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一位85岁红色老人的国防情怀

2020/12/01  浏览量:   作者:徐高中  来源:中国老区网

  2020年1月9日晚,太原。

  山西省军区军人礼堂内,座无虚席、军歌嘹亮。“2019感动山西国防动员新闻人物颁奖典礼”正在隆重举行。

  舞台中央,聚光灯下,一位身穿红色上衣、佩戴“阳泉国防教育义务宣传员”红色徽章的老人右手握拳,振臂一挥:能为国防教育尽一份力,我骄傲!

  全场掌声雷动......

  这位精神矍铄的“红色老人”叫崔达道,盂县县委宣传部退休干部。在山西省军区“2019感动山西国防动员新闻人物”评选中,经过层层推荐、网络投票、专家评审,他从全省20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当选的9位新闻人物之一。评审委员会这样评价他:涓流见证沧桑、镜头连着国防,一幅幅照片、一次次寻访,一个个故事背后是他甘为春蚕丝不尽的家国情怀。一生做好一件事,不为繁华易初心。致敬,不老的青春!不足百字的颁奖词更是对他的高度概括:六十岁月尘与土,二万里路云和月,你奔走在国防动员一线,用镜头记述国富兵强的历史飞跃;你跋涉在山梁河谷间,用赤诚之心追寻英烈足迹。瞬间永恒,点滴微光汇聚强军兴军正能量。

  崔达道,男,1935年9月出生,1952年10月参加工作,1965年7月入党,1995年9月退休。山西盂县人,曾任村民兵连文书,县政府办公室干事,《盂县报》记者、总编,《阳泉报》记者,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

  崔达道同志60多年情系国防、关注国防、宣传国防,被誉为义务宣传国防的“红色老人”。

 

  60多个春夏秋冬,他用镜头始终聚焦民兵工作,只为见证国防动员发展的铿锵足音

  每次需要填写履历时,崔达道总是郑重地提笔写下第一个职务——村民兵连文书。

  崔达道的童年记忆,充满着战火硝烟。抗战时期,身为村长的父亲,变卖家产支援前线,组织村里年轻后生割电线、刨公路、破坏日军通讯设施,为抗战出过不少力。而那些为了国家、民族危亡毅然穿军装、上前线、奋勇杀敌热血青年更是给崔达道童年的记忆里烙下了深深地红色印痕。

  新中国成立后,崔达道的哥哥应征入伍,他便对部队、对军人产生了更加直接、更加深厚的感情。年少的崔达道也曾立志参军报国,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然而,当兵的情结却始终在心中萦绕。“民兵也是兵!”,这是崔达道最朴素的想法。为此,从15岁开始,民兵,就成为相伴崔达道一生的称呼。

  1952年,崔达道来到县政府办参加工作,正是因为心中的民兵情结,从1954年拿起相机拍下第一张照片起, 60年来,崔达道始终将镜头对准盂县民兵,他走遍盂县山山水水,记录盂县人民武装建设最真实的画面,拍下了数万张底片。

  就这样,从神枪手女民兵张爱英到抗美援朝英雄候白锁,从民兵奋战乌河治理到民兵战备团冲锋演练,从民兵深挖洞广积粮到帮助军烈属劳动,从民兵学习雷锋故事到武装部开展国防教育,60多年来,崔达道找寻、挖掘、记录那些为盂县武装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和事,汇集成一本厚厚的《大道沧桑——盂县民兵武装建设发展历程》,成为阳泉市国防动员系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教材。

  得知县人武部筹建武装工作史馆,崔达道主动拿出珍藏箱底的底片,主动捐出精心收藏的军号、刺刀、地雷等实物,为史馆展陈提供了丰厚的内容支撑。

  直到今天,一旦发现当年民兵使用过的物品、民兵制造的土装备,崔达道总是兴奋地搜集过来,送到武装部。

  在盂县人民武装工作史馆参观的军地领导,看着一张张真真切切的民兵照片、一件件历经沧桑的民兵装备,都无不为之惊叹!都想亲眼见一见这个了不起的老崔头!

