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情系南山

——记湖北省大冶市殷祖镇南山村党支部书记郑昌兵

2021/10/26  浏览量:   作者:万敬平  

  南山村位于湖北省大冶市东南边陲的崇山峻岭上,是土地革命时期大冶中心县委所在地,鄂东南地区第一支红色革命武装红12军的诞生地,也是大冶市最早建立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根据地,素有“小井冈”之称。

  他是老红军的后代,几十年来一直在外打拼,正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却被镇党委一纸任命招回南山当起了“山大王”。于是,各种忧虑怀疑的目光、赞许嘲讽的声音、亲人的埋怨阻挠一齐向他袭来。而理解他的朋友则请著名书法家木鱼石题写了一幅“情系南山”的匾额,挂在南山村村委会他的办公室中。

  出山入山皆因情

  1973年,郑昌兵出生在大冶市殷祖镇南山村坳上自然村一个农民家庭。南山村地处大冶、阳新、咸宁三县交界的大同山脉上,平均海拔400多米,距大冶市区60多里,距山区小镇殷祖也有30多里,山高路远、通信闭塞、经济落后,是著名的老区村,也是有名的贫困村。他的祖父郑世华1929年红12军在南山村成立时就参加了红军,1930年6月红12军并入红3军团后,随红3军团转移,在湖南平江一次战斗中右手被打残,首长安排他照顾伤势更重的同村战友郑霞胜,二人伤好后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只得历尽艰险回到家乡。他的祖母也是残疾人,母亲长年生病,父亲身体也不好,加上3个弟妹,是南山村有名的困难户。11岁那年,上过3年学的他辍学回家,协助父亲操持家务。17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他的父亲。这对郑昌兵来说有如天塌地陷,但他义无反顾、别无选择地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也就在这年,组织上照顾他这个特困户,安排他到县食品公司当了一名临时工。

  1991年春天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年轻的郑昌兵踏上了那条蜿蜒曲折的山路,第一次走出南山。爷爷拖着伤残的身体送他出山。当他挥手与爷爷告别时,心中涌动着对爷爷、对亲人、对家乡无限依恋、无限感激之情。

  他在县食品公司当上了一名保洁员,主要任务是打扫卫生,包括扫厕所;同时兼任勤杂员,就是别人不愿意干的、临时性的、突发性的事情都归他干。这份在一般年轻人看来又苦又丑又赃又累工资又低的工作,他却分外珍视、格外珍惜、乐此不疲。因为他毕竟有了一份固定收入,可以缓解家庭困难。不管工作有多累,下班有多晚,他每星期都要跑十几里山路,回一次南山,给卧床不起的爷爷、奶奶洗个澡,直到两位老人离开人世。

  然而造化弄人,就在他干得得心应手的时候,却被单位无情地辞退了。当时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食品公司大部分正式工都纷纷下岗,他这个临时工除了卷被子走人,又一次别无选择。他只得另寻出路,来到矿山井下搬运矿石,这份工作除了又苦又赃又累外,还多了一份危险。正是这段危险的井下作业,使他有机会出国,来到泰国做起了矿工。

  苦难是一柄双刃剑,对于弱者可能是灭顶之灾,对于强者则是机遇、是挑战、更是良师益友。郑昌兵正是在苦难的磨砺中学会了做人,知道了感恩,懂得了珍惜机遇,变得无比坚强。他能够吃一般人所不能吃的苦,了解每1分钱的价值。在国外7年,他从泰国到印尼再到加拿大,他自已也由一名普通矿工成为技术人员,最后成为矿山股东,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回国之后,他买了一辆出租车,当起了出租车司机。老人孩子坐他的车从来不收钱。一次,中铁十三局吴总将装有20万元现金的提包掉在他的车上,他通过公安机关找到吴总,将钱物如数奉还,吴总拿出5万元对他表示感谢,但他却分文不取,谢绝而去。他还支助了49名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年4000元,直到大学毕业。他用这样的点点滴滴回报会社。也就在这一时期,组织上把特别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他,对他进行重点培养。200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17年底,南山村老支书退休,殷祖镇党委为了给这个红色故园选择一个好领头人,在全村37名党员中进行了民主测评。结果除郑昌兵自已之外,其余36人都把信任的一票投给了他。他当时正在珠江三角洲从事房地产业务,事业干得红红火火。接到组织上的通知,他开始感到左右为难,一边是得心应手的事业,是发大财的机会,是家人和朋友的希望;另一边是组织的召唤,是家乡的需要,是魂牵梦萦振兴家乡的梦想。这天晚上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爷爷送他出山的一幕不时在脑海中浮现。第二天一早,他就买好车票,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返回南山的归程。

