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一位南下老干部的公仆形象

——追忆卫平书记留给我们的印象

2021/05/10  浏览量: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一个秋天,对于长子县色头煤矿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转折。也可以说是被一双巨手即将托起一片蓝天、开启新的希望、出现新的转机的年月。因为这一年在全国要安定团结,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大形势下,有一位南下老干部要从福建回来,调入该矿工作了。

  因为他的到来,一度在一个全县最大的企业乃至整个工业系统引起了轰动;也因为他是一位行政16级干部,这对当时的色头煤矿来说,是建矿以来上级派来的最大的,也是最高级别的干部;还因为他的到来是由县委一名主要领导亲自将其送到矿上,并亲自宣布任命的干部。

  他是谁呢?他就是卫平。卫平同志1926年9月出生于长子县丹朱镇坝里村一个农民家里。1946年12月1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先是在长子县武委会工作;1949年3月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怀着“解放福建、接管福建、建设福建”的历史使命,奋勇参加了由太行太岳老区组建的4500多名干部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随军南下的革命队伍,从49年3月离别家乡,挺进中原,越过黄河,跨过长江,冒着天上敌机轰炸,地上敌特猖獗,国民党仍在虎视眈眈的危难,徒步行程6000多里,历尽了千辛万苦,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于同年8月初到达福建。当时福建省的大部分地区还没有解放,长子去的南下干部接管了福建省浦城县。浦城县地处浙赣闽三省七县交界处,江西、浙江解放早,国民党特务和地方土匪都逃窜到浦城周边。里外反动势力十分猖狂,卫平同志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和严峻形势下授命于浦城县观前区武委会主任的。他到任后首要的任务就是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组织开展剿匪反霸、筹款筹粮、支援前线的各项工作。一天黑夜,一百多名土匪包围了卫平同志所在的区政府,面对强大的敌人,卫平同志临危不惧,表现得非常勇敢,他手持双枪,冲杀在前,当场将土匪头目击毙,吓得众土匪仓皇逃窜,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和南下干部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英雄形象,卫平同志曾多次被上级评为“剿匪模范干部”等称号。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参与了接管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的其它各项工作,并在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努力改变浦城“一穷二白”面貌等项工作中均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福建长达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卫平同志先后担任过观前区、忠信区武委会主任、浦城县武装部政治科科长、梦笔区副区长、浦城县政府人事科长、浦城县卫生院院长、浦城县城关镇党委书记、中共浦城县委委员、富岭公社、城关公社党委第一书记、浦城县委农工部长。1968年后又相继担任过浦城县革委政治组组长、浦城县革委生产指挥组组长以及县委委员、常委、核心组成员等重要职务。1974年秋调来长子,在色头煤矿工作的那几年,使我们有幸走进了卫平书记,走近了他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中,因此也使我们对他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虽然他来长子后,除了在色头煤矿工作的几年外,还担任过县总工会主席,特别是还曾担任过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要职。但他在色头煤矿工作的那几年,我们认为他老人家顶着内外的各种压力,所耗费的精力最多,付出的心血最多,所施展的才能也最充分、最丰富、最深刻!从而使色头煤矿不仅在当时的年代有了历史性的跨越,而且也为色头煤矿未来的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了一个南下老干部历经革命战争年代的锤炼和考验所铸就的崇高的思想境界,一身正气,刚直不阿的优良作风;体现了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敢于克服各种困难,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体现了他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的高尚品质;同时也体现了他关心下属、关心群众疾苦的情怀。所有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善于讲话,工人们也都愿意听卫平书记的讲话。

