就是孙子孙女的上学费用,为解决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将两个孩子纳入到教育扶贫政策中,孙子和外孙女共获得教育补助4780元,享受了“金秋助学·圆梦行动”助学政策获得年度助学金1000元,让两个孩子安心上学。

  帮扶人在走访中发现,彭春玲的房子下雨漏水比较严重,电路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帮扶人及时向村干部反映了这一情况,村干部高度重视,经研究决定彭春玲的房屋情况属于危房维修范围,立即对她的房子进行了大整修,解决了安全隐患,使她住房得到了保障。

  为了落实精准扶贫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无死角全覆盖。贫困人口门诊统筹在乡(镇)级定点医院、村级定点卫生所(室)报销比例95%,在县级定点医院报销比例70%,不设起付线,个人封顶线200元。门诊慢性病种类25种;不设起付线,按贫困人口各级住院比例报销,年封顶按病种最高5000元,彻底解决了彭春玲老两口看病吃药花销大的问题。

  她靠着自己不懈地努力和勤劳的双手,靠着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达到脱贫标准。

  谈及脱贫后的生活,彭春玲感激地说:“感谢村干部和帮扶人的帮助。脱贫不脱政策,感谢党的政策,我们现在吃不愁、穿不愁、住得好,看病也有了保障。勤劳能致富,今后的生活要靠自己。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彭春玲,她自力更生拔穷根、自强脱贫摘穷帽,凭着乐观的生活态度,把困苦的日子谱写成生活的幸福乐章。面对责任,她没有逃避。面对困难,她咬牙坚持。如今,彭春玲的故事已传遍了创业乡千家万户,她在平凡的生活中树立了自立自强的生动榜样。

  (桦川县老促会 桦川县创业乡党委)

编辑:杨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