  一枝一叶总关情

  2018年春,郑昌兵回到南山村,走马上任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肩负起带领南山人民振兴南山村的重任。当时南山村脱贫处于攻坚阶段,乡村振兴的大幕即将拉开,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他首先要解决南山人民的吃水问题。

  南山村17个自然村几乎村村缺水。姜家山棚、坳上村、毛宕村都是在门口塘中挑水做饭、洗衣洗菜,吃赃水污水,遇上干旱,池塘干涸,就要跑几里甚至十几里山路去挑水。郑昌兵听爷爷说过,1929年红12军在南山村成立,本来就缺水的山村一下子多了近千人吃水,再加上这年干旱,吃水更加困难;红12军政委侯中英带头为村民挑水,红军战士每天都将村民家中的水缸挑满,演绎了一段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他听父亲说过,1958到1961年连续4年发生特大干旱,庄稼几乎有种无收,南山人民靠政府救济和吃野菜渡过了饥荒。后来,父亲担任了村干部,发誓要解决南山人民的吃水问题,但直到父亲因车祸去世,南山人民吃水问题还没有解决,让父亲抱憾终身。2002年大旱,大冶市消防大队每天用消防车给南山村送水。解决南山人民的饮水问题,让南山人民吃上干净水、放心水是南山人民的千年梦想,也是郑昌兵3代人的宿愿。

  “如果连吃水都成问题,还谈什么小康。”郑昌兵从一位大娘肩上接过水担,帮她把水送到家中,含着眼泪深情地说。

  要解决吃水问题,首先要找到优质充沛的水源。南山村地势高拔、岩层完整,土层含水量少。为此,郑昌兵自已拿出20万元请来物探部门的专家,带着他们踏遍南山川川岭岭,终于选好了水源。然而打井和铺设水路则需要近200万元。为此,郑昌兵四处奔走,大冶市老促会出面协调,劲牌公司董事长吴少勋慷慨解囊,鄂东南地质大队也免除了80万元的打井费,终于,清洁甘醇的山泉水流进南山村村湾湾、家家户户。

  2020年春节刚过,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给沉浸在欢乐气氛中的南山人民蒙上一层阴影。1月26日,正月初二,大冶市实施封禁。作为大冶市联防联控的一部分,南山村也进行了“封村”。从这一天开始,郑昌兵住进了村委会,他已经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守住这方净土,不让疫情传入南山。

  南山村位置偏僻,山高路远,村民居住分散,守住这方净土看似容易,其实也不容易。因为村民大部分在外就业、就学、打工、居住,春节回村过年,按照贯例初六左右就会返程,最迟也是“过了正月半,各人找事干。”所以大家准备的生活物资并不多。为了以免村民们下山采购生活物资,他准备进行集中采购:柴米油盐酱醋茶、肥皂牙膏卫生纸,应有尽有,然后分送到村民家中。就在这时,他在南方的一位朋友打电话向他了解疫情,希望能为南山人民的抗疫做点什么。真是雪中送炭,郑昌兵告诉他现在最需要的是生活和防护物资。几天之后,一大卡车,价值 180万元的大米、蔬菜、口罩、羽绒服、助听器等生活、防护用品送上了南山,保证了家家户户的生活需要。

  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开始出现。随着封禁时间的延长,一些村民提出要下山去理发。郑昌兵连忙买回理发工具,在村委会门前支起理发摊,当起了义务理发员。