  卫平同志到任前色头煤矿的现状是:原任领导班子软弱涣散,主要领导成员不团结,不协调,导致干部职工思想混乱;生产条件落后、设备老化,特别是电力不足,导致不能满负荷生产,严重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使年产量一直徘徊在10万吨左右;矿风不正歪风邪气横行,一度发生打架斗殴,国家资财被抢被偷,甚至还发生了部分村民群体推倒矿区围墙,盗窃哄抢木料等严重事件。如此混乱的摊子撂到初来乍到的卫平头上,别说是卫平书记从来没有接触过工业这一行,就是一个行家里手,也确实真够难的,但卫平书记没有气馁,他沉下身子,来到工人群众中,来到生产第一线的基层干部中,调查了解情况,多次召开有关会议研究对策,并发动大家献计献策,认真思考分析了色头煤矿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经过一段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他终于摸清了底子,找到了解决办法,提出了“整顿思想、增强团结、狠刹歪风、加强管理、改造旧井、建设新井”的战略目标和工作思路,从而使干部职工的思想很快统一到这一决策部署上来,使原来少数几个好在领导之间搬弄个是非的人,通过对他们采取相应的对策,也都变得规规矩矩了,使全矿的整个风气一度出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可喜局面。

  卫平书记是一个放羊娃出身的工农干部,但几十年的革命生涯和多种领导岗位的磨炼,不仅炼就了敢抓敢管敢碰硬的工作作风,而且也锤炼了他勤于思考和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到矿工作后,卫平书记有一个习惯,凡是开会,无论是开全体职工大会,还是开机关科室会议,他从不要人为他准备讲话稿子,全都讲话不用稿子,而是自己独立思考,列个提纲就上去讲。他的讲话虽然是即席性的,但无论是逻辑性,思想性,号召性,针对性都能讲的很透彻,很有水平。讲得大家心悦诚服。一次在矿大礼堂召开全体职工大会,700多人的会场不用主持人维持秩序,都能鸦雀无声地只听他一人讲话。在点到很刹矿上的各种歪风邪气时,他一字一板地向大家说:最近矿上制定了好些规章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管理,有章可循,但这些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我听到下边也有各种反应,有人说这是关卡压,有人说这是整人的,还有人说领导对工人只能是教育,但不能用关卡压的办法,说到这里,卫平同志还激动地站起来说:这些管理制度都是针对咱们矿过去一段时间出现的管理漏洞和问题制定出来的,是经过大家充分酝酿讨论制定的,也是行之有效的。至于说到教育,什么是教育?你做错了事,我批评你,这当然是教育;你违犯了矿上的某项规章制度,用有关的管理制度来约束你,也是教育。管理就是教育;再则,如果你犯了错误犯了法,国家法律要制裁你,这还是一种教育,甚至“枪毙”也是教育,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南方枪毙了人,其布告还要张贴到北方来干什么呢?这都是一种教育!卫平书记的讲话,曾在整个会场博得了阵阵掌声。卫平书记在色头煤矿期间针对各种矛盾和问题,无论大会小会讲得话很多,也确实起到了震慑的作用,解决了不少问题,就连过去一些好说风凉话,好拉个倒车的人说起老卫的讲话,都竖起了大拇指赞扬说,老卫有水平,他讲的话有骨头有肉,我们愿意听!就是骂我们的话也愿意听!因为他说到了咱们工人的心坎上啦!也有的工人评价说:听了老卫的讲话,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他给我们的第二个印象是善于用人。

  和他在一起工作时,他经常对我们讲,色头煤矿的工作虽然千头万绪,我虽然不懂工业,但矿上的整体工作思路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也就是说用对人就能做对事,用好人就能做好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记得他刚到矿上时,当他了解到前任班子两位主要领导手下各有一个“黑参谋”式的人物,由于他们的作用,直接影响了班子的团结,也影响了全矿的工作。了解了这一情况,他将中层干部逐一了解了各人的思想状况后,经过反复筛选,该重用的重用,该调整的调整,重新核定了一个中层干部名单,进一步充实加强了中层环节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了一种新的团队精神。从而基本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知人善任,较好地适应了新的工作要求。而对那些好说闲话、小话,影响团结的人和事,他的态度是不予理睬不听不信,这些人到卫书记那里,说工作可以,有意见可以摆到桌面上,但如果背后说三道四,卫平书记一概不和其答腔,这些不大不小的干部感到说人的小话没人听了,没市场了,自然也就不再说了,基本达到了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阻力为动力,较好地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从而使大家都把心思用在了工作上,一度时期出现了干部职工空前团结的局面。

