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而不休勇挑重担

——记优秀老促会会长贾发志

2021/09/27  浏览量:     

  贾发志今年72岁,1976年入党,1980年当先为四川省剑阁县迎水乡副乡长,后任党委书记。于2010年退休,但他闲不住,通过镇党委政府推荐、选举,担任起了开封镇退休党支部书记、老促会会长等职。他对工作务真求实,无私奉献,带病坚持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七年来开封镇老促分会连续四年荣获全国宣传优秀奖,被县老促会四年评为先进集体,他个人两年被评为先进个人。

  退而不休 勇挑重担

  一位40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退休之后,本来可以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却毅然听从组织的召唤,挑起了革命老区扶贫的重任。主动及时向镇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工作,赢得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一位年过古稀身患多种疾病的老病号,本来可以在家享享清福了,却常常带着一瓶瓶的药丸,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又逢拆乡并镇,他前列腺手术还未痊愈,输尿管未拆,就坚持跋山涉水,到六乡一镇配备领导班子,直到领导班子健全正常工作,到偏远艰苦的高山等村走村串户。他只想着还有许许多多的事要做,对老年生活摸底,为镇里调解纠纷,总结了一些经验,镇里的一些老人病了,带上五老会的常务理事上门看望,他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咋们都去看望,儿子媳妇对老人不好,家有老人是个宝,知冷知热少不了,莫把老人不孝顺,人人终究会变老,这是编的顺口溜。在他的带领下,哪家不孝顺他就要去管,就要宣传制造舆论,让不孝顺老人的抬不起头,不敢出门,他同时两边做工作,直到一家人重归于好。、通过贾会长的带动下,老年人成立环境卫生的监督员,化解矛盾的调解员,党的政策义务宣传员。镇民风淳朴,关系和谐,成为远近文明的示范镇。

  2019年6月,已是70岁的他,患有糖尿病;二儿子结婚生子,老伴希望和他一起到绵阳,既帮忙带孙子,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又可以静养治病。此时,老促会也需要人,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无权、无钱、无工资的“三无”会长岗位。他说:“我是共产党员,人虽退休了,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没有退休。” 他深知战争年代,老区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促进老区发展,是当代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他到镇最边远的泉水村,这里距镇有13公里,进村没有公路,贾会长去时,只能徒步上山,走到村里,已经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那时,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贾会长面对饱含期待目光的老区群众,含着眼泪说:“对不起,乡亲们,让你们受苦了,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通过精准扶贫改变这里的面貌。”说到做到。回到镇里,他连夜赶写调查报告,并奔走于各有关部门。通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到处化缘,争取资金,在大山村修建了翻水堰、通村水泥路,新发展了水果基地和养殖业基地,全村人均纯收入逐步达到如今的5000多元,让这里的群众过上了幸福日子。

  呕心沥血 脱贫攻坚

  贾会长狠抓宣传工作,配合镇上当前重点中心工作,每年至少要办四期板报,召开两次会员大会,带领五老会班子到开封镇最远的高山村、白云村跑了个遍。调研了两村精准扶贫的战果,找到了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的事例,召开了几个座谈会,听取了困难户的汇报,找到了贫困的原因,交通不畅,基础落后,如何改善老区群众生活条件。2019年8月的一天,在泉水村,为了猕猴桃的成活情况,他急匆匆地上山,突然头疼面额赤红,同行的人都紧张起来,找村医一查,血压升到180毫米汞柱。大家都劝他赶紧回城,他却哈哈一笑:“老毛病,没有事。”下午又赶到高山村。看到老区群众的困境,贾会长难以入眠,彻夜长思。老区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畅,基础落后,如何改善老区群众生活条件、推进老区建设发展?贾会长放下身段,到处向有关单位、企业“汇报”,请求支持,得到各方的帮助。但有时也见过冷面孔,听过冷言语。而他却毫不气馁,说:“为了老区群众能早日脱贫致富,这点委屈算不了什么!”这一年,贾会长带领老促会的几名退休干部走东家串西家,募集到基金近2万元。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使广大群众都投身于脱贫攻坚,有50多家今年都安上了自来水,新投入了600多万元的养猪场,圈存栏400头,全年出栏2000头。多方面进行了讨论研究,常年奔走于老区,贾会长得出一条经验:要想彻底让老区脱贫致富,给钱给物不如给项目,给项目不如兴产业,兴办一个产业就能带动老区人民连片脱贫致富。三年来,用于产业化建设。现在初具规模的有高山村山羊、水果、饲养等产业,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两袖清风 一心奉献