  而崔达道唯一一次向人武部开口索要的回报,仅仅是希望得到一枚“阳泉市国防教育义务宣传员徽章”。从此,这枚徽章一直就戴在他胸前,成为他上衣的“标配”。

 

  2万里跋山涉水,哪里发现烈士遗骸,他就赶到那里,解囊相助只为让“烈士”回家

  盂县是革命老区,1938年山西抗敌决死队挺进盂县,晋察冀军区19团、4团长期战斗在这里,发生过百团大战兴道战役,上下鹤山、四楞山、青羊岭、牛道岭等大大小小战斗上百次,无数八路军战士血洒疆场,长眠在这片红色热土。但由于当时战事紧急和条件所限,许多烈士的忠骨就近草草掩埋。

  2010年以来,崔达道与有着同样志向的张道先,梁志达,张万明,张贵清等5位老人走到一起,共同用行动书写着心愿:归葬散落民间的抗日烈士,整理搜集几近失传的本土抗战史料,向年轻的一代宣传国防教育知识,警示和激励我们牢记过往的那段历史。

  于是,听说哪里发现了烈士遗骸,他们就租车赶到那里。

  每次整理烈士的遗骨,老崔都是一块块、一根根、一颗颗,小心捡起,生怕惊醒烈士的梦,再把自己家攒下的旧军装和旧被褥拆洗干净,一起入殓,让烈士体面地下葬。崔达道从来没和政府张过嘴、伸过手,都是自己出钱,能买的东西不多,但一瓶酒、一个花圈还是要有的,放在烈士墓前,略表自己的心意。

  从2010年到现在,崔达道累计行程2万里,用脚丈量盂县大地,用心感受一场场英勇悲壮的战斗,为散落在崇山峻岭间、河沟荒野里的抗战烈士忠骨迁葬11次累计23具。《解放军画报》、《中国国防报》、《山西晚报》均以大篇幅加按语报道了他的事迹。

  同时,发掘整理了韩书平一家三代接力守护烈士遗骸的感人故事,激励了更多人为迁葬烈士提供义务帮助。

  迁葬中,一些烈士留下的信息不完整。在吉古堂村发现的烈士遗骸,身旁的砖块上只能依稀辨认有一个张字,崔达道就在烈士墓碑上刻上发现地的村名,起名张吉堂。还有一些烈士,虽然有名字,但籍贯不详,虽然知道籍贯却不知道姓名。崔达道便通过新媒体的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为烈士“寻亲”的信息。他心中一直有个心愿:刘小旦、孙得猴、栗根喜、申双全、朱宪章,还有5位无名烈士能够找到家人!

  为了让烈士安息,盂县里独头烈士陵园、上社镇教场村烈士陵园、北下庄乡獐儿坪村烈士陵园、风坡山抗战纪念碑......每一处红色遗迹的建设,都留下了崔达道奔跑呼吁的身影,他一次次次捐出自己的退休金,具体数额连他自己都数不上来。

 

  50名抗战老兵,他倾听战斗历程、记录烽火青春,只为留住珍贵的口述史料

  这几年,崔达道一直在寻访盂县境内的抗战老兵。

  退休后的崔达道,与朋友们一起组建了盂县老年摄影家学会,在走村入户的拍摄行程中,那些耄耋之年仍然健在的抗战老兵引起了他的注意。老兵们昏花了眼睛,掉光了牙齿,有的则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但提起抗战那段历史,老兵们满眼满脸都是骄傲和自豪。从那时起,崔达道就萌生了记录他们生活状况的想法。他说:“每一个老兵都是一段难忘的红色记忆。希望可以用文字、图片、视频,还原他们每一段亲身经历,挖掘不为人知的抗战片断,让盂县大地上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崔达道和几个老伙计,怀揣着“给后人留点什么”的想法,自费筹划了老兵寻访之旅。在两个月寻访过程中,崔达道和老友们走遍了盂县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不时有当地或对当地熟悉的朋友加入寻访队伍,共找到了49位抗战老兵,倾听他们回忆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