  他给我们的第三个印象是善于谋事。

  班子、人事方面的问题基本解决之后,针对制约煤炭生产发展的设备老化,特别是在生产过程中停电限电频繁、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等瓶颈问题,卫平同志又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大打一场努力改变生产条件的攻坚战役上来。首先,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大搞老井挖潜改造,更新购置了一些当前急需的必要的生产机电设备,以解燃眉之急。为了下决心破解电力严重不足的难题,确保国家原煤生产计划的完成和起额完成,他还带领有关人员亲自跑到福建,发挥他在那里关系多,人脉广的优势,通过有关渠道搞回了一台船舶用的大马力的柴油发电机组,从而即使在停电限电的情况下也能确保满负荷生产,终于攻克解决了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的难关,使生产能力由原来的年产10万吨左右一下提高到了年产16万吨以上,大大促进了煤炭生产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一举扭亏为盈,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其次,卫平同志还在此基础上积极谋划企业的长远发展问题。他还要决心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新矿井,为此,他先后多次跑到省里市里的煤炭主管部门,聘请了多名工程设计人员来矿搞规划设计,并于1975年争取回了以“七五”坑口命名的新井建设项目,争取回了一个采掘运输机械化、年产原煤30万吨设计能力的全部国家投资,这座新矿井在他在任期间,已完成了斜井主巷道的全部工程,并完成了部分地面建筑工程。昨天的色头煤矿就是今天的凌志达煤业公司,今天的凌志达煤业公司就是当年一位南下老干部回到家乡后带领全矿干部职工绘制的一幅新的蓝图。色头煤矿的后续发展,凌志达公司能有今天,都与卫平老书记当年打下的坚实基础是分不开的。

  他给我们的第四个印象是敢于担当。

  卫平书记在色头煤矿工作时,当时全矿井下工人的平均工资也就50元左右,地面工作人员包括科室干部平均工资35元左右,全矿只有一名8级工工资也就80元左右,而卫平书记为国家行政16级干部,转到矿上的工资为108元,是当时全矿最高的工资。在对矿工的生活有了一些体验和了解,在矿上的生产经济效益有了一定增长之后,卫平同志想到井下工人繁重的体力劳动,想到他们的工作环境又是那样的恶劣,每天都在承担着不安全的风险,又想到他们的工资待遇不高,他就在琢磨着:要想进一步挖掘更大的潜力为国家多出煤出好煤,要想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井下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的调动,单凭政治鼓动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适当给他们一些奖励,增加一点收入是不是就能达到最大限度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的目的呢?于是他把这一想法拿到会议上让大家讨论决定,大多数同志都说这个办法好,也有的同志说,这个办法好是好,怕不怕人家说咱搞“物质刺激”,这是一个涉及到“生产关系”领域的敏感问题;也有的同志说,这个办法肯定能调动积极性,咱是不是需要请示一下再搞。卫平同志当场拍板说:“只要大家都说这个办法好,我看就这样定了吧,上边怪罪下来,我去顶。”班子成员形成决议后,立即在全矿宣布实行了这一超产奖励制度。当月实行下来,生产经济效益果然不错,原煤月产量由原来的8000多吨一举达到15000多吨,比未实行前增长80%。这一办法确实是成功的,但这一办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是冒了风险的,确实是涉及到生产关系领域的一场革命。广大工人拍手称快,纷纷赞扬卫平书记才是真心实意为工人谋利益。实行这一办法不久,矿上贴出了一张“我们要做工厂的主人,不做金钱的奴隶”的大字报,这一消息很快传入了县里有关领导的耳朵,县领导派人下来转告卫平书记说:你们这样干,胆子未免有些太大了吧!全县其他企业都没有这样搞,你们一定要慎重呀!不能重蹈文革前“物质刺激,奖金挂帅”的覆辙。虽然这一办法在当时遇到了一些障碍,但今天看来,这一办法还不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这充分说明这位南下老干部确实是一条铮铮铁骨的硬汉子,他早在30多年前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关注民生问题的重要了。这忽许就是一个老共产党员、老革命干部把工人的疾苦、工人的利益装在心里的一种表达吧!

