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31 浏览量:
张崇鱼
四川巴中南龛山风景区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是张崇鱼发起创建的全国最大红军碑林,嵌刻红军将士英名13.8万人。
张崇鱼,男,出生于1938年7月,现任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终身名誉馆长。他先后入选“四川好人”“中国好人”榜,2021年6月28日,党中央决定,授予张崇鱼“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92年以来,张崇鱼同志先后出行170多次,行程70多万公里,拜访单位1000多个,拜访红军将士及亲属5000余人次,筹措资金3000余万元,征集、整理、编著红军史料2亿多字,征集红军纪念物品12000余件、照片20000多张,建成中国最大的“红军将帅碑林”和“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纪念馆”。
年过83岁的张崇鱼,是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建设的发起人。56岁时,他决定搜集红军将士的英名及文献资料,为红军将士树碑立传。
近30年来,张崇鱼将收录的13.8万红军的英名收录进典籍,并镌刻在碑林之中。通过多年努力,他收集的红军名录已从13.8万人增至16.8万人。
一堂课让他萌生为红军树碑立传的想法。60年前,张崇鱼在巴中中学读书时,听老红军讲述在长征途中的故事,说到牺牲的战友时,嚎啕大哭,悲伤不已,当看到老红军身上有10多处在战斗中留下的伤痕时,年轻的张崇鱼被革命先辈的牺牲精神和英雄事迹所震撼。
1985年,张崇鱼出差时,听到一位老红军讲在沙家店战斗中被打断8根肋骨,仍然顽强战斗的传奇故事,他再次被感动。作为今天享受和平幸福生活的后辈,我们应该为建立新中国流血牺牲的先烈们做些什么呢?为红军英烈树碑立传的想法在张崇鱼心中由此萌发。
1992年,红军入川60周年之际,已经56岁并“退居二线”的张崇鱼,怀揣个人800元积蓄,踏上了创建碑林的“慢慢长路”,迈出了搜集红军史料的第一步。他先后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发出信函3000多件,数年下来,往返的信件总数达3万余件,重量达30多公斤。
1993年开始,张崇鱼开始了大海捞针式的出行搜寻,他先后出行170余次,行程70多万公里,跑遍了全国29个省市区,拜访了1000多个单位和5000余位红军将士及亲属。为了节约费用,他常常住地下室,吃随身自带的干粮。
为了对历史和烈士负责,对一些比较模糊的信息,张崇鱼都要反复核对求证,有时还要到荒郊野外,扒开野草荆棘查看墓碑。曾经在昆明、太原等地,他的行为被误认为是传销或诈骗,被拒之门外,甚至被囚困送到派出所。他为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的建立,历尽了艰辛,付出了毕生精力。
为纪念和缅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将士的丰功伟绩,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相关单位、红军烈士亲属的大力支持下,在张崇鱼同志的发起和不懈努力下,全国最大的红军将帅碑林--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于1993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现建有“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纪念碑长廊”“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红军魂雕塑”“红色组雕”等17处。碑林占地120亩,共嵌碑4580余块,铭刻红军烈士名录13.8万人。每年接待上级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红军将士亲属以及社会公众近100万人次。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
红四方面军主要将帅雕像园
红军将帅碑林长廊
红军将帅碑林标志碑
川陕苏区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
祭奠红军英烈,传承红色基因
红军将帅碑林长廊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老促会 谭守学)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