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山村里来了位女支书

2020/11/02  浏览量:   作者:童善友  来源:中国老区网

  通往革命老区村——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茨河镇马家湾村的山路盘旋曲折,向无尽的远方延伸。爬过一道道山梁,穿过一片片林子,抬眼望去,前面是一座美丽的村落,村子的前边是一座白墙灰瓦的房子,白色的墙上“马家湾村党支部”几个鲜红的大字格外显眼,到马家湾了!

  村委会的门前面站着一位个子高挑的女子。陪同的谷城县委宣传部小孙介绍:“她就是马家湾的村支书史君花。”

  小孙说,史君花算是有来头的人。这位青海省城西宁市出身的女子,1999年认识了谷城县马家湾村的帅小伙儿,从此便在马家湾这座郁郁葱葱的大山深处安了家,相继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丈夫继续在城里打工,史君花在村委会负责党建工作,一家人生活幸福和美。2018年秋,史君花任马家湾村党支部书记。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个在城市生活、长相俊俏的姑娘,怎么会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扎根贫困山区呢?刚上任的女支书,又为这个贫困的山村,带来了什么改变呢?

  “我们老家那里风沙大,缺水,山光秃秃的。初来时,看到这绵延不绝的青山,山上草木郁郁葱葱,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在这深山里生活了二十多年,我越来越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史君花说。

  看来,是爱情的力量,如画的绿水青山,牵住了这个远方姑娘的心,让她义无反顾地植根于此。

  在村委会前面的空地里,用薄膜覆着一行行的绿色植物,这些植物刚出土没多久,细细的杆茎上顶着片片嫩叶,在和煦的微风中,活泼地摇曳着。

  “这是我们今年刚栽种的金丝菊。我们流转了村民17亩土地,用来种植金丝菊。”史君花指着这片绿色植物说,“这种金丝菊颜色金黄,烘干后可以泡茶喝,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今年我们建了烘干房,预计一亩地能采干金丝菊200斤,每斤能卖70多元,除去成本,一亩地能纯收入几千元。而老百姓种玉米,一亩地只能收入300元左右。”

  此时,笔者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漫山遍野的黄澄澄的金丝菊,像一张张绽放的笑脸,在群山的怀抱里恣意生长着。村民们正欢喜地把一篓篓金灿灿的金丝菊往车上装,运往山外。

  “因为山上有很多野生的菊花和猕猴桃,说明我们这里适合这两种作物生长。所以,我就想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尝试着去种这两种作物。”

  史君花说完,又带我们去看村里去年种植的30多亩猕猴桃。

  汽车在如带的水泥路上蜿蜒前行,四周的青山如碧波汹涌的绿色海洋,把我们层层叠叠包围着。碧蓝如洗的天幕下,远远近近的树木,都淹没在阳光里,叶片上泛着点点金光。

  如同坐过山车一样,我们的车一会上坡,一会下凹。道路陡峭处看不到前面的路,汽车只能哼哧哼哧慢慢爬。

  “这条路是我们去年才修的,以前是土路。”史君花说,“这里太偏远了,村民们把地都撂在那里空着,我们以每亩300元流转,种上了猕猴桃,明年能挂果。”

  一块块山地,在黛青色的山峦和高低错落的杂树间铺开,地里栽着一排排两米多高的水泥桩子,上面攀着铁丝网,下面是一畦畦绿茵茵的猕猴桃秧子,在风里荡漾出层层绿波。

  偶尔能看见一座座土坯房子,黄褐色的泥墙残败、古旧,门扉紧闭,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偏远落后的山区里,这种人去屋空的情况比比皆是,世世代代的山里人,为了改善生存环境,背井离乡,在大山外谋生活,使一片片山地荒在那里。如今,道路修好了,种上了适宜土壤生存的猕猴桃和金丝菊,为这座苍茫的青山带来了火热地生活气息。马家湾的村民们,正在这片热土上,创造新的诗意。

  回村的路上,笔者看见一座土坯房子旁边,建了一座崭新的白墙黛瓦的房子,这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雷普义的家。