  他给我们的第五个印象是善抓典型。

  卫平书记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十几年了,但他的善抓典型的特点就和他的敢作敢为、勇于担当的品质一样,特别在我们说到他的时候,常会以一种画面感浮现在眼前……,在色头煤矿工作期间,他非常善于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指导全矿工作。对待正面的先进的典型,他要召开庆功大会,大力表彰各类先进集体、先进队组、先进标兵和先进工作者。对于选拔出的在全矿很有影响的标杆式的人物,他还要求工作人员敲锣打鼓地给这类职工的家里送喜报、送奖牌以示祝贺。记的矿上有一名姓侯的标杆式的工人师傅,他是采煤队井下一名看道工,这名工人成年累月出满勤,干满点,工作兢兢业业,为人特别实诚,是全矿出了名的老实人,当卫平书记在深入基层队组了解情况时,得知侯师傅的女儿出嫁要做点家具,买不上木料,冬季取暖还未顾上给家里拉上煤炭时,在一次周五的安全会上,卫平书记突然讲了一件谁也想不到的事情,他认真地布置:“让财供科卖给这位工人师傅几寸能打家具的废坑木,并派一趟车装上煤,捎上木料给他送到家”,大家听罢,都惊的目瞪口呆,都觉得这个姓侯的是烧了什么高香了,书记竟然亲自破例卖给他木料,并用矿上汽车送到家。事后在一次会上,卫书记才严肃地说:“老侯同志是咱矿的好工人,全矿有一半他这样的职工,咱们的生产任务不愁完成,管理工作不愁做好,大家都要向他学习。我们当干部的就要为他们着想。为他们办实事,也是我们的工作职责呀!”

  卫平书记在矿工作期间,也遇到过一些不尊守劳动纪律,甚至还好耍个无赖的工人,对于他们的行为,卫平书记的态度是能教育的教育,能挽救的挽救,而对于那些屡教不改之人,卫平书记毫不手软。当时矿上工人中有几名长期旷工的工人一直不来上班,还有一名非常出名的“刺头”经常在矿上闹事,过去的领导都不敢惹他,他还有一句厚颜无耻的口头禅是:“你要硬,我就是这个命,你要软,我就是这张脸。”搞得矿上鸡犬不宁,无人敢惹,卫平书记知道后,旗帜鲜明,在职工大会上,连同那几个屡教不改的长期旷工的,一同宣布除了他们的名。通过狠抓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大大弘扬了正气,狠刹了歪风,进一步维护了正常的工作秩序、生产秩序和全矿安定团结的大局。

