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海伦河畔致富梦 牧野放飞老区情

——记海伦市妇女致富的领头雁张桂玲

2021/09/15  浏览量:     

  在革命老区黑龙江省海伦市祥富镇富源村,有一处景色宜人的家庭农场。农场周边绿树环抱,金灿灿的稻田在微风中浮起细浪,洁白如雪的大鹅和小土鸡,三五成群地在河水里、草地上、林子边觅食、嬉戏,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在忙碌中露出坚毅而自信的微笑......这是祥源家庭农场的一个剪影。画面的主人是一个绰号叫“张大玲子”的女能人。经过十年的艰苦创业,打造了一处天然农场,并引带周边妇女脱贫,先后被绥化市委市政府授予“农民创业领军人物”,被海伦市妇联授予“巾帼致富先锋”荣誉称号,2019年,祥源家庭农场被省妇联命名为“巾帼农业示范基地”。

  1975年出生的张桂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她却有着灵活的经济头脑。十几年前,她在富源村开了一家食杂店,积攒了20多万元资金。随着国家对农业方面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头脑灵活的张桂玲认准了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说服了丈夫孙彪跟她一起发展种植、养殖经济。2012年,张桂玲毅然决然地把盈利尚可的食杂店转包出去,和丈夫承包了富源村位于海伦河北的100多亩林地和200多亩稻田,又挖了2万多平方米的鱼池,搞起了家庭农场。

  看花容易绣花难,之前对种旱田都一知半解的她,一开始就种200多亩的稻田着实不易。她通过三条途径学习种植技术。一是主动跟村里种水稻的大户学;二是买回水稻种植技术书籍自学;三是遇到难题通过网络向专家学。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张桂玲从水稻种植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掌握了扣棚育苗、机械插秧、田间管理、适时收割等一系列流程,水稻连年丰产丰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要强的张桂玲没有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她想利用林地和水面的资源优势发展家禽养殖项目。亲朋好友并不支持她的想法,老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别人的闲话,张桂玲根本没放在心上,她觉得,过日子不能听走道的,自己看好的项目就要干出个样来给大家看。

  从2014年开始,她开始规模养殖大鹅、鸭子和小笨鸡。为了学习饲养技术,她购买了许多家禽饲养方面的书籍与有关刊物,对照学习家禽的饲养方法、管理模式、疫病防治与饲料配方,掌握科学的饲养技术。先后四次去绥化北林区、望奎县、绥棱县上集镇等地考察学习,开拓了视野,并为农副产品找到了销路。2016年,海伦市妇联同志到家庭农场调研,为她办理了5万元贴息贷款,并鼓励她继续创业发展。

  从2018年开始,她积极参与全市大鹅产业扶贫工作,为祥富镇220户贫困户年代养大鹅6600只,连续3年,贫困户年户均增收实现800元。同时她优先吸纳10多个贫困户在农场里务工和学习大鹅养殖技术。本村低保户张桂芝在农场里打零工、做饭,月工资3000元。贫困户冮乃玉一家仅靠10亩地维持生活,家庭十分困难。张桂玲便主动赊给冮乃玉500多只鹅雏,并教他饲养及防病技术,几年光景下来,冮乃玉通过养殖大鹅不仅摆脱了贫困,还盖起了新房。

  2019年,张桂玲参加了黑龙江省深度贫困县农村妇女领头雁培训班和全省妇女社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通过培训学习,张桂玲更加认识到了自己致富后所肩负的社会责任,那就是要继续引领带动周围的妇女姐妹一起走上致富之路。

  今年,张桂玲的农场饲养了1.5万只大鹅,其中1.2万只是为本乡420户脱贫户代养的,预计年底为每户分红800元。同时饲养了1000多只小笨鸡和5000多斤鲫鱼、草鱼和鲤鱼,预计年纯收入50多万元。

  在她的带动影响下,本村已有10余户人家搞起了大鹅养殖。本镇的霍明翠、于万荣、赵小杰都创办了万只以上规模的大鹅养殖场,年纯收入都超过20万元。饲养大鹅已经成为农村妇女致富的增收渠道之一。

  (海伦市老促会妇工委  刘淑梅)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