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扶贫先扶智 爱心献教育

2020/12/14  浏览量:   作者:童善友  来源:中国老区网

  在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华港镇,当地群众争相传颂着新月涂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树建助学扶贫热心慈善事业的故事。

  事情要从二十年前谈起,当时冯树建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供销员,但由于他经常出差,走南闯北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听到了或亲眼见到了有关一些贫困家庭的学生,因缴不起学费而辍学的情况。这在冯树建心里产生了怜悯同情之心,也为他执着助学扶贫埋下了伏笔。

  初献爱心

  1997年10月,冯树建一次出差去辽宁省鞍山市,在旅馆里看到《鞍山日报》登载了一条消息,鞍山市黄花甸中心小学和红旗中心小学有三位品学兼优的二、三年级小学生因家庭贫困缴不起学杂费,面临辍学的危险,他的脑海里顿时起了问号,一个二、三年级的学生,一学期的学杂费也就那么几百元钱,难道贫困到这种地步吗?在旅馆里,他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他便冒着寒风到当地邮局按《鞍山日报》上登载的地址分别给鞍山市黄花店中心小学和红旗镇中心小学三位小同学寄去了学杂费,从此,连续几年从未间断。当地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及同学们都想见见这位活雷锋,而冯树建连名都未留下,他在心里默默地为三位小同学祈祷,祝愿他们学业有成。

  再践诺言

  为了鼓励这些贫困学子,有一次他趁出差的机会前往鞍山市,跋涉几十华里的山路走访了郑彩虹、周瑜和赵宁三位同学的家庭。当来到了三位同学的家中时,顿时惊呆了,东倒西歪的茅草房除了一个土炕及大锅外,家徒四壁,空空如也,连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都没有,他们中或是父亲或是母亲因病蜷缩在土炕的一头。冯树建看到此情此景时,全身都在颤抖,一种发自内心地冲动催使他把爱心坚持下去,一定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大山里的贫困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来到两所学校,向校长和老师们说明自己的来意,表示要资助郑彩虹、周瑜和赵宁三位同学的一切费用,直到大学毕业。在他们学习期间,冯树建只要去东北出差都要到他们的学校走访看望。每逢新学期开学时冯树建都按例到邮局汇款,成了邮局的老客户,这一汇就是十几年,据不完全统计,总额达到了20多万元。用冯树建的话说,每次从邮局汇完款后,心里充满了快乐,内心也感到无比的充实。如今,三位小同学都大学毕业了,而且事业有成,那位叫周瑜的同学走出大山,在大连开了一家牙科诊所,年收入达到近百万元,其家庭彻底摆脱了困扰几代人的贫穷。他们也决心把冯总的爱心传递下去,接过爱心接力棒,让更多的山区贫困学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也体现他们自己的人生价值。冯树建的善举温暖了鞍山人,受到了鞍山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都想见见这位“活雷锋”。有一位村民特意送给冯树建一串佛珠,上面刻有“好人一生平安”。

  二十多年来,冯树建从供销员逐步成长为企业的老总,其所经营的新月涂装有限公司年产值达到了2700多万元,创税收120多万元,聘用了8名研究生从事研发工作。尽管公司业务非常繁忙,但是他的教育扶贫之路一直没有中断,而且越做越好。对此,冯树建从不张扬,他总认为这是他作为一个企业家应该做的事情。他认为,扶贫必先扶智,只有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到学校良好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成材将来为国家作出贡献,才能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主动请“缨”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就难在持续做好一件好事。冯树建他做到了,而且更积极,更主动。得悉泰州市扶贫“三会”开展“春风助学”行动后,冯树建更是满腔热情,主动找到镇相关组织表明资助贫困学子的意愿。在他的积极要求下,镇相关组织向他推荐了华港镇野营村四组于慧同学,该家庭属低保户,于慧正在读高中,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于慧不想再读书了。冯树建知道情况后,立即前往野营村看望于慧,劝说其不能放弃学习,费用问题不用担心,“我愿意为你提供上学期间各种费用。”于慧全家十分感动地说“您真是个大好人。”冯树建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我们国家要在2020年底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你们家也不例外,困难是暂时的,大家共同帮一把,等你大学毕业了,日子会一天一天好起来。”除了每学期的学杂费外,临走时冯树建另外留下3000元给于慧,用于添置学习和生活用品。冯树建不仅给予于慧生活上关心,更注重与于慧心灵的沟通。他鼓励于慧不要因为暂时的困难放弃自己的奋斗目标,放弃人生的理想信念,要学会做人,走正道,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将来为社会多作贡献,现在我资助你,将来你有出息了,再资助别人,将爱心的接力棒一代代传递下去,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美好。

  冯树建不仅对贫困学子奉献爱心,还主动承担了华港镇惠民校外辅导站的所有费用。他热心捐助全镇公益事业,今年疫情期间主动捐款1万元,慈善捐款2万元,他的慈心善举,受到华港镇群众的广泛赞誉。

  (泰州市海陵区扶贫“三会”华港镇扶贫分会 张立山)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