  他给我们的第六个印象是关心下属。

  他在色头煤矿工作期间,十分关注年轻干部的成长进步,一旦有了机会,他总是积极推荐。在任期间,有多名干部都得到提拔使用,有2名青年工人还被推荐到县级机关工作,即使在他身边工作,干得不错的工作人员,只要有了发展的机会,他都不本位,甚至还有一种忍痛割爱的情怀。他先后用过2名交通员,这些孩子干个一年半载后,他就及时给他们调换了工作,为他们找到较为理想的归宿。有一年上级主管部门要调一名在他身边工作的干部到局里工作,班子其他成员也表示不舍得放走,但卫平书记将这名干部叫到他的办公室说:“某某局长想把你调到局里工作,你看怎样,你如果愿意,我就放你走,如果不想去,我就顶住他。”听了老书记的话,这位干事也一时拿不定主意,陷入了两难之中,走吧,也不愿离开这位好领导,不走吧,又感到这也算是一个机会,最后还是卫平书记作了定夺:“我看你还是出去锻炼一下吧,以后你如果还想回来,我还要你!”后来卫平书记到县人大任副主任后,有一次人大办公室要选拔一位内务干事,老书记又想到了这位被推荐到局里工作的干部,特意将这位干部叫到他的家里说:你在局里工作好几年了,最近人大机关要配一名办公室内务干事,你想不想去呀,听了老书记的话,这位干部很感动。当这位干部向老书记说他即将被选拔到县委组织部门工作、并征求老书记的意见:“卫书记,我到底是去人大还是去组织部门,您给我选择吧,我听您的。”老书记说:“要是能去了组织部门的话,你还是去组织部门工作吧!”后来卫平书记还是从工业部门另选了一名干部到了他的身边工作。这件事情虽然过去30多年了,这位干部后来工作虽也几经变动,也曾当过乡镇书记、当过局长,老书记健在时,这位干部也经常到家里去关照。这种知遇之恩也使这位干部铭记在心,终身难忘。当然上下级关系能够处成这样的亲切与和谐,这都是卫平书记博大的情怀,高尚的人格魅力之所系!

  他给我们的第七个印象是廉洁奉公。

  在计划经济年代,一切物资都是计划控制的,而煤矿用得坑木,更是一种专用的紧缺物资,坑木对煤矿来说,又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也可以说就是矿工的生命。这一原材料当时按照国家计划指标,产一万吨煤可供给60方坑木,并且都是按照每年的原煤生产计划由国家统一从东北的大森林里调拔来的优质木材,当时社会上用木材盖房子打家具十分盛行。而木材又不是随便可以买到的,因此,社会上的头头脑脑总想通过各种关系把手伸到矿上买些木料。多年来这股风老堵不住,直接影响着矿工的安全。卫平同志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持召开专门会议,立即封了这个口子,他与班子成员约法三章:今后不管矿上哪位领导,包括他自己在内;也不论是什么关系,也不管是什么当官的,谁也不准动用矿上的一支木材。

  来到色头煤矿工作后,卫平同志的家一直在城里租用房子居住。1976年春,他通过有关部门在城里批了一块地皮,准备盖一处房子,也急需一些木料,但他没有动用矿上一支木材,而是跑到福建,通过他的老战友搞回了一些木料,用火车发运回来。由于他带头与班子成员约法三章,矿上的其它干部包括社会上的各类人员看到矿上书记盖房都不用矿上的木料,谁还敢动这个心思呢?从此也就彻底堵住了这个口子。

  卫平同志在矿上工作时,由于在南方坐惯了竹腾椅,来矿工作后坐木头椅子不习惯,他就从家里搬来了竹椅子放在了他的办公室作为他的办公用具。卫平书记是一个大烟筒,又是一个茶篓子,遇到开会,他的烟更是一支接一支的抽,一天下来,抽2包烟恐怕还不知够不够,但他在矿上抽的烟,喝的茶全都是从家里带来的,从不花公家的钱买烟买茶。色头煤矿作为长子县最大的企业,上级来人以及县级有关部门到矿检查工作,这些应酬自然不少,甚至每天都有,但他一般都不陪客人吃饭。即使偶尔陪上级领导吃个饭,由办公室人员从总务处领点烟酒之类待客,但客人离去后,所剩的烟酒,他一点不留,统统交由办公室处理。以上的事例虽然在今天看来算不了什么大事,但“蝼蚁之穴可以溃堤千里”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可以折射出一位老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形象!一位人民公仆的高大形象!一种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光辉形象!

  (马志芳 李全喜 付新太)

编辑:冯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