  雷普义因常年患有冠心病、胃溃疡等疾病致贫,2018年危房改造,政府出资5万多元,帮他盖了这座敞亮的新房。

  “史书记上任后,最惠民的是修了6公里水泥路,村里所有道路都得到了硬化。和老支书杨科玉一道把泉水引到山上,在山上修了两个蓄水池,从蓄水池接上水管,给每家每户安装了自来水,改变了过去一直挑水吃的状况。”雷普义说。

  水和路是衡量村民生活质量高低的至关重要的标准。如今,村民们出门走的是整洁的水泥路,饮的是干净的自来水,吃着自给自足的绿色食品,住在风景如画的大自然的怀抱里,这种世外桃源般的自在和幸福,怕是城里人也要羡慕几分吧?

  当笔者问史君花在建设美丽乡村和发展集体经济的路上,有没有遇到坎坷和阻挠时,她说了三点:一是村里没有发展资金。马家湾是省级贫困村,全村157户人家,有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才全部脱贫;二是有部分老百姓不理解不支持,工作不好开展;三是缺人手,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有老年人守家。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任何困难,在强者那里,都会被击得粉身碎骨。

  没有资金,史君花拉下面子,不辞辛劳,四处跑去化缘;老百姓不理解不支持,史君花就挨个做老百姓的思想工作,只要进城,就会给村民们带各种急需的日用品。史君花说,如果我们的金丝菊和猕猴桃产业发展好了,带动全村老百姓规模化种植,发家致富,还愁不能吸引年轻人回家创业吗?

  一位村支书,就是一个村庄的灵魂。她的思维和襟怀,决定了这个村庄的格局和未来。

  前年,马家湾村集体还养了100箱中蜂,请了专门的人员管理。但因技术还不够成熟,蜜蜂跑了不少。

  学无止境。目前,史君花边工作边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进修,学习果树、粮食等作物的种植技术以及养殖技术,这让她受益匪浅。

  一个千里之外省会大城市来的女性,深爱谷城的一个普普通通小山村,致力于改变这个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这是一段多么传奇又有趣的故事。

  说起史君花,大伙好像有讲不完的故事。

  县委宣传部小孙说,作为一名微不足道的农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史书记是平凡的,平凡得好象田间路边的一棵小草。然而,史书记又是伟大的,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女干部,心系群众,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和一片赤诚,释放传递着正能量,用柔弱的双肩为群众撑起了一方晴空。

  村民雷普义说,2018年史书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就实行“村务、财务”双公开,增强了村务公开的透明度,融洽了干群关系。村小学年久失修,门窗破烂挡不住日晒雨淋,道路坑坑洼洼,下雨天,教室漏水,孩子们没办法只得停课在家。史书记告诉大家:“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再穷不能耽误孩子的教育。”当时村里欠债累累,根本没有能力对学校进行修缮。在缺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下,史书记发动全村干部群众,有钱出钱,有人出力。同时,积极与在外工作经商的村民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在她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努力,在上面没给一分钱的情况下,翻修校舍,灌起了水泥路。孩子们终于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高高兴兴地读书学习

  了。

  马家湾村位于茨河镇西25公里。前几年,进村的道路破损不堪,赶上连雨雪天气,道路全是坑坑洼洼的泥水,即便加倍小心,蹚水走路,脚下一滑,摔个脸儿朝天也是常有的事,到处存在安全隐患。史君花一心为群众早日告别泥与水的历史。她的想法得到镇党委、政府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2018年秋首次争取到了部分资金,在主村道浇灌了第一条水泥路。村村通是一项民心工程,史君花不失良机,在她的努力下争取到了村道硬化项目。她带领群众一口气建造6条水泥路和一座桥,全面实现了主村和各自然村的道路水泥硬化工程。一滴心血一寸功。史君花为了改变马家湾村落后面貌,她呕心沥血,放弃所有休息时间,深入农民家中进行走访,与群众座谈、拉家常,详细了解生产生活情况等。可见乡村干部一心为了群众工作之辛苦,解决百姓农户家事,真情服务赢民心,彰显乡村干部之作风。史君花付出心血得到了回报,民心感化赢来了信赖。

