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4 浏览量:
阳光洒向水面,一片波光粼粼;鱼儿竞相吃食,激起浪花朵朵。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鱼教授”张秧兆站在鱼塘边,看着欢呼雀跃的鱼儿,笑容浮上了脸颊,“现在是黄颡鱼的生长季,也是销售季,每周都要出货4万斤,依然供不应求!”
黄颡鱼,就是大家俗称的“昂刺”,张秧兆养殖的黄颡鱼,学名“全雄1号”,这是他耗时多年寻找到的“致富鱼”。近年来,他通过养殖黄颡鱼、研究黄颡鱼,带领百姓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张秧兆站在鱼塘边
修建江苏首个“实验塘”
1985年扬州农校毕业后,张秧兆被分配到江都水产养殖场任技术员。“养殖户又苦又累,赚得也少。我要找到一条能让养殖户赚钱容易的鱼。”2013年,他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那条“鱼”,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当时看到一条新闻,水利部农科院刘汉勤教授研发出‘全雄1号’黄颡鱼,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率强、成活率高等特点。更重要的是,黄颡鱼近10年来的市场价格都非常稳定。”张秧兆萌生了创业的念头。说干就干,当年他就投资1600万元,在家乡樊川修建了800亩鱼塘,成立扬州宏盛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为了更好地养殖“全雄1号”,张秧兆专程拜访了刘汉勤。“您研发的产品很有发展前途,我想尝试养殖。”听到张秧兆诚恳的话语,刘汉勤非常高兴,同意合作。就这样,张秧兆的宏盛水产成了“全雄1号”在江苏的第一块实验塘。
鱼塘边建起院士工作站
用科学的方式养鱼,是张秧兆一贯的做法。第一年养殖“全雄1号”,他每天盯着鱼塘,定期测试水质,调制生物试剂。在刘汉勤的牵线搭桥下,张秧兆结识了中科院鱼病专家王桂堂,每每发现鱼有异常,张秧兆便会与其联系交流,探讨解决方案。
张秧兆养殖的黄颡鱼
第一批鱼苗生长成熟后,张秧兆再次拜访刘汉勤。他随身携带着一本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年来养殖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经过研究整理出的各种数据。这让刘汉勤赞不绝口:“我们搞研究的就要遇到这种业精于勤的养殖户!”
2017年,在刘汉勤和王桂堂两位专家的引荐下,张秧兆拜访了中科院院士桂建芳。桂院士被他的执着所感动,经过几次实地考察,2018年5月,桂建芳与宏盛水产共同建立市级院士工作站,合作研发黄颡鱼的健康高效养殖模式。
带领“学生”共致富
经过几年的养殖,张秧兆在圈子里已经颇有名气,他的1500亩鱼塘成为了江苏省最大的黄颡鱼养殖企业。“2020年,我们出货了300万斤黄颡鱼,产值3600万元,其中七成左右都出口到了韩国!”张秧兆说,2021年产值有望突破4000万元。
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张秧兆没有忘记带动养殖户一起致富的创业初衷。在江都邵伯、大桥等地,他收了一批“徒弟”,带动100多户水产养殖户养殖黄颡鱼,“收益高,还供不应求,养殖户都非常乐意养殖‘全雄1号’!”张秧兆说,他有一个目标:“让黄颡鱼变成江都的一张名片,人们提起黄颡鱼,就会想到江都。”
除了江都本地,张秧兆在江苏高邮、兴化、溧阳、淮安等地还有许多“学生”。在高邮,他的“学生”们累计养殖的“全雄1号”超过2000亩。4月上旬,5名高邮的养殖户慕名来到了樊川,向张秧兆讨教养殖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不厌其烦,一一作答,“这条鱼市场大,我希望更多的水产养殖,能靠它致富!”
(樊川镇老区扶贫开发协会 吴建章)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