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刘全生:坚守党史传承一线 耄耋老人初心不改

2021/09/09  浏览量:     

  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总能看到一位老人,个子不高,精神矍铄,手提塑料包,奔波在公交站及各单位之间,他就是年近90岁的原陕县党史办(现陕州区党史地方史志编纂中心)主任刘全生,他是三门峡地区有名的党史专家,也是地方党史传承一线的模范代表,有党史问题找刘全生,已经成为陕州乃至三门峡人民不言而喻的习惯。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1998年刘全生退休后,离职不离岗,继续发挥余热,坚守党史编纂、传承一线,为陕县的史志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退休后,曾任陕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陕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秘书长,先后编辑纂写了《中共陕县党史》(第一卷)、《中共陕县组织史》、《陕县志》、《陕县军事志》、《崤山烽火》、《解放陕州》、《红星照崤函》、《陕州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当代河南三门峡》等党史文史书籍。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大年龄还要这么付出”时,他总是笑笑说:“为了传承历史,讲好党史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陕州悠久的历史,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他用执着和敬业书写地方党史。从事史志工作几十年来,参与编辑、撰写了大量地方史书,为各机关、厂矿、企业、学校、烈士陵园等宣讲英烈事迹不计其数。但几乎每一个重大的历史节点,他都会编纂一本书来,表达对党和国家的赤诚之心。

  2009年,《中共陕县党史》一卷工作启动后,他承担起了党史一卷资料的收集编写任务。党史一卷是一项资料抢救性的工作,主要征集1919年5月“五四运动”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30年间的资料,时间跨度大,年代久远,知情人大多已去世,健在的也都年事已高,加之战争年代档案资料缺失,因此采访和搜集资料难度很大。他受聘主持编写《陕县党史》(一卷)后,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多病,一方面根据自己多年来搜集掌握的资料精心编写,到国家档案馆、省档案馆、洛阳档案馆等查阅有关党史的档案材料两千余卷,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也三番五次到省档案馆、市档案馆查阅印正,直到证明其准确无误;另一方面和县党史部门的领导和同志远赴北京、大连、西安、山西等地,近到洛宁、渑池、栾川等县,寻找知情者,走访当事人。累计往返行程6万多公里,先后走访调查了王建同、马全忠、王天保等30余人。由于年老体弱多病,在去大连采访坐船途中,年近八旬的他头晕恶心坐不起来,但想到能很快见到了解情况的当事人时又强打起精神;有时遇到当事人年龄偏大,思路不清楚,他就耐心讲解当时情况引导被访人回忆,并取得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由于他的敬业、勤奋和执着,大大丰富了陕县的革命历史资料。

  2010年,他脚患毒疮,疼得厉害无法行走。为了不耽误一卷编写进度,他将查阅到的档案资料全部带回家,趴在床上编写,稍有空闲他就自己打车四处求医,寻找偏方治疗。3月,他年仅53岁的儿子因病去逝,年近八旬的他在办理完事情之后的第二天,就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继续投入到了工作中。局领导去看望他时,要求他休息一段儿时间。可他说“一卷一日不出来,一日心不净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趁着现在思路还清晰,尽快把我县的党史完善起来,给后人留下真实的历史,还想为党的生日献礼呢!”。

  在北京采访战斗英雄王天保

  2016年,干了一辈子史志工作的刘全生,深知伟大的历史事件——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对于国家、民族的重大意义。他曾说:“逢五、逢十的周年性纪念活动都特别重要,在国家层面,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精神我们不能忘!并激励年轻一代,发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继续新的长征,书写新时代华丽篇章。”

  凭借多年从事史志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刘全生在心中为三门峡的长征故事打了腹稿:长征的史料、发生在三门峡的红军长征故事、三门峡的红军人物……一桩桩、一件件历历在目,虽然手头上还有其他史料在编纂,但他还是挤出空余时间,在县(市、区)档案馆、档案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历时8个月完成了《红星照崤函》的编纂工作。在编纂三门峡的长征故事时,少不了往返各个档案馆查找资料,而根据档案工作的保密安全要求,查阅档案资料的人必须开具证明、单位介绍信,方可查阅。最初,刘全生与同事去各档案馆查阅资料时还要揣着证明、介绍信,以免造成工作上的不便和麻烦,随着他俩往返各档案馆次数的增多,再加上刘全生这张“活名片”的作用,后来他们再去翻阅档案、查找资料时“刷脸”就可以了。同事慨叹道:“和刘老师一起工作,真正感受到了一位史料工作者的艰辛与执着,以及人们通过学习党史、得到思想启迪和灵魂净化,被大家认可时的欣慰。”

  郭永祥、杨百顺、罗志张等三门峡的红军人物,刘全生都能详细地说出人物性格、个性特征、事件发生经过、资料搜集过程,仿佛每一个曾经在崤函大地抛头颅洒热血的人物,就鲜活地呈现在他面前。在走访中,他也总结出自己的方法:前期走访,先列好提纲和老红军聊天时,从拉家常慢慢进入主题。有时候,受访的老红军年事已高,讲着讲着就乱套了,在一旁做记录的同事听得云里雾里。而刘全生则会慢慢转移话题,把老红军从另一件事里再拉回来。通过对人物的初步了解,接下来就是翻阅整理档案。档案室冬冷夏热,年初时,穿着羽绒服还冻得透心凉。就这,他们坐在档案室里仔细查找着几十年来从未被人们翻阅过的纸张,每翻阅一页,散发出来的味道就让人难受。当查阅完资料,手都是黑的。”他们就这样一卷一卷默默无闻地查,一篇一篇不知疲倦地找,复印出来的文史资料就用了近3000页A4纸,前期搜集了60余万字的资料,最终经过精简缩编,汇集成30余万字的三门峡长征故事。

  “曾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有的年纪轻轻就牺牲了,他们为什么非要跟着红军走不可?就像郭永祥这样的穷苦孩子,因为一生下来就受苦,没有享受到做人的尊严。在他看到红军的长官和士兵同甘共苦、出生入死,他认定红军是他的亲人,非要追着去参军不可。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而这种精神,正是现在的年轻人需要学习的。” “因为红军精神已经印在他们心中,红军精神就是他们追随革命的动力。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缺少了精神食粮,见到困难就容易退缩,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相比长征时期的革命先烈,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刘全生这样说。

  做好党史宣讲,处处是革命历史宣讲的讲台

  接触过刘全生的人,无不为他的敬业精神和对地方党的历史熟知程度所惊讶。2021年,年近90的刘全生,仍每天在三门峡市档案馆的一间办公室内伏案整理手写稿,他手边的资料像小山一样高,堆在这位老党员面前。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后,刘全生一直坚守在编纂地方党史第一线,笔耕不辍,不计报酬,无怨无悔,每天乐此不疲地工作着,坚守着一名党史人的初心。6月,他赴陕州区参加“两优一先”表彰大会,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勋章。大会一结束,他就赶回市档案馆,继续《红色档案映初心》一书的收尾工作。习惯手写材料的他,因长期拿笔写字,手指已经有些变形,步履也愈发蹒跚,但时光却无法让一个不老的灵魂停止追求。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刘全生在编纂地方党史的道路上,仍如一个年轻人一样,不停地跋涉着……

  查阅档案资料

  忠厚善良刘全生,笔耕事业伴终生。

  不惧严寒与酷暑,挥毫耕耘不息停。

  不为功名不图利,不曾人前喧哗声。

  无论在职和退休,黄牛精神贯始终。

  而今耄耋且有余,贡献文史集大功。

  (三门峡市陕州区老促会 刘群丽)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