  小孙介绍,马家湾村民祖祖辈辈都是“望天收”。2018年以来,史君花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建造农田千亩,引水灌溉渠道6公里,从此村里可以旱涝保丰收;改善村部办公条件,面积达400多平方米;改建小学教学楼及各项设施,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实现全村亮化工程,完成了主村道及各自然村主路安装了61盏路灯;人畜饮水工程、五保老人和残疾人安居工程、中心村休闲公园……扶贫开发,群众得实惠。村里的每个项目,每一步的发展,都凝聚着史君花的大量心血。

  雷普义说,史书记当村干部几年来,从未拿过群众一针一线,从未让群众请过一次客,她还经常自费帮助五保户、特困户,帮助困难考上大学的学生拉赞助,数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他们的衣食住行,冷与暖都时常记在史书记的心里,常常是顾了张三还想着李四。史书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给孩子们树立了好榜样。逢年过节都要亲自去看望村里的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并送去米面油日常用品和现金。村里特困户范世增身体多病,缺少人照顾,史书记常常给他们送吃送穿,残疾人杨有清一家住在危房中,生命随时受到威胁,史君花多方联系利用造福工程及其它各项赞助让杨有清一家住上了两层楼的新房,使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村民杨有清说,史书记为了群众的冷暖,几乎没有吃过应时饭,没有睡过囫囵觉。尤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史君花坚持在一线工作。农历腊月二十九,村里有一家3口刚从疫情高发区探亲回来,身边突然有了刚从疫区回来的人,村民们不免有些紧张,就在大伙儿一筹莫展的时候,史君花站了出来。

  距离2020年的春节仅剩两天,处处都是张灯结彩家人团圆的场景,史书记穿戴好防护用品,全天陪同服务这户村民。每日了解这一家人的健康状况,一日三次询问他们的体温,并嘱咐他们在家中也要勤洗手、强身健体,做好安全防护。同时,她还开导安抚一家人,排除他们的顾虑。

  为了保证这一家人的实际生活所需,史书记买菜、倒垃圾从不含糊。只要这一家人提出需求,史君花总会竭尽所能去满足。一天,这户隔离观察者家中由于线路问题导致停电,史书记二话不说,戴好口罩做好防护便进入观察者家中搬梯子上墙维修电路,很快就解决了电路问题。

  史书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消除了这家人“与世隔绝”的距离感,在史君花身体力行的关心下,这户人家表示一定听从镇村安排,做好自我隔离观察工作,绝不给村里镇里添乱。

  担心门口张贴隔离提示引起村民矛盾,还要避免不知情人进入隔离院落,史书记就时刻守护在院子附近。每天回家吃饭,一进门总会先仔细洗手洗脸换衣服,简单吃完饭便匆匆离开。

  这样的坚守终于换来雨过天晴,经过14天的居家隔离观察,2月2日,经发热门诊大夫确认,这户居家观察者全家无身体不适,体温正常,可以解除隔离观察。史书记为他们高兴的同时也如释重负,长长地舒了口气。

  “其实在全程陪同服务的过程中,我也有过担心,万一这家人出现疫情,我也可能被感染,但是总得有人冲在前面啊,我是一名党员,就应该以身作则。”史君花事后说。

  这一工作结束后本该好好休息,陪陪家人,但是史书记知道疫情防控阻击战还没有结束,又义无反顾地加入村内主要卡口的轮班值守中来,在她看来,冲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多帮村里分担些疫情防控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目前,马家湾村在史书记的带领下,邻里和谐,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干群关系融洽,无论是经济发展、党建等各项工作,始终都走在全镇的前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谈及几年来的工作感受,史君花两眼含着热泪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为他们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干好工作的标准。我既然做了这个选择,就不后悔,决心一直为群众服务到底。上级党和政府和群众信任我,给了我这么多荣誉,不管多大的困难,我要勇于担当起这神圣而光荣的使命,不负重托,做一名真正的人民公仆。”

  执政为民是党员干部永远的信念,只要我们干部心中永远装着百姓,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干不好的事情!

  (襄州区老促会 朱德成)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