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助一名学子 赢一片未来

2020/12/14  浏览量:   作者:童善友  来源:中国老区网

  放眼当下,海安大地激荡着“人人慈善”“全民慈善”的股股暖流,一批批老区扶贫慈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折射出回馈社会的公民意识,彰显着扶贫济困的人道主义情怀。江苏省海安市教体局原副局长、市老促会原常务理事李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李老为人低调,重感情、轻名利,是个古道热肠的人。20多年来,他用温暖的双手、真挚的爱心、谆谆的教诲,帮扶着数百个贫困的孩子读完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硕士生、博士生,他以慈心善举,托起精神高地,受到人们的点赞。

  人的一生,面临不断的选择。1992年2月,退休后的李伸不忘初心,情系教育,慈善助学。他自筹资金10多万元,创办海安县海天教育实业公司。尔后,又增资20万元,设立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以及特困生。从1994年到2018年,先后奖励优秀教师、优秀学生585人次,发放奖金11万余元。在众多受益者中,很多成长为教育系统中的风云人物。资助特困生898人次,资助金额达31.3万元。然而,好事多磨。“海天基金会”运行到2019年,只剩下3600元。由于基金告罄,几乎停摆。此时,李伸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助学之路是到此终结,还是另辟蹊径?李老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他坚定地认为,要把晚年的幸福牢牢地铆在“助一名学子,赢一片未来”的标杆上。在“助”字上尽其所能;在“赢”字上下足功夫,引导他们走上“知识改变命运”的人生坦途,谱写“助学育人”新篇章。

  李伸从实际出发,调整了“助学”的思路,将救助的重点转向特困生,并进行“跟踪”帮扶、一帮到底,使之立志成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以往的单纯“捐资”到精心“育人”这一思路的调整,体现了“慈善助学”的本质在于“育人”的时代理念,开辟了“慈善助学”的新路子,李伸的情怀、智慧,非常人所能及。

  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李伸最后确定小朱、小刘、小张等特困生为帮扶对象,资助他们读初中、高中、大学,直至硕士生、博士生。近一年来,李伸资助他们近2万元,犹如滴滴春雨滋润着被帮扶学子的心田。

  尤为称道的是,李伸为培养这些特困生可谓呕心沥血、殚精竭虑。2012年秋,李伸从小刘的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刚上高中的小刘家境贫困,当即表态,全力资助小刘,并勉励他坚定信心,逆境成才。经过老人8年的关爱和资助,小刘读完高中、大学本科,目前在东南大学读研。

  小朱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母离异,父亲年迈体弱,没有稳定的收入,孩子读书就成了问题。老人知道后,找来孩子,了解家庭情况、询问孩子将来的打算。当孩子表示还想继续读书时,老人决定支持他读书。在老人的关心、帮助下,小朱顺利考上了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硕士研究生。15年来,老人先后资助他3.3万元。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为了互通信息,交流情况,把关爱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李伸与被救助帮扶的特困生结下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般地难以割舍的情谊。他建立了名为“忘年交”的微信群。寒暑假,是老人和孩子们最幸福、最温馨的团聚时刻。这些孩子一放假,李伸就把他们请回家来,组织他们交流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和他们一起畅想未来,勾画蓝图。每次团聚,老人都设宴款待,发放助学金。暑假,高中生每人2000元,大学生每人3000元。寒假,除了每人500元的红包外,老人还预先订购好肉圆,让孩子们带回家与亲人共享。小小肉圆万分情,温暖特困学子心。这份温暖永远定格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将化成激励他们矢志不渝、立志报国的源动力……

  2020年“双节”前夕,笔者有幸与李老进行了交谈。老人慈眉善目,睿智大度,说话逻辑严谨,语调柔和亲切。他向笔者讲述了退休后选择“助学育人”这条路的初衷以及20多年来自己的深切感受。他表示,这条路走对了,将无怨无悔地一直走下去,为党旗增辉,为晚年添彩。

  (赵庭 李俊慧 林玉龙)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