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刘金宝:阳光下的文化老人

2021/04/29  浏览量:     

  65岁的刘金宝是苏中里下河水乡南莫人。当地的党员干部和父老乡亲都尊称他是“太阳下站着的文化老人”。这样的群众口碑,就是“阳光下的文化老人”刘金宝的真实写照。

多才多艺搞红乡村文化

  恢复高考时,他考上中专艺校,分配到家乡文化站当创作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乡村节目”,有的还刊发在县、市文艺刊物。当南莫镇文化站长时,他搞读书会,搞创作笔会,搞文艺刊物,搞书画展,组织宣传队,开展“月月送演出,村村办舞台”,把南莫文化站搞得红红火火,荣获全国群众文化先进镇殊荣。

凝心聚力传承青墩文化

  退休了,他虽然不再当文化站长,但永远割舍不了乡村文化情。众所周知,地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5000年青墩新石器遗址福地的南莫镇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后来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民俗传统节目曾遭到了冷落。

  刘金宝凭着社会责任感,放弃到私企担任管理人员的机会,聚力担当挖掘水乡南莫失传的民俗文化的“公益责任”。他奔走于村头巷尾,深入群众,要让失传了几十年的水乡民俗文艺重放光彩。有的民间节目,老人也记不清了,刘金宝就采取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的方法,你一句我一句,慢慢回忆出来,其中《梳妆台子》、《打菱湘》、《四季唱》等都是六十多年前的民间节目。要把这些节目发扬传承下去,务必要收集句子整理文字,刘金宝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请老人现场表演,然后用文字记下,把曲子记下,经过反复校对才能白纸黑字用文字保存下来。让灿烂文化、海安水乡的“文化瑰宝”留给子孙后代,不再流失,不再缺憾。可以说刘金宝是挖掘杨市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臣。

  迈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新征程,政府高度重视和一群老科协银发“民俗文化迷”的鼎力支持,刘金宝披甲担任老干部文体委员和老科协卫生文化科普服务组组长,牵头负责搞好南莫民俗文化活动。今年,为了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他在青墩庙会上重放光彩,镇文化站积极加盟,老科协聚力推介,连续成功举行了4场南莫民俗文化科普演出,举办了2场“学党史,知党情”党史知识竞赛,赢得广泛赞誉,充分彰示了南莫这块十分浓厚的文化底蕴的热地经久不衰、活力四射的无限魅力。

有声有色宣传慈善文化

  更让水乡南莫人喝彩的,具有地方色彩的宣传新时代大众慈善文化的《新八女拜寿》、《舞凤凰》、《最美慈善站》等节目被南莫一帮“银发艺人”搬上“新时代乡村大舞台”,表演得惟妙惟俏,精彩动人。其中刘金宝是道道地地的“幕后文化英雄”。当夜深人静,人们已睡入梦香时,刘金宝还在查资料、抄曲子,伏案忙碌着;当人们下了班去打麻将或尽情地休闲时,老刘还在尽心修改剧本。的确,老刘流下了许多汗水,化了许多心血,每本剧本,查资料,整理文字,配好曲子,认真校对,至少要认真干几个月。现任南莫镇文化站长看到老刘印的剧本册子,感慨地说:“老刘印的剧本非常规范,字又大,老年人一看就懂,老刘是人才阿!”老刘对文化一往深情、痴心不改,只要杨南莫文艺宣传队有新的剧本,老刘都是有求必应,既要奉献劳力,又要奉献纸张等等的财力,但老刘只要看到丰硕成果,听到广大的父老乡亲掌声雷动,满意的评价,他的脸上就漾起灿烂的笑容。

真情真义奉献

  刘金宝深情地说过, 我是土生土长的青墩人。青墩村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热爱这片养育之恩的土地,我饱含深情地用文化、文学、文艺传承青墩文化。我始终用我的激情、汗水和智慧默默地奉献给深爱着的青墩文化。

  “青墩乡村,斯人斯地,祖祖辈辈,手持农具的父母,行色匆匆,留下时代的印记。”这是老刘在《留下时代的印记》一文中写下的充满深情诗意的“心里话”。

  退休后的日子里,他把对文化最朴实的热爱和最坚定的追求已全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生活中喜欢品读文章,并有剪报的习惯,有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在文化中享受生活。在他的影响下,喜欢读书的文化生活已成为“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青墩村村民生活和乡村文明建设中的一部分。青墩村两委会高度评价他:“刘金宝,一个优秀的文化村民,高高举起了青墩村文化兴村的旗帜,搅热了青墩村文化热流,也彰显了他的传承青墩文化的情怀。”是的,刘金宝热爱文化、宣传文化,是为文化而奉献的人。笔者亦真情点赞:刘金宝是名至实归的“最美阳光下的文化老人”!

  (严德本 印玉文)

编辑:白雨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