  正因为郑昌兵带领南山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无微不至地帮助村民们解决实际困难,疫情期间全村居民坚守在南山上,没有发生新冠病例,守住了一方净土。

  绿水青山不了情

  郑昌兵请来专家,根据南山村的山水人文特色制定了南山村振兴规划和红色文化旅游规划、绿色发展规划,描绘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村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秀美蓝图,然后带领南山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这幅蓝图奋力前进。

  郑昌兵认为,要振兴南山,首先要改变村民们等靠要的传统习惯,树立依靠自已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观念。南山村1500多人,只有600余亩耕地,而且地力较差,种植业收入低。全村800名劳动力有700多人外出务工,打工收入年均1000多万元,加上政府对这个红色山村的扶持,2016年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但当时村里仍有建卡贫困户13户36人。到2018年郑昌兵上任时,全村贫困户基本上依靠政策兜底实现了脱贫。由于党和政府对南山人民的特别关怀,在少数村民中养成等政策扶持、靠政府帮助、向政府伸手的习惯。饶惠彬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位。

  饶惠彬2016年依靠政策兜底实现了脱贫。郑昌兵上任后,每次遇到饶惠彬,不是对他说家里没米了就是对他家里没油了。郑昌兵买米买油送到饶惠彬家,得知他会做篾器活时,帮他选好场地,出钱帮他购置工具,请来名家教他提高技艺,创办了“南山惠彬竹艺加工厂”,并担任加工厂的义务推销员,产品供不应求,村里其他4名篾匠也加入了进来。

  还有饶正助老人会做一手好腌菜。郑昌兵出钱帮他购置工具设备,担任义力销售员,办起了腌菜作坊。南山上的蔬菜本来就是完全无污染的天然绿色食品,经过饶正助老人手工腌制,味道可口,俏销一时。不仅实现了自已制富,还带动其他村民种植蔬菜。

  红色文化旅游是郑昌兵在实施南山振兴规划中浓墨重彩、饱蘸深情的一笔。土地革命时期,有1000多革命先烈牺牲在南山头上,南山村每一寸土地都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现南山头上遗存着革命旧址、旧战壕、旧哨所、无人村、无名烈士墓等红色遗址63处,有董必武、杨尚昆、徐向前、聂荣臻、萧劲光、张震等82位革命前辈的题词;这是一笔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如何传承老区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发挥好红色遗产的作用,是郑昌兵一直都在思考和奋斗不息的事业。他的执着引起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老促会和地方党政领导给予了必要的关怀,许多社会贤达和实业家伸出了援助之手。2018年后,先后建设修缮了新红军路(盘山公路)、南山头革命纪念馆门前广场、红12军建军旧址、下饶村(志愿军23军副军长饶惠潭烈士故乡),红军洞登山频道,步道两旁树立着徐向前、聂荣臻等82位革命前辈的题词石碑。从2018年开始,每年都举办南山红色文化旅游节。2017年以前,每年来南山旅游人数不足3000人,2018年猛增到2万人,2020年发民展到4万多人;2021年达到8万多人,以几何极数的速度增长。

  宽敞的红军路

  南山明珠下饶村

  通往红军洞两旁矗立着革命前辈题词(南山碑林)

  南山革命纪念馆

  郑昌兵谋篇布局振兴南山村另一篇锦绣文章是绿色发展。南山村有山地面积2万多亩,占全村面积的90%以上。山川清秀、林木苍翠,是宜林宜木的理想之地。在郑昌兵看来,南山村的一山一川、一草一木都可创意、都是文章,只要梧桐好,不怕引不来金凤凰。在他不遗余力地力地奔走努力下,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前来南山投资创业。绿之堂竹木业有限公司兴建的900亩竹林、用材林长势喜人,红如意公司种植的600亩优质水果开始试花,不久就会硕果累累。南山,以其独特的风采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博大精深的哲学命题。

  在郑昌兵和南山人民的努力下,一幅山清水秀、情景交融、天人合一、如诗如画的秀美图画徐徐展示在人们面前。

编辑:童善友