  在随后的3年中,崔达道又2次寻访老兵,并将老兵人数定格为50人。寻访过程中,大部分老兵没有手机,联系不方便,有的老兵轮流住几个子女家,行踪不定,给大家的工作平添了很多波折。其中一位老兵,崔达道来来回回找了6次,历经1个半月时间。有几次他身体不舒服,但听说老兵这几天回老家了,便忍着病痛,咬牙去寻访。他觉得自己受这点罪,和老兵当年的牺牲奉献比起来,不算什么。

  寻访结束后,崔达道加班加点,整理资料,为每一位老兵都配上个人简历、照片、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奖章、入伍证明书等照片。为了让这些老兵的故事流传下来,在盂县人武部和盂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指导下,崔达道将这些抗战老兵口述的故事一一整理、精选,汇集成《峥嵘岁月 永不褪色——走近山西盂县抗战老兵》一书。一个人俘虏11名敌军的谢双福、16岁的“小八路”韩云珍、“虎口”智抢麦的吕志新、四颗子弹穿过双腿的王养富、深藏功名的张志佩……在这本书中,详细记录了抗日战争的亲历者、参与者们记忆深处的抗战故事,凝结了老兵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更深对后人最珍贵的馈赠。

 

  70米繁华街道,他无数次挂起图片,举办红色展览,只为让更多的人强化国防意识

  盂县县委大院东侧围墙外,有一条长约70米的街道,这里紧邻人民广场、红旗影剧院和钟镇商业街,每天来往这里购物和休闲的群众熙熙攘攘。大家经常会看到围墙上挂起一张张图片,一位精神矍铄的红衣白发老人正忙前忙后,人们都知道,肯定是老崔又办展览了。

  在崔达道的徒弟赵五明看来,这条小街,简直就成了师傅的举办红色展览的“网红路”。

  无论春夏秋冬,隔三差五,崔达道总会在这里拉起条幅,挂起照片,一遍遍向过往的行人讲述盂县这片红色热土上的故事。抗战老兵、战斗在盂县的晋察冀十九团、进圭村日军暴行、张家垴惨案、红24军成立在盂县、抗战中的盂县民兵……年复一年,这些国防教育图片,深深影响着广大部群众。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崔达道热衷红色,从穿着便能看出。在许多场合、甚至是一些个人影像资料中,红帽子和红上衣就是他的“正装”。也曾有人就此事询问过崔达道,他始终没有正面回答,有次躲不过去了就开玩笑说:“穿红衣服显眼,骑自行车在路上能当红灯使,安全。”众人都被他的话逗笑了。但大家都明白,从战火纷飞的年代成长起来的老崔,是用这种方式讲述着红色故事。

  每到国防教育日、烈士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他都自制展板宣传国防。每年征兵时节,他总会来到县人武部,请领最新版征兵宣传海报,主动请缨进行征兵宣传。

  他还用自己送3个儿子参军报国的亲身经历,鼓励过往群众踊跃报名参军,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成了盂县终身“征兵形象大使”。

  崔达道的红色展览,不仅进了图书、进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脑海,也进了校园。

  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崔达道对此深有感触!

  2018年,盂县第二实验小学要争创全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负责国防教育展室设计的广告公司蔺总向崔达道求援,他二话没说,带着照片小样赶到学校,根据展室墙面,帮助设计制作了《盂县抗战老兵》系列展板,成为国防教育的亮点,在省国防教育办的验收中加了分,实验二小被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2019年,得知县逸夫实验小学积极响应省国教办指示,建设“威武军人、杰出校友”荣誉墙,他主动联系校长姚倩,将校园17块橱窗重新规划,设计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抗日英魂血沃丰碑、红色文物历史印记、革命遗址先辈足迹、警钟长鸣勿忘国耻、鱼水情深同仇敌忾、寓兵于民保卫和平、英雄战士时代楷模、铭记历史砥砺前行、缅怀先烈激励后人等专题,每块橱窗都培养了一名“小小红色讲解员”,成为学生开展常态化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和有力阵地。

  60余载,弹指一挥间。崔达道凭着对国防事业的一腔热情,用脚步和心灵丈量革命老区的每一片热土,用镜头和笔墨记录盂县国防动员、武装工作发展历程,在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的道路上,留下了一行深深的脚印......

  (山西省盂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刘计平、赵五明)

编辑:徐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