  贾会长书房的墙壁上方,挂着毛主席的大幅照片,一脸幸福的微笑。书柜中,摆满了《老区工作群英集》《老区新篇》等书籍。书桌上,还有他正在写的学习笔记。我们翻开注明“退休第2本”的学习笔记,只见上面写着:要自觉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有监督没监督一个样。这是他的座右铭,并真正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着。狠抓宣传工作,每年办四期板报,召开两次会员大会,重点宣讲老促会的性质、地位、作用,坚持逢会必讲,逢人必讲,让红色革命精神深入人心,会员由20多人,发展到90多人,老区建设刊物订阅由30份增加到200多份,积极组织会员去红色旅游基地考察、学习。重点帮老区群众解决困难,贾会长十分慷慨,但对自己和老促会人员,他却“抠”得出奇。老促会每年微少的办公经费,但哪怕是买很小的东西都要先集体讨论,然后由两人一起去办,要在发票签上两人的名字。他坚持步行上班,三年如此。在他的带动下,老促会的退休干部都习惯以步代车,单位洗手间的卫生纸靠卖废品的钱买,有时卖废品的钱不够买一提,他发动大家收捡废旧纸文具盒、纸杯、杂志等凑够了才去买。

  抗击疫情 全心全力

  贾发志会长自 2020年正月初二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他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主动给院落贴通知,办黑板报,宣传疫情防控政策、措施,过年期间,他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全心全力投入到社区防疫工作中。在物资缺乏的时候,他自制消杀喷壶,给老旧院落大门口、楼道、垃圾台消毒,当疫情严重的时候,他主动组织家人和院落热心群众走访入户摸排,不到半天时间他就摸排了 60多户,为社区及时排除隐患人员 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大年初三,他主动上门摸排,并承担了对流动人口摸排,日常戴口罩、消杀和监控工作。“我是一名老党员了,困难时候,我希望为镇,社区贡献一份力量。”一个支部,一座堡垒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贾发志会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他的先锋 模范作用鼓舞着镇上的防疫工作,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文艺宣传 鼓舞人心

  开封镇文艺队是以街道群众为主的自发建立的一支中老年人团体,创建于1998年10月。队伍由最初的12人发展到现在的36人。队员中最年轻只有27岁,最大的已有78岁。文艺队自成立的十多年以来,贾会长每年年初都做好当年的工作计划,年终做好工作总结,每天(除下雨天外)早上、晚上都坚持练习太极拳、舞剑、健身等各种项目,还经常到周边村,乡镇等地演出。文宣队队伍稳定,建立有健全的制度:文娱健身活动制度、队员访问制度、财物保管等制度,由王群英任队长、七名委员监督执行。文宣队坚持二为方向和二百方针,积极配合镇政府的中心工作,热心为社会新农村建设服务,对推进农村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配合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文艺演出和送戏下乡活动。累计演出达40多场。文艺队注重民族民间特色,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十多年来,文艺队自编自导自演的剧目包含有《三句半》快板表演唱(《十唱开封新面貌》、《四个老汉夸党的政策好》、《农村医保好处多》等歌舞、话剧。教育群众感恩共产党等节目。这些节目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得群众的赞扬。文宣队还积极参加当地政府和县举办的各项文艺汇演和参赛活动,获得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坚持互助互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十几年来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队员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有困难,其他队员都会在第一时间去关心、帮忙,让有困难的队友感受到了亲情般温暖。贾会长整天为五老会的事奔忙,家里事基本不管,全推给妻子一人承担。妻子常常抱怨,吃饭你回家,干活不见面。他总是乐呵呵地说:“咱虽然退休了,但不能坐享其成,回到镇里五老会,干不了大事,干点小事情,也算是老有所为,奉献余热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不像有的人在家自享清福,他退休不褪色,尽职守责,乐于作奉献。我们坚信:在党的各级领导下,有热心于公益事业的贾发志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四川省剑阁县开封镇老促分会